幼儿园大班如何开展幼小衔接

2023-01-13 14:19■文/经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幼小幼儿园

■文/经 萍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小衔接对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于是,为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开展幼小衔接,帮助他们做好进入小学接受教育的准备,促使他们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已成为幼儿园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有必要探索开展幼小衔接的有效途径,帮助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

一、大班开展幼小衔接的现实意义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即将进入小学,面临从“幼儿”到“学生”的身份转变,这是他们人生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但在进入小学后,很多幼儿虽然在身份上完成了转变,但是心理上并未完成转变,许多迈入小学校园的幼儿表现出了对小学生活的不适应,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而教师提前开展幼小衔接,积极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帮助幼儿不断增强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幼儿将来适应小学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人们更加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学做好幼小衔接,能够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培养的兴趣爱好和形成的综合素质助力小学学习,这对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

幼儿获得经验的方式主要是游戏,他们还未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而经过良好的幼小衔接,大班幼儿能在正式开始小学学习之前,完成自身状态从“玩”到“学”的良好转变,这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使其顺利实现从“幼儿”向“小学生”的身份转变。

(三)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

在开展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大班幼儿能够得到多个方面的良好培养和锻炼,同时也会面临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与阻力。当幼儿迈过这一步,其适应能力必然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可以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切实做好幼小衔接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班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比较淡薄

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没有较为科学、系统的指导意识,盲目跟从他人报兴趣班,而不在乎幼儿是否感兴趣、能否真正学到知识和学习方法。显然,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比较淡薄,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没有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此外,在幼儿步入小学前,部分家长会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或者把幼儿送到教育机构,让他们体验小学的教学氛围。这些家长认为,入学准备只需要让幼儿理解这个过程就行了。有的家长还会送幼儿参加绘画、舞蹈、钢琴等课外班,希望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多种技能。以上这些只注重眼前不考虑未来的教育方式严重束缚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二)教师的幼小衔接观念没能及时转变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之初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就有可能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前,在大班的幼小衔接活动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方面的衔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知识传授上,有的教师会重点培养幼儿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但却忽视了对幼儿注意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的培养,更忽视了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了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与发展。

(三)教师循规蹈矩,教学情感导入不够

在日常生活中,部分教师侧重对幼儿作息习惯的培养,侧重对幼儿体魄的锻炼,同时,侧重对幼儿站立和坐姿的管理,并强调在玩耍时进行动作训练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些循规蹈矩的管理中,教师很少关注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忽略了要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整理生活和学习用品。同时,在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中,部分教师投入的情感不够,在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上比较形式化,更多的是开展幼小衔接课程,缺少系统性与针对性的教育,缺少与幼儿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幼儿对幼小衔接的接受度不高,因而效果不佳。

三、大班开展幼小衔接的方法

(一)转变幼小衔接理念

教师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解决幼小衔接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该明确自身所背负的重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尊重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及时转变自身的幼小衔接理念。教师要以“用心浇灌、静待花开”的心态看待幼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求真求实、稳扎稳打,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新的幼小衔接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此外,幼儿园可以采取组织教师交流心得、聘请相关专家集中授课、组织全体教师到幼小衔接实施较好的幼儿园或教育机构进行学习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幼小衔接教学能力和水平,使全体教师通过学习交流不断开阔幼小衔接教学视野,转变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学习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同伴交往可以让幼儿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使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可以帮助幼儿改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进行“同龄混班”幼小衔接教学活动,也可以在全园范围内开展幼儿实践活动,通过绘本交流、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幼儿体会友谊的温暖和力量,以增强幼儿的交往意愿。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和需求,鼓励幼儿通过协商、沟通、求助等方法化解同伴间的冲突和矛盾,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练习交往的技巧,感受交往的乐趣,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加强家园沟通,提升幼小衔接工作的成效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两个关键阵地,充分利用这两个教育阵地的力量,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支撑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必须加强家园沟通,让家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以提升幼小衔接工作的成效。教师可以借助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并就如何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和做好幼小衔接等问题与家长真诚交换意见,形成教育合力。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上述途径,向家长宣讲最新的教育理念,让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以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此外,幼儿园可以开发线上教育平台,也可以将比较优秀的家长教育课程推送到家长微信群或钉钉群里,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幼小衔接方面的教育知识,以使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和高效。总体来说,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在幼小衔接方面形成教育合力,以提升幼小衔接工作的成效。

(四)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的乐趣,以此提高幼儿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小学知识,激发幼儿的主动求知意识,并保护他们的探究欲,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知识,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形成不畏困难、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在开展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如“猜谜语”,让幼儿发散思维,充分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思考谜底,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开展特长、艺术类的学习实践和作品展示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实践和展示自我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五)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

在进入小学后,幼儿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为此,在开展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整理书包、自主穿衣、园区值日等生活实践活动,锻炼幼儿的独立能力,增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成长。

总而言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极为重要,有效的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大班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的教学模式、学习节奏、生活作息等,为幼儿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幼小衔接的质量,以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为幼儿升入小学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幼小幼儿园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