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方法

2023-01-13 14:19张小成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正方体笔者方案

■文/张小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不断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本文中,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和具体教学案例出发,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实现教学课堂的优化

有一段时间,笔者对所带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很不满意,但又找不出根源在哪。在一次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几个平常听课比较认真的学生在私底下传纸条,便严厉批评了他们,并在课下将他们叫到办公室谈话。在谈话中,这几名学生说:“老师,最近的课太没意思了,大家一时无聊才传的,我们下次不传了。”

学生的话,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为了找出根源,笔者和学生进行了坦诚的交流。

教师:“为什么你们觉得课比较无聊呢?”

学生1:“老师,就您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听,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认真的,听着听着就走神了。”

学生2:“老师,就像今天的课,我们虽然是知道了,但是您那样说的时候,我们还是摸不着头脑,觉得很无趣,有时候根本听不懂。”

学生3:“如果老师可以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我们的认识会更加深刻的。”

笔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发现过去在课堂上太注重自己的角色,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次谈话促使笔者开始思索数学课堂优化的方向和方法。

在此后的课堂中,笔者有意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在教授一些关于数学的实践性知识时,笔者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比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吸取之前的教训,改进了教学方案,让学生观察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用小木棒组装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有的小木棒可以拼装成长方体和正方体,有的为什么不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长、宽、高又是什么?”整个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学生认真地拼装,在动手操作中探寻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奥秘,在数学知识中快乐地遨游。这让笔者收获了很多,也提升了笔者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信心。

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实现教学课堂的优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课堂上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与同伴互相交流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合作交流、问题思考等能力。笔者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以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既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也需要学生的全力配合。比如,在解决“购票”怎么划算的问题时,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如下的学习内容。以下是教学实录节选。

(一)教学设计

1.合作学习的问题。李老师组织54名学生去春游,公园有以下三种购票方式:票价为50元/人,团体票为原价的8.5折;学生票为40元/人;还有买6免1的免单活动。学生都建议老师用第三种方案,到底用哪一种方案购票,请你们帮一帮李老师吧。

2.小组合作的目标。鼓励学生学会分步骤解决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具体的问题,巩固折扣的相关知识;懂得“免单”的基本常识,学会分析和比较相关的知识点。

3.合作学习的方案。全班共8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每个小组通过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展示学习的成果。

大约8分钟后,学生的讨论结束了,并由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

(二)讨论

小组一:“老师,我们小组是这样考虑的,这里有三种方案,我们先算出来了每一种方案的价钱,然后把价钱进行了对比,这样就能知道哪一种方案比较划算了。”

教师:“具体说说你们是怎么计算的?”

小组一:“老师,就是将每一个方案的价钱都计算出来。第一种方案我们算出来是2295元,第二种方案计算出来是2160元,第三种方案我们小组还没讨论出结果。”

教师:“第一小组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值得肯定,其他小组的解决方案呢?”

小组二:“老师,我们与第一小组算出来的结果有出入,我们算出来的费用比第一组的费用高,因为第一组忘记将老师的费用计算在里面了,学生有54人,加上老师应该是55个人,第一组只计算了学生的费用,没有将老师的门票考虑进去,第一种方案应该是2337.5元,第二种方案应该是2210元,第三种方案我们小组还在努力计算中。”

小组三:“老师,我们同意第二组的说法,第一组出现了失误,第二组计算结果和我们一样,而且第三种方案我们小组已经计算出来了,买6人免1人门票的方案算下来的价格是2400元,是最不划算的。”

小组四:“老师,以上小组都很在理,我们对第三种方案还存在异议,但又不知道应该怎么计算。”

小组五:“老师,第三种方案涉及免单,这个虽然听起来比较简单,但算起来还是挺难 的,我们讨论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结果。”

小组六:“老师,我们也是,第三组还是比较厉害,他们都已经算出来了,具体的计算结果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很棒哦,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老师能感觉到你们对问题讨论的激烈程度,看到了你们对每一个问题都很用心,也很积极参与其中,你们对问题的讨论热情值得肯定,对于第三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吧。”

(三)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给了每一名学生与其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互相碰撞产生火花,还使很多平时不爱表达的学生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了。在展示活动中,虽然有的小组还是没能找到相应的答案,但是答案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探究的热情已经被唤醒。在充满激情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提升了数学素养。

三、让学生当“小老师”,实现教学课堂的优化

笔者鼓励每个学生都勇敢地成为“小老师”,将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与其他同学分享,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好地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以下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一课的教学实录节选。

学生A:“老师,我想成为‘小老师’。”

教师:“学生A主动想要当小老师,很有勇气,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希望他能帮我们解决疑惑。”

学生A(走上讲台):“同学们,周长的意思你理解了吗?”

有的同学在点头,还有的在摇头。

学生A:“学生B,你懂 了吗?”

学生B摇头。

学生A:“那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妈妈吃完饭之后特别喜欢在小区内的椭圆形绿道上跑圈,这个椭圆形的大小与咱们学校的操场的形状类似,这么说大家可以理解吗?”说 完,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其他同学点点头。

学生A:“同样,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也是,大家观察教 室的黑板,是不是一个长方形?”

其他同学:“是的。”

学生A:“那么黑板的周长,我们应该怎么来计算呢?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黑板的周长就是把黑板所有的边长都加起来。”

其他同学:“这么说比较容易理解。”

同学们在学生A的讲解中,懂得了周长的概念,明白了怎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之前没听懂的知识,经她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大家恍然大悟。

除了让学生到讲台上当“小老师”之外,笔者还鼓励学生以同桌两人一组,成为彼此的老师,在互相讲解、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笔者鼓励学生通过当“小老师”的方式,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在表达、交流、学习、讲解的过程中,巩固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并获得学习数学知识的成就感。

四、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实现教学课堂的优化

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通过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和喜悦感,并学会欣赏自己、接纳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笔者提问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一名平时很内向的学生C举手了,于是笔者点名让她回答。起初,学生C有点紧张,笔者安慰她:“不要害怕,慢慢说,你会说明白的。”听了笔者的鼓励,她鼓起勇气,开始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等她说完,全班同学给了她热烈的掌声。笔者也表扬道:“学生C,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从你的表达中,我能看见你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对问题的思考也很用心,你值得拥有更热烈的掌声,请同学们再一次将掌声送给她。”课后,笔者又鼓励学生C:“以后胆子放大一点,勇敢地表达自己,你会越来越棒的。”后来,只要碰上会的问题,学生C都会举手,久而久之,她能够在同学面前勇敢地回答问题了。在教学中,当同学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笔者也会采用激励性的评语,鼓励学生不要害怕犯错,在求知的路上要大胆探索。笔者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进步和成长。

综上所述,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优质、高效。

猜你喜欢
正方体笔者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老师,别走……
数小正方体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拼正方体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稳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