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境界·探索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的三个要素

2023-01-13 14:28■文/雷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境界笔者学科

■文/雷 霆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教学不再单纯地追求智教,而是更关注学生能力与情智的培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摆脱灌输式教学,在尊重地理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突出地理学科的趣味与魅力,以深化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境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而实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探索精神展开讨论。

一、在地理教学中丰富学生思想

在初中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初中地理是一门多元化、趣味化的课程,教师要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拓宽他们的视野,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将思考具体化,使学生发现地理学科的神奇魅力,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厚度和广度。

(一)引导学生追问、质疑,深化学生思想

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这门学科的时候,肯定是带着好奇和问题的,如“地理是什么?学习了地理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等等。教师要让学生保持对地理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地理知识有探索欲,在教学中引导他们质疑、追问,帮助学生积累地理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只要学生对地理知识持有兴趣,他们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克服恐惧、 消除障碍,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精神积极思考,主动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思考。

例如,在“纬线和纬度”一课的教学时,笔者除了讲授相应的地理知识之外,还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延用教师的思想,固化自己的思维模式,使学习思想受到限制。为了推动学生成长式学习,使学生发现地理学习的乐趣,笔者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带着质疑不断追问,使他们真正掌握“纬线和纬度”的相关内容和重要知识点。这可以深化和丰富学生的思想,为学生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推动学生发现地理学科的价值,提高思想认识

初中生年龄小,他们的社会属性还没有完全形成,很难主动认识到学习地理的价值和意义。要想让初中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意义,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思想认识,教师就要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比如,结合地理知识预报天气;让地理知识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辨别方向;让地理知识帮助我们预防自然灾害等。这样学生才能亲身体会学习地理的价值,树立认真学习地理的意识。初中生的思想非常单纯,他们的学习除了有自己的目标,还有来自教师、家长的期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拓宽学生的认知边界,让学生发现学习地理的更多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境界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都忽视了对学生境界的培养。一个人境界的高低,体现在他的素养和内在气质上。教师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初中生的境界,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地理学科内容丰富而广阔,有利于学生境界的培养。

(一)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境界

地理学科博大精深,有应用地理、历史地理、地名学、地理信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是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笔者认为,要想提升地理教学的价值,教师就要改变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教学方式,结合地图、地球仪等辅助教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境界。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地图上看见知识、触摸知识;从地球仪上寻找知识、定位知识、抓取知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境界,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利用经纬网定位”这一节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学生不易理解,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思维与抽象思维。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内容,根据地球仪或地图上的经纬网进行画图或改图,使学生快速找到指定位置或者快速定位某一个地点等。如此,学生不但能快速掌握如何用经纬网确定任意位置,学习相关的知识,还能摆脱死记硬背的方式,运用学习工具去靠近知识,触摸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科学境界,增强自己的科学素养。

(二)借助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精神境界

如果说语文能实现学生“读万卷书”的学习目标,那么地理就能实现学生“行万里路”的学习目标。作为初中地理教师,要打开视野、拓展边界,使地理教学摆脱课堂的局限性,以教材知识为核心点,带领学生穿越地理课本知识,走进月球星系、走进五大洲、四大洋,走进高山、盆地,走进山川、河流,让学生的精神与地理知识、地理环境产生联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例如,在进行“陆地和海洋”“海陆变迁”“天气和气候”这些内容的教学时,笔者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多媒体把地理教材上的知识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地理现象,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 通过视、听等接受知识,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又如,在讲解“降水与我们”这一内容时,笔者制作了精美的动漫视频,还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下雨的视频。这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与生活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

(三)打开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好学境界

部分学生受应试、升学的影响,只是把学习当成是走进大学校门的阶梯,而看不到学习的更多意义,没有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针对这种情况,地理教师要打开视野,在地理教学中引领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让学生不断丰富、积累地理知识,提高学习信心。这有助于让学生爱上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的好学境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能力,促进教与学的发展。

三、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探索、求知、创新、思考等,是新时代中学生在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意识、思考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探索精神是其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习惯与能力。

(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

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如纬度和经度、经纬网定位、海陆变迁、板块的运动等,对于这些知识内容,学生如果不去理解、不去探索,可能只能单纯地记住知识点,却不知其所以然,这会极大弱化学习地理的意义,对于学生思想的提升、境界的提升毫无帮助。新时代的初中地理教 师,要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集中精力为课堂教学设计更多的趣味元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思考、探索,最终靠近知识核心,获得知识。

例如,在给学生讲授“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的“自然环境”“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等内容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热情,借助多媒体增强课堂的趣味元素,不仅给学生播放歌曲《亚洲雄风》,还给学生展示亚洲地理环境的一些图片、视频,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探究欲,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又如,笔者给学生讲授“从世界看中国”中“辽阔的疆域”的相关内容如“位置优越”“国土辽阔”“34个省级行政区”时,笔者给学生播放《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这些音乐荡气回肠,歌词充满激情,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提升了地理教学的教育意义。

(二)紧扣课堂教学内容,捕捉适合探究的主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探究精神,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目标之一,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据笔者观察,地理学科的很多内容,如“地图的判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问题”等,都有探究的价值和空间。教师要能看见内容中的探究价值,精准捕捉探究的主题与信息,紧扣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探究主题,让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节时,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一个小组选择几个民族,通过查资料、交流等方式,了解这些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服装、语言特征,如藏族的藏袍、耳环、发型发饰,傣族的建筑、服饰、语言文化、节日,维吾尔族的肉孜节、初雪节、古尔邦节、礼仪、婚俗等。这不但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多元性,发现更多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人文风俗、气候特点等,还能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猜你喜欢
境界笔者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品“境界”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慎独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