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对接 双向奔赴
——新时代幼小衔接实践路径

2023-01-13 14:19何巧凤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幼儿园

■文/何巧凤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过程,也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期。笔者所在幼儿园作为新时代、新理念和新要求下的幼小衔接试点园,在实践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行动为驱动,拉近幼儿、小学、家长等各相关主体间的距离,以帮助幼儿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一、当前幼小衔接的现实困境

一是多重因素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教育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忽视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学习小学的知识内容,让幼儿以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部分幼儿园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让幼儿执行小学生的要求和行为规范。这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二是衔接过程单向化。部分小学对于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没有给予充分地关注;没有适度放低标准、放慢动作,给予幼儿适当的平缓过渡期;没有在幼儿进入小学后主动与学前教育进行接续,“拉”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事实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能单靠幼儿园的力量,小学应当高度重视与幼儿园的衔接问题,主动与幼儿园衔接,这也是考验小学是否具有“儿童本位”教育观念的重要尺度之一。

三是衔接内容表面化。部分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比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部分有条件的幼儿园还会组织大班幼儿到小学参观或请小学生回幼儿园介绍小学生活。实际上,幼儿的发展是在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因此在教育衔接过程中,不能把各个阶段都割裂开来,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只有幼儿园和小学双方科学合理地设计衔接内容,以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为原则,才能让幼小衔接更加行 之有效。

二、提高幼小衔接有效性的实践路径

(一)联合教研,转变理念认识

双向奔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相理解与合作。基于双向衔接的理念,笔者所在幼儿园从五个阶段推进双方教师间的交流,探寻实践中的幼小衔接到底要衔接什么、怎么衔接。第一阶段,教师小组访谈,针对双方最关心的问题互相提问;第二阶段,互相观摩教研现场,了解对方在衔接工作中的关注点和主要举措;第三阶段,实地观摩,走进真实的环境中了解一日生活流程,感受学习方式与氛围;第四阶段,聚焦问题,分专题进行研讨,围绕双方最关注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各自提供真实的活动案例和场景,发现衔接中的矛盾,通过沟通明确双方在衔接中的角色和作用,达成共识,形成切实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第五阶段,根据教研结论,在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中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活动,不断调整和优化衔接策略。

比如,小学在系列教研后实施的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营造温馨、童趣的学习环境,将一年级学部的教学楼进行童趣化、故事化的改造。二是设计积极的入学体验活动,在开学时引导幼儿以游戏的形式熟悉校园的环境,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三是建立“幼小衔接五自课程”,无缝对接幼儿园的幼小衔接“三大行动”,从“自立,不哭不闹;自理,自我管理;自律,遵守规则;自信,大方表达;自乐,快乐回家”五个方面,多途径帮助幼儿适应一年级生活。四是科学管理,编写《一年级新生班主任工作手册》,将开学前期的工作、生活周课程、常规教育注意事项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纳入手册,为一线教师提供基本的工作要求与规范。五是将家长作为“合伙人”,通过新生家长会、家长志愿者等活动,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

(二)家园共育,转变入学准备观念

双向奔赴落实在与家长达成共识、凝聚合力的过程中。在探索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方面,笔者 所在幼儿园初步建立了一套方案。

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关心的问题,分析家长在幼小衔接观念上存在的误区。比如,家长对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自理能力、运动能力等方面认识不到位;家长在生活中的包办代替较多,对幼儿放手不够,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时间意识、前书写能力等方面缺乏具体方法。

其次,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入学准备观念。具体的方法包括:通过云参观大班一日活动,对幼儿园在入学准备方面的工作增加了解和信任;通过云端家长会,邀请家长与教师一起设计主题活动,请家长分析在这些活动中幼儿能收获哪些经验,引导家长理解大班幼儿的学习方式,认识到学习品质对幼儿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利用家长中的小学教师资源,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发挥小学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角色作用,解答其他家长的困惑和疑虑;通过视频再现幼儿的活动,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里,能通过借助工具、 同伴合作等方式,自主完成一些家长认为幼儿做不到的自我服务的任务,如自己搬运被子、准备早点等,帮助家长转变理念,大胆放手。

最后,发布“合力小课堂”,由幼儿园教师手把手教家长培养幼儿入学准备能力的具体方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微视频的形式能方便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笔者所在幼儿园教师自主研发了“合力小课堂”系列,以幼儿入学准备四大方面能力的解读为内容,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教育策略,与班级正在进行的幼小衔接能力培养相结合,为家长在家庭中教育幼儿提供具体建议和意见。

(三)强化关键素质,关注阶段性成长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和小学只有一墙之隔,围墙内外的两个校园是两片截然不同的天地。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的环境和资源,通过幼儿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激发大班幼儿的自主性,引导幼儿将“要我准备”转变为“我要准备”。通过设计阶段性的活动,幼儿园要在两个差异较大的学段之间搭建阶梯,让幼儿逐层而上,实现平稳过渡。

阶段一:新学期里的我(大班上学期,9-10月)。该阶段幼小衔接活动的目标聚焦在让幼儿适应环境和身份的转变,引导他们在幼儿园中树立大哥哥大姐姐的形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对自己产生更高的期待。比如,在秋季开学的自主入园 “大带小、小促大”混龄活动中,大班幼儿结合“我是小小志愿者”主题,在了解志愿者工作的内容后,通过计划、准备,以“小小志愿者”的身份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们喜欢上幼儿园。在这个过程中,大班幼儿收获了责任、收获了担当。

阶段二:我的小学哥哥姐姐朋友(大班上学期,11-12月)。该阶段的幼小衔接活动目标聚焦在观察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一日生活,感受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通过去小学散步、走进小学课堂、共同游戏等活动,大班幼儿了解了小学校园里规范有序的环境、哥哥姐姐们整齐的队伍等,亲身感受了小学生活。

阶段三:我要上小学了(大班下学期,3-4月)。在该阶段,幼儿对自己即将进入小学产生了期待和向往。通过“我心目中的小学”“参观小学”“采访哥哥姐姐”等活动,幼儿会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带着困惑和问题走进小学。在提问和互动中,幼儿学会了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能有意识地倾听并理解他人说的话,开始为自己的小学生活制定计划,做好准备。

阶段四:我能做好小学生(大班下学期,5-6月)。该阶段,通过“升旗仪式”“小学寻宝”“体验课堂”等活动,幼儿能自觉遵守各项活动规则,理解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求并积极完成,学会安排课间十分钟,能愉快融洽地与同伴相处,有效解决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四)优化课程体系,做好幼小衔接准备

1.以目标构建为线索,推动幼小衔接缓坡过渡。一是横向融合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及园本课程目标,实现幼小衔接园本化。《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提出,幼儿入学应做好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因此,笔者所在幼儿园基于园情,围绕“育人”的大方向,将这四个方面的准备进行了整合,提出了课程建设总目标,即基于幼儿“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关注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渗透社会育人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人、传承文化的中国人、面向未来的现代人的“三人目标”。

二是纵向分解入学准备发展目标,减缓幼小过渡坡度,厘清幼儿入学准备目标中的发展线索。笔者所在幼儿园将幼儿入学准备的各项要点细化到每个年龄段,如“学习准备”中提到的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小班“对书写有初步的兴趣”、中班“感知图画和文字的用途,增强阅读书写兴趣”、大班“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通过制定循序渐进的发展目标,明确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任务。

2.以“融合行动”为手段,循序渐进促进幼小衔接高质量 发展。笔者所在幼儿园结合园所实际情况,遵循“整体性、游戏性、生活性、渐进性”的原则,提出课程与幼小衔接的“融合行动”,指出了“点”与“线”两种形式的融合。

“点的融合”即从幼儿入学准备的重点需求出发,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方面,以项目活动帮助幼儿突破难点。比如,大班“我要上小学了”成长项目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我为自己代言”班干部竞选活动,引导幼儿通过竞选演说、小组投票的方式争取为班级服务的机会,不断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线的融合”即以入学准备要点为依据,系统分析幼儿园一日生活在幼小衔接方面的潜在价值,并以此优化活动设计,将入学准备要点与常规的游戏、生活、运动等活动的具体目标进行融合,在常规工作中落实幼小衔接。比如,幼儿园可以从时间和内容两个维度细化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的目标:小班主要通过达成当日区域活动任务(如:种植任务)为手段,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中班通过家园共育共促幼儿完成任务清单(如:运动清单),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习惯;大班则鼓励幼儿根据自身需求自设任务,以定期评价的方式,提高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幼小衔接,我们一直在路上。未来,我园将坚持全面落实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保育实践,与小学积极衔接、请家长协同配合,砥砺前行,共同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幼儿园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我爱幼儿园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入学面试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