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

2023-01-13 14:19阿布来提艾山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脸谱美的美术

■文/阿布来提·艾山

美术是怡养学生身心的一门学科,在“双减”政策落地以来,美术学科渐渐引起了学校的重视。面对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应当了解新时期教育政策,基于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基本的学科素养,以强烈的学习自主性参与美术课堂活动,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近些年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影响,注重用实际行动去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从而创造丰富的课堂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在 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也应当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对美术的体验、欣赏、表达以及创造,从而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将美术核心素养充分渗透到学生心中,不断推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以下几点,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所作出的主要论述。

一、设计简单板书,体验美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白板出现在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使得教师常常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扩大知识容量,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学习负担。但笔者认为教师不应忽视一些传统且有用的教学方式,如板书设计。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利用数字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重视板书的设计,通过慢动作让学生拥有体验美的过程,逐渐引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形成审美意识,最终实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

比如,在“点、线、面”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从实际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与点、线、面有关的事物,再利用板书呈现一些简单的由点、线、面组合而成的图像,在引入课堂活动主题的同时,使学生初步体验美,引发学生探索美术知识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设问性质的问题,并在动态的画面中促进学生对点、线、面知识的认识,发挥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到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加深学生对学习重点的理解;再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通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板书设计一些日常用品,如时钟、自行车、雨伞等,从而增强学生对点、线、面作用的认识,为学生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奠定基础。

二、利用微课视频,欣赏美

通过对小学美术教材的具体分析,了解到有一些描绘立体造型的方法是需要学生掌握的,而这部分知识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但空间想象力并不是小学生的强项。此时,小学美术教师可发挥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作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在简短的视频画面中欣赏美,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自主性,结合微课视频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让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审美意识,养成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美术知识的良好习惯。

比如,在“立体的画面”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欣赏利用彩泥揉、捏、搓等方法创造的立体画面,感受美术的魅力,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其次,教师再通过微课视频讲解立体画面的创作方法,就彩泥这一物品与学生展开互动,互相交流创作想法,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和谐的师生互动中得到充分提高;再次,教师可以予以学生固定的时间进行实践创作,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和想象力,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微课视频进行完整的课堂活动总结,使学生在日后的美术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

三、交流美术作品,表达美

新课标指出,教育教学应让学生参与、实践,对于美术课堂而言,需要为学生创造表达美的机会,从而升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情感。而随着新时期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政策,广大教育实践者也具备了尊重学生的教学思想。对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部分,让学生基于此展开对美术作品的交流,使学生在表达美的过程中形成审美意识,令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最终 顺利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比如,在“认识图形标志”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通过课件播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图像标志,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感知美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其次,教师再根据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和归纳课件上的图像标志;再次,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组内设计图形标志,并对所设计的图形标志的作用进行交流、分享,以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表达力;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效果进行评价指导,让学生可以在课下利用学过的美术知识设计简单的图形 标志。

四、加强实践练习,创造美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激发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而“造型与表现”也是美术学习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新课标的了解,教师应当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把握课堂活动的时间,指导学生加强实践练习,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形成审美意识,最终实现小 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精彩构建。

比如,在“对称的美”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对教材的分析,这一节正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学习领域,可以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可通过微课视频引导学生简单欣赏建筑设计中的对称美,体会工艺特色的魅力;其次,基于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同龄小朋友设计的工艺品,并为学生提供自主欣赏的时间,要求学生思考书中对称作品的设计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教师再通过亲自示范帮助学生归纳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再次,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利用剩余的课堂时间,按照自己的思路创造对称作品,以求学生对物品的美化能力在实践练习中能得到提升;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将“对称”的形式和原理内化于心。

五、引入民间艺术,拓展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以前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时,多数美术教师过于关注教材本身,总是以实现教材中的教学目标为重心,忽略了教材以外的美,以致学生对美的认识不够全面。对此,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师应把握便利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采取在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艺术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发展,以求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质量。

比如,在“彩墨脸谱”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播放一段和京剧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各种脸谱,并对学生提出问题:“面对各式各样的脸谱,大家的感受是什么?”教师提完问题后,再为学生介绍脸谱这一民间艺术,帮助学生认识到戏剧脸谱是中华民族戏剧独有的一种化妆造型,这种面部化妆的图案具有抽象性,在用色、描纹和构图上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谱式。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作脸谱,帮助学生了解脸谱的制作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脸谱的颜色和造型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在民间脸谱艺术中,红色的脸谱代表忠勇,黑色的脸谱代表公正,白色的脸谱代表狡诈。再次,教师可以播放关于关羽、包拯、曹操的戏剧,使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中深刻理解色彩在脸谱中的运用。最后,教师总结课堂活动内容,从“双减”理念出发,设计符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学情的作业, 如用脸谱作为元素设计一件生活物品。

六、做好总结反思,深化美

通常情况下,学生不具备自主复习的意识。特别是对美术学科,更是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进度,适时适当地进行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复习《趣味文字》时,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归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变体美术字的特点,并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变体美术字书写方法的掌握情况,从而基于学生学情,结合字形和字义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对美术字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视频,再根据复习内容与学生交流,点燃学生对汉字进行美化的兴趣:再次,教师可以利用《中国汉字听写》的竞赛方式开展游戏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学生对字形和字义的理解能力,深化学生对美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利用思维导图做系统的知识总结。

综上所述,若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使学生形成审美意识,需要教师对美有充分的了解,对美术教材有透彻的分析,对学生高度尊重。基于此,教师才能制定出更多如设计简单板书、利用微课视频、交流美术作品、加强实践练习等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保障美术课堂活动的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在美术课堂活动中充满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审美意识,从而实现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脸谱美的美术
帖脸谱
创意美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做个脸谱迎『六一』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灶王爷的“脸谱”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