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 视听结合
——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结合

2023-01-13 14:19■文/安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幼儿

■文/安 霄

在信息时代,教师不但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还要结合信息技术为幼儿打造适合学习和成长的氛围。因此,笔者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并结合信息技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期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幼儿情操等,从而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教育的基础。由于幼儿年龄偏小,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与中小学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易让幼儿接受的教育方法,使幼儿在教育中不断成长。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信息技术,进行视听化教育,不仅可以使教学课堂充满画面感、营造活跃的气氛,迎合幼儿的心理,还能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幼儿积极、阳光的性格,塑造幼儿健康的心理。

一、运用信息技术,打造视听化课堂

由于幼儿年龄小的关系,他们喜欢看色彩斑斓、充满活力的内容,他们喜欢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课堂气氛。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迎合幼儿的心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为他们打造视听结合的课堂,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体验感,使幼儿不断成长。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幼儿手工课堂增添色彩

手工制作是幼儿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它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又能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习惯,更能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一方面,在制作手工过程中能促进对一些零件的运用能力,能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产生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让幼儿在手工制作中发现一些他们所能接受的道理。由于条件有限,以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能一边给幼儿讲解,一边和幼儿一起制作。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在这类的手工制作教学中,教师既可以结合多媒体给幼儿播放提前录制的有声有色的视频让幼儿跟着学习、制作,也可以播放与制作内容有关的音乐营造课堂气氛,让幼儿真正融入教学内容中,在学习中陶冶心灵。

比如,在“春天的颜色”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幼儿展示有关春天的图片,或者直接给幼儿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片段增强真实感,强化幼儿的融入感;再给幼儿播放一些关于春天的轻音乐,让幼儿沉浸在视、图、乐的意境中,用手中的彩色卡纸、色彩泥、色彩笔等创造自己心中的春天,或者把自己看到的春天中的某一个景物,用手工制作出来。显然,在多媒体的视听化课堂中,不但能给手工课堂增添丰富的色彩,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还能促进幼儿的动手积极性,为提升幼儿动手能力创造条件。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唤醒幼儿的想象力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切实结合小、中、大班不同年级、不同孩子的特点,运用一些游戏或者多媒体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唤醒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让幼儿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助力幼儿健康、全面地成长与发展,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的 提升。

比如,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结合“听音画画”这一教学目的与内容进行教学。通过给幼儿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等幼儿听完音乐后,教师引导他们分享:“小朋友们,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有的幼儿说:“我听到了飞翔的小鸟。”有的幼儿说:“我听到了叮咚的溪水。”有的幼儿说:“我听到了春天脚步声。”然后,教师再鼓励幼儿拿起手中多彩的画笔,把自己听到的世界画出来,看谁画得最漂亮。幼儿们在教师的鼓励下,再加上继续播放的音乐,他们动手画出了自己听到的东西。与其说,幼儿们画出了他们听到的景物,不如说幼儿画出了自己心中的世界。这就是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与魅力,它能创造诗情画意般的意境,用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催开幼儿心中的美好,可以陶冶幼儿心灵,升华幼儿教育。

二、运用网络资源,活化幼儿课堂教学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网络上有很多教育教学的资源,如幼儿园的、小学的、中学的。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根据自己的科目,打开网络找到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有信息化、网络化的思想与意识,大胆、灵活、科学地运用网络资源,来优化幼儿课堂教育教学,发挥视听化的教学作用,使幼儿教育富有诗情画意般的温暖,彰显影响式教育的作用,营造幼儿喜欢的课堂氛围。

(一)借助网络视频教学,提升幼儿的欣赏水平

信息时代幼儿接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有很多,幼儿耳濡目染、似懂非懂地接受了很多传统经典的国学教育,特色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不能把幼儿只当成孩子看,要重新认识信息时代中幼儿的基础、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既要教幼儿背诵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还要有一些简单的唐诗、宋词等。要充分利互联网,给幼儿找一些适合他们欣赏、学习的诗词类文化综艺节目,从小提升幼儿的欣赏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让我国的传统经典得以传承。

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词诗大会》、腾讯出品的《邻家诗话》等,这些节目有图、有像、有画、有声,既能通过舞台的设计来营造诗词中的意境美,也能通过真人对诗词的再现演绎体现诗词的情感美,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不管幼儿能不能看懂,但对幼儿来说欣赏、观看的过程就是美好的体验,能陶冶他们的情操,这对他们欣赏水平、文学素养的提升都是很好的铺垫。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归属感与爱国情怀,还可以为幼儿找一些适合他们观看的红色节目或者小视频,如《红色记忆》《红军不怕远征难》等,这些既能让幼儿了解红色故事与历史,还能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除了红色综艺节目或者视频,还有一些红色儿歌,如《小小少年》《学习雷锋好榜样》等,这些可以陶冶幼儿的心灵,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与欣赏水平。

(二)运用网络资源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幼儿教育教学中会涉及一些简单的识字教学,由于以前条件有限,大多数教师都是自己设计教学,如把一个字拆分成一个一个笔画,再让幼儿拼成一个字,或者用识字卡片等。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但是时间一久,这样沉闷的课堂会让幼儿失去兴趣。现在信息技术的出现,教师完全可以运用网络资源,把幼儿识字教学打造成趣味、生动课堂,让幼儿的识字学习变得轻松自然,让他们在诗情画意的情境中认字、学字,体验学习的乐趣。

现在网络上专门有给幼儿设计的识字小视频或者小微课,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幼儿播放。比如“田”“山”两个字,网上小视频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小兔子驾驶着自己制作的小飞机在天空飞行,它们看到底下一块地被分成四格,每格有长势旺盛的秧苗。一只小兔子说:“你看这像不像是一个‘田’字?”然后它们继续飞行,看到底下一座山,有三个高低不同的山峰连绵起伏。另一只小兔子又说:“你看这座山像不像一个‘山’字。”这样的识字视频既符合幼儿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又能带着幼儿游览风景,让幼儿边“走”边“看”边学习,给幼儿呈现了诗情画意般的画面,也让幼儿有了诗情画意般的学习感受。作为教师要大胆、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满足教学需求,并学习这些小视频的教学理念,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 味性。

三、发挥信息技术功能,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基于信息时代教育思想与方法的变化,幼儿教育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仅是教学模式、方法的多样性,内容也更加丰富,更趋向于幼儿的智力、能力、兴趣等方面,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做了铺垫。

(一)利用信息化教学,为幼儿创造展示的机会

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不仅想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世界,还想通过各种活动来证明自己,使自己得到教师、家长的认可。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在教育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为幼儿组织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平台,挖掘幼儿的潜能,为培养幼儿多方面发展创造条件。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一些节日如国庆节,选择一些红色主题的故事进行创编并用多媒体展示,让幼儿表演红色故事;在六一儿童节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为幼儿组织一些活动,如唱歌、跳舞、小品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幼儿进行配音等。由于以前条件有限,教师没办法给幼儿创造这么多的展示平台。现在只要教师有思路,就能借助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灵活地为幼儿组织教学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这不但丰富了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满足了幼儿的成长需求。

(二)发挥信息技术功能,架起家园共育的桥梁

由于以前条件有限,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渠道就是通过电话和短信,不但形式简单,沟通内容也简单。在信息时代,教师想与家长沟通,或是家长想了解幼儿在园里的学习情况,都能通过各种渠道(如幼儿园公众号、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等)轻松实现。家长还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根据自己的观察或者想法留言、写评论,或者直接与教师及时沟通。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多样化的沟通,家长和教师在交流与沟通中获得的信息量也是多元化的。家长和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信息,调整或者强化自己对幼儿的教育方式,这样既有针对性,也有普遍性。

总之,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以幼儿为教育核心,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既能实现对幼儿智力的启发,又能丰富幼儿的思想、增强他们的想象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幼儿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