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教学途径

2023-01-13 14:19张自芳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注意力小学生数学

■文/张自芳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课堂参与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主要措施。小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促进学生参与,能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有效推进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探讨了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重要性,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参与的原则,并提出了促进小学生参与课堂的途径,以供参考。

一、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一)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旨在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意识到课堂学习是自己的任务,防止学生在课堂上心猿意马,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笔者通过观察很多小学数学课堂发现,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分心的情况。即使是简单的一件小事,如翻一页书、打开一次铅笔盒、看一眼同学、望一眼窗外等,也会导致他们心猿意马,注意力不再集中于课堂学习。对此,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增长知识经验,获得一定的发展。

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运用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内容,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推理”这节课开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图片:一双褐色的眼睛、一对毛茸茸的耳朵、一条细长带着白色卷毛的腿、一条毛茸茸的短尾巴等。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备选答案如小绵羊、狼、小兔子、北极熊,让学生根据图片细节进行猜测、推理,给出正确答案。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过去的课堂中,教师总是在唱独角戏,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没有认识到教学互动的重要性。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不仅要教得好,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学得好。教师应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通过观察与探究发现,小学生在参与课堂互动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他们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活动,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学生能认识到主动性在学习中的作用,获得更多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有利于教师随时调整教学

在以往被动式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很少进行主动思考和深入思考,也没有积极参与课堂,与教师进行互动。因此,教师无法准确判断课堂的教学效果,难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比如教学节奏过快、教学内容较为集中、教学方式单一、练习难度较大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能够体现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关注课堂内容时,会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疑问,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授一些概念性的内容时,教师没有对抽象知识进行具体化的讲解,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及时改变教学方法,运用生动、直观的语言解释相关概念,并运用实例增进学生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时、分、秒”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时、分、秒就像一个家庭的成员,它们缺一不可,缺了谁,时间家庭便不成立。”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增强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参与的原则

(一)聚集性原则

素质教育理念倡导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课堂参与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聚集性原则,不能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设计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过程中,教师要聚集重点、难点,围绕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性原则

小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发挥自身指导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点拨,避免课堂互动流于形式,让学生陷入从众心理,无目的地参与互动。在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目标轨道,让他们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目的。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促进小学生参与课堂的途径

(一)前置内容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参与

一些小学生具有好动、贪玩的特点,他们在课堂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课堂学习,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当创新教学形式。笔者通过观摩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发现,教师可以将重要的教学内容前置,让学生提前知道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潜意识里提醒自己这一节课要好好听。比如,这位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时、分、秒”的内容时,先向学生出示了几张图片:一张是在体育课上,一名学生用9秒时间完成了50米短跑;一张是一名学生一分钟跳绳跳了30下;一张是教师告诉学生一天在学校学习10个小时。接着,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只有时,没有分和秒,能不能准确计时呢?比如考试时间是90分钟,也就是1小时30分钟。如果没有分,我们只能用1小时半来表示,这个‘半’怎么计算,我们是不是也没办法呀?”通过问题,学生明白了时间单位“时、分、秒”都很重要,只有将它们联系起来,才能在生活、工作、科学研究中准确计算时间。例如,在神舟十三号发射的最后时刻,为了让工作人员同时进行准确的操作,会有倒计时“5—4—3—2—1”。在学生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后,教师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结合小组讨论教学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所谓小组讨论法,就是教师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然后布置课堂问题,让各小组进行自由讨论并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是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课堂的凝聚力,拓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堂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小组讨论方式,在教学中向学生抛出讨论话题或问题,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例如,讲授“周长”这一节的内容时,当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周长怎么测量、怎么计算吗?”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帮助学生温习相关的知识,使学生通过讨论实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课堂反馈,促进学生的参与

课堂反馈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同样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及时反馈自己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观察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改正不足,调整学习状态,如知识点混乱、上课打盹、与同桌讲话等,形成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关系。这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的提醒、点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表现、课堂反馈,纠正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通过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

笔者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明白课堂参与的重要性,也知道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但是,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没有采取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突破“一问一答”的单一形式,结合学习内容提出发散性的问题,通过提问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主动探究知识,进而完成学习目标。课堂提问不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和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经验,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参与式学习是一种成长式、发展式的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性,不断探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多种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注意力小学生数学
让注意力“飞”回来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