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2023-01-13 14:19孙腾蛟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水龙头抽屉漏水

■文/孙腾蛟

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能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作为一门需要学生思考与理解的科目,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可能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构建不同的生活场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习重难点知识。本文围绕树立正确的生活化理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利用生活化实物进行教学、通过生活化游戏导入教学这五个角度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以供参考。

一、树立正确的生活化学习理念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的知识大多来源于教师的口头教学或者书本的概念、定义等。由于没有对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学到的知识是无用的,他们不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化理念。

例如,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先教授学生多个图形的特点与概念,比如,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其中平面图形又分为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立体图形又分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对于这些图形概念,学生如果只是通过定义或者教材中的例图来理解知识,可能就很快会忘记这些图形的特点,或者是学生只掌握了表象概念,不会实际运用。比如,线段具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学生如果没有进行相关的验证,只能机械地记住这个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化理念,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证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比如,学生可以用尺子测量同一个物体在曲线和直线状态下的长度,并进行比较,验证观点是否正确。通过实践,学生发现同样长度的物体,将它调整成自然状的曲线时,长度为16.28cm;将它拉直呈现线段形式的时候,长度为15.79cm。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多进行实践,观察测量结果是否存在偶然性。学生通过多次的测量结果可以发现,虽然每次测量的线段形式的长度不一,但都小于自然状态下呈曲线形式的长度,符合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二、创设乐学的生活化情境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问题,为学生创造合适的生活化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乐趣,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学习知识,增强数学实践运用能力。

例如,在“综合实践-北京五日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扮演旅游的主人公,请他们结合自己的想法制定专属的“北京五日游”计划。有的学生会根据五日游的时间进行安排,将五天时间平均分配,比如,第一天去故宫,第二天去天安门广场,第三天去长城,第四天去颐和园,最后一天去天坛。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制定旅游计划,这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增设费用因素,让学生再次分析自己的旅程计划是否合理。比如,住宿需要花费300元,交通方面需要花费250元,餐饮需要花费300元,旅游景点门票需要花费270元等,让学生结合新的情境进行思考。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我是自驾游,就可以省去车费了;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我自己多带点食物,就可以省一点餐饮费了;等等。在引导学生进入新创设的情境后,教师可以结合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如“小明的爸爸带了5000元,准备去北京五日游,已知,住宿一晚200元,一天的伙食费150元,来回的机票700元,每天购买的旅游景点门票均300元,五天的其他费用共300元。请问小明爸爸的预备费用能够满足他们一家五日的总费用吗?”学生根据问题与已知要求可以进行逐步分析,首先,住宿、伙食与门票一天的费用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在五天的旅程中,就有1000元的住宿费,750元的伙食费以及1500元的旅游景点的门票费用。其次,五日总花费的其他费用300元。最后,根据来回机票的总费用700元,与之前的伙食、住宿、景点门票、其他费用相加,得出总费用为4250元。将实际费用4250元与预算费用5000元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小明爸爸的预备费用是足够他们完成北京五日游行程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三、设计丰富的生活化实践作业

数学作为一门涉及范围广泛的学习科目,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多的用途。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生活化实践作业。

例如,在“扇形统计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节约用水”作为主题,给学生布置有关“水资源”内容的课后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中漏水量或者其他场景的漏水量等,并结合所学的统计学知识进行统计、计算,了解日常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情况,以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比如,学生可以选择记录家里和学校的漏水水龙头的个数,并选择其中一个漏水的水龙头,记录其在一定时间内的漏水量。学校漏水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是15升,家里的漏水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是7升。在完成记录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重新审查自己或者小组的统计情况结果,以扇形统计图的形式,制作最终的统计结果。比如,学校漏水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为15升,家中漏水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为7升,公园漏水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为18升,餐厅厕所漏水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为5升。根据各自的比例,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学校漏水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占总体的33.3%,家中漏水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占总体的15.6%,公园中漏水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占总体的40%,餐厅厕所中漏水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占总体的11.1%。学生可以根据每个地方漏水量的占比,绘画扇形统计图,直观地展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占比。在完成有关统计漏水用量的作业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全球水资源问题的视频,让学生思考漏水问题的严重性,强化学生节约用水 的意识。

四、开展生动的生活化实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先引导学生学习理论,再结合生活进行实际应用。但是,有些数学知识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应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进行逆向的教学,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内容。

比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圆柱与圆锥的实物教具,通过立体的教具代替教材中的平面物体。教师可以通过圆柱教具,让学生明白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这两个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圆柱的中间部分叫作侧面。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圆柱体的定义,教师可以在课后找到相关的道具,如一张纸和两个圆形盖子,通过卷起白纸形成圆柱体的侧面,再将两个圆形盖子分别放置于侧面的上下方,模拟成圆柱体,使学生明白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在学生了解圆柱体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展开深入教学。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将一个边长为4cm的正方形,以其中一边为轴并快速旋转一周,能形成直径4cm、高4cm的圆柱,请问这是正确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了解圆柱体组成部分的特点。在回答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正确的,一部分学生认为是错误的,还有一些学生无法判断。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物体的演示,让学生明白解题思路。教师可裁剪一张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纸片,用胶水将纸片与尺子粘在一起,以粘住的一边为轴,进行旋转。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在旋转过程中,我们发现边长为4cm的正方形在360°的旋转中,粘住的一边没有发生运动。因此,我们根据圆的知识,将轴作为圆心,在旋转过程中,当纸片旋转至180°时,两个纸片间的距离相当于圆的直径,即直径为8cm。已知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半径为4cm。因此,上述问题的判断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能够形成半径为4cm,高4cm的圆柱。”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演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五、导入趣味的生活化游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趣味的游戏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渗透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在“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把7本书平均分成3份,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至少需要放进几本书呢?”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抽屉问题的解题方法,如假设法。如果把7本书平均分成3份,即每个抽屉放2本书时,还剩下1本。如果将剩下的这一本书随意放进任何一个抽屉中,那么原有抽屉中的2本书变成了3本书。同样,如果将7本书变为8本书,抽屉数仍然为3个,原有的问题就可以变为“把8本书平均分成3份,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至少需要放进几本书?”根据原来的计算方式,学生可以得出每个抽屉放2本书时,还剩下2本。假设将剩余的2本书分别放入两个抽屉内,那么总有1个抽屉至少需要放进3本书。通过学习假设的思路,学生可以通过知识内容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应用方法。

总之,教师要能够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水龙头抽屉漏水
抽屉
抽屉问题
“抽屉”问题
滴ī答滴答,漏水啦!
谁是小偷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漏水的鞋
下雨时才漏水
自动调温水龙头
声控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