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镜 促进数学幼小衔接
——由几则教育故事引起的思索

2023-01-13 14:19程小鹏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课本上幼小数学知识

■文/程小鹏

如何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顺利衔接,是值得每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从亲身经历的几则教育故事出发,探讨教师从儿童的需求出发,运用科学的教学手 段,促进数学教学幼小衔接,以供参考。

一、衔接教育要从儿童角度考虑教法和学法

(一)故事一:老师,我们和你不一样

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是引导儿童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大门,带领儿童领略数学知识的魅力,帮助儿童初步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并享受学习的过程。

记得开学后的第二个星期,笔者在教授“认识数字”这一节课时,发现部分儿童没有认真听讲,他们有的低头玩得不亦乐乎,有的与同桌交头接耳。笔者想着他们年龄还小,也许还不适应小学的课堂规则,就继续讲解数字是怎么分解的,如4可以分解成3和1、2和2,并要求儿童将2~5这几个数的分与合都背下来。在课堂还剩10分钟的时候,笔者给儿童6分钟的时间背诵,剩余的4分钟时间由笔者进行抽查。6分钟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笔者将抽查的重点放在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那几名儿童身上,果然,他们一问三不知。笔者很生气,下课后,将这几名儿童叫到办公室进行谈话。

笔者:“你们看,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课,下课就不会,这样怎么学习?”

儿童表现得很沮丧,有两名儿童还哭了。在笔者的鼓励下,这几名儿童大胆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儿童1:“老师,我听不懂您的课,虽然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也学过这些知识,但是现在感觉怎么那么难,因为听不懂就不爱听了。”

儿童2:“老师,我也是,听不懂,您上课和我们幼儿园上课不一样,我没办法适应,所以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手,想要玩其他东西。”

儿童3:“老师,我们幼儿园的课堂很有意思,大家都有说有笑的,但是现在的课堂大家都很严肃,我觉得一点儿都不好玩,一点儿都不开心,所以不想听课。”

儿童4:“老师,我哭也是因为这个,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上课很积极,一节课的知识我很快就学会了,但是现在我学不会,自己也挺着急的,您还说我们,心里觉得更加委屈了。老师,我们和您不一样。您觉得简单,可是我们却觉得不简单。”

(二)教学反思

这几名儿童的话让笔者陷入了沉思。儿童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反映教师课堂质量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笔者才意识到自己的数学课堂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在设计课程教学时,没有从儿童成长的需求、儿童的兴趣爱好、儿童的思维角度出发,这样的课程设计忽略了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笔者在教学中陷入了一个误区,当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时,经常会将问题归结到学生身上,甚少从自身出发去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这些都是笔者今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和改善的地方。

经过了教学反思,笔者又翻阅了许多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并将儿童的那一句话“老师,我们和你不一样”牢记于心。在此后的教学中,笔者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深入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是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喜闻乐见又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此外,笔者还经常上网观看幼小衔接段数学课堂的教学视频,学习如何让自己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让儿童更感兴趣。在数学课堂上,每当有儿童出现不认真听课的情况,笔者都会首先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出了问题。儿童的反馈就是一面镜子,能告诉笔者正确的答案,使笔者能客观评估课堂教学效果,从而逐步改进。

经过一个月的不断改进,笔者惊喜地发现,以往在课堂上喜欢有小动作的儿童,已经慢慢改变了这个不好的习惯。他们会认真听讲,课后还会经常跟笔者说:“老师,我现在能学会了,而且我觉得这个课堂是最有意思的课堂,我希望以后的课堂都是这样。”这是对课堂的认可,也是对笔者长期以来不断反思、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的成果的认可。

二、衔接教育应该培养儿童主动学习的意识

(一)故事二:老师,数学只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吗

在讲解“认识钟表”一课时,笔者为儿童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猪妈妈买了一个漂亮的闹钟,佩奇和乔治开心地观察了闹钟很久,佩奇好奇地问妈妈:“妈妈,闹钟里面的三个针是干什么的,他们怎么你追我赶的?”妈妈告诉佩奇:“这是闹钟一家人,那个最慢的是时针爸爸,那个跑得最快的是秒针宝贝,速度不快不慢的是分针妈妈。”佩奇又问妈妈:“他们一家三口就像我们一样,只不过我们家的宝贝有我和乔治两个。”讲完故事,笔者引导儿童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钟表一家人吧。”

听到这里,有一名儿童举手提问:“老师,我们的数学课本上有很多这样的知识,我觉得很枯燥,但您每次都从我们最喜欢的故事入手,让我觉得很有意思,数学知识的学习只能通过课本吗?”笔者很吃惊,这名儿童年龄虽小,却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这激发了笔者的兴趣和思考。

笔者:“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疑问呢?”

儿童:“老师,因为我觉得您讲的故事都很有意思,但是课本上的知识不是图就是字,我觉得很没意思,突然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笔者:“嗯,老师明白了。其实,数学知识不仅可以从课本上学到,还可以从生活中学,比如,我们去超市买一袋牛奶,用了数字1,买两种零食,用了数字2,等等。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有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的意识,在生活中主动地去学习更多、更有意思的数学知识。”

儿童:“老师我明白了。”

班上其他的儿童也若有所思,纷纷点头。

(二)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不同的儿童,笔者发现班级中那些善于思考的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了主动探究的欲望。笔者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就得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入手。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用儿童最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对未知的知识领域充满了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为儿童创设多种学习情境,如游戏、故事等,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把课本上那些没有生命的文字和图片转变为有生命、有温度的故事或者游戏,让儿童感知到数学知识的生命力,从而充满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的欲望。

其次,教师应该创新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运用情境、游戏、合作等多种方式,增强儿童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儿童在充满趣味化的情境中探知学习的乐趣,自觉地养成学习数学知识的习惯。

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儿童当“小老师”,使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成就感。在课堂上,笔者经常鼓励儿童上讲台当其他儿童的“小老师”,将自己学会的知识点讲给同学听,并及时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评价,同时,其他儿童也会给“小老师”最热烈的掌声。儿童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收获了教师的赞许和同伴的认可,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他们更加主动、更加积极了。

三、衔接教育应以教材知识为主线

(一)故事三:老师,对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我还是不太理解

笔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带领儿童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班上的儿童在学习上更加主动积极,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越来越高。但是,笔者发现他们的学习还有一些瑕疵,需要改进。

在一次数学课堂上,笔者为学生讲解物体的形状时,感觉讲解得比较费力。为了讲清楚不同物体形状的特点,笔者虽然运用了多媒体,在PPT中插入了图片,还播放了视频,但是教学效果还是不太理想。笔者冥思苦想,始终得不到答案,于是将几名儿童叫到办公室,通过聊天来听听他们对课堂的反馈。

儿童1:“老师,这些物体的形状其实是比较简单的,您上课所讲的内容我们都能看得懂,但是,一到您让我们看课本的时候,我们就不太明白了。”

儿童2:“是的,老师,我们都怀疑您讲的内容是不是课本上的。”

儿童3:“老师,课本上的图和内容总感觉不是特别容易能理解,我觉得还是有点难。”

……

听了儿童的话,笔者茅塞顿开。一直以来,笔者追求课堂的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却忽略了数学知识的本质来源是教材,教材才是儿童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虽然多媒体给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了便利,为课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教材对儿童理解知识的重要性,造成了儿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困难。

(二)教学反思

笔者经过反思,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课本知识和多媒体手段紧密结合,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比如,笔者在每次制作课件时除了运用一些比较直观的图片外,还将课件的图片与教材中的图片联系到一起,在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的过程中,会让儿童将课本翻到对应的页码上,以及时查看相应的图片,使儿童将目光从注视课件转移到注视课本上,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分析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为他们建立课本知识与课件上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很多儿童表示自己在阅读教材时能够理解基本知识、能够读懂题目的意思和看懂图片蕴含的深意了。

综上所述,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与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发生过许多故事,这些故事让笔者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笔者及时进行反思和改进。儿童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时时映照着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要以儿童为镜,对课堂教学不 断进行修正和完善,从而促进数学教学幼小衔接,不断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课本上幼小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借课本
一道题的求解策略及变式探究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算盘是个“小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