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及实施策略分析

2023-01-13 14:19■文/车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家庭幼儿园家长

■文/车 辉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环境主要由家庭、社会、学校构成,不同的生活环境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影响,塑造幼儿不同的性格特征。其中,家庭是幼儿成长阶段中的重要环境,家庭的影响贯穿幼儿的整个生命过程。因此,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和幼儿的日常相处中,通过家庭环境来对幼儿身心健康及思想逐渐产生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内容不像学校教育的内容那样相对固化,家庭教育的内容丰富,主要侧重于幼儿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启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同样重要的,学校教育能够使幼儿接受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而家庭教育则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的有效 开展。

父母或者其他亲属是幼儿最早接触的人,幼儿对他们充满信任。幼儿的行为、语言是在自然条件下生成的,而家人是最了解幼儿、熟悉幼儿的人。因此,在家庭中进行的生活习惯教育、品性教育可以不受时间约束,不受地点控制,相对而言较为自由、灵活,教育的效果也最为有效。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复杂工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对于幼儿的家庭教育,父母要注意教育方式,对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实施家庭教育,帮助幼儿养成基本的独立生活技能,培养幼儿基本的社交礼仪,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更好地融入学校教育。幼儿园教育可以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的教育活动、强大的师生共建环境、科学的课程活动,辅助家庭教育,让其更为系统化、科学化、完整化。如今,家庭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扩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家庭教育不再局限于家庭内部的教育活动,其还强调多方联合开展合力教育,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的实践当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实现教育的高效化。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作用

(一)树立榜样,养成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幼儿具有示范、模范作用。幼儿跟抚养人相处的时间最多,抚养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印在幼儿的心中,幼儿会不自觉地模仿抚养人的行为。幼儿在早期成长中,会把家长当成最为崇拜和信任的人,这无形中会激发幼儿心中的依赖感。从这个层面来说,家长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个人素质将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比如,说话的时候注意文明礼貌用语,主动与人打招呼,不说脏话,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往之道,答应别人的事和做出的承诺要及时兑现,尤其是在跟幼儿交往时,答应幼儿的事情不能食言,使幼儿逐渐形成诚信做人的观念。

(二)丰富教育形式,促进智力提升

智力成长发育的关键在于幼儿阶段的积极引导和开发,在这个时期开发幼儿的智力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幼儿阶段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教育在幼儿智力的发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分家长会给幼儿安排大量的学习任务,让幼儿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和做各种练习,导致幼儿的压力过大,出现不想学习的思想倾向。在幼儿阶段,有效的智力教育应该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要做到寓教于乐,对幼儿参与玩乐的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积极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

(三)提供试错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信

幼儿心智发育不全,说话时容易说错,做事时容易犯错。部分家长对幼儿要求过高,当幼儿的行为无法满足家长要求时,一些家长便以粗暴的方式进行责骂,或者以严厉的态度来对待幼儿,这会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影响幼儿未来性格品质的塑造和培养。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时,家长应该耐心指导并陪伴幼儿一起参与活动,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幼儿的年龄、认知、心理、性格等特点不断探索与幼儿相处的新方法,尊重幼儿的想法,积极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付诸实践。当幼儿出现行为上的错误时,家长不要反应过激,以适当的批评纠正错误行为即可。对于幼儿表现良好的行为,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家长要采用鼓励的方法,对正确行为多次予以肯定,从而纠正其错误行为,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构建沟通平台,促进家园教育合力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幼儿的个性不同,只凭学校或者只凭家庭,难以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形成家庭和校园的合力极有必要。另外,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是最了解、熟悉幼儿的人;在幼儿园中,教师是与幼儿相处时间最长的人。要想发挥幼儿教育的最大效力,幼儿园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之间构建畅通无阻的沟通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互补性、统一性价值。家长将幼儿在家的行为、情绪等告知教师,教师再将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通过沟通,多方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身体素质,从而及时调整教育方法,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和心理,促进优秀教育的延续。

三、家庭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传统育儿理念,提升家长教育素养

幼儿是家长的影子,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和家长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家长的个人素质、行为习惯、审美水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幼儿在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家长的影响。从这一点来看,家长要转变传统的育人观念,提升自我素质,加强对自我的管理约束,让自己在教育中更具有信服力。基于此,在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也要不断学习幼儿成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技能,与幼儿共同成长,及时了解幼儿成长动态,更新知识结构,动态接受幼儿的发展和改变,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感。

(二)丰富教育内容,重视培养幼儿心理品质

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幼儿教育要注重培养道德品质和知识文化同样优秀的幼儿,使幼儿具有创造意识,思想积极向上,实现全面发展,才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第一,家庭有义务和责任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独立生活技能,这要求家庭教育必须丰富教育内容,不能局限于陪伴幼儿玩耍,还要加强穿衣、吃饭、洗漱等生活能力训练,让幼儿一起分担家务劳动,使幼儿从小意识到独立、劳动的重要性。第二,树立审美意识,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增加美术鉴赏、绘画、书法等艺术教育内容,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情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第三,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况,将日常饮食和体育锻炼进行结合,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运动中,幼儿能及时宣泄内心的情绪和负能量,消除心理烦恼。第四,家长可以借助益智玩具或者益智游戏,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智力训练,开展相应的智力训练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

(三)采用正向引导方法,正确看待幼儿犯错行为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一些家长长期采用“不能”“不准”的否定式教育方式,使得幼儿在进行探索和试错时被拒绝、被限制,久而久之容易让幼儿感受到行为被否定,挫伤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另外,一些家长习惯采用简单粗暴、批评教育的方式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和错误习惯,但是会发现这种方式的成效微乎其微,甚至会让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这种粗暴的批评只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做错,而不知道哪里做错或者如何做对。家长应该转变教育教养方式,对幼儿的错误行为给予宽容和包容,以平和的态度看待,并告诉幼儿正确的做法和下次再做类似的事情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其做出正确行为,避免幼儿产生负能量。

(四)构建畅通的共育机制,形成家园融合的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家庭教育让幼儿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幼儿园教育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升入小学前应该具备的知识,二者既相互补充又各有局限。家长因为文化水平的差异、教育理念的缺失等,对幼儿的教育未必能做到全面,而幼儿园因为幼儿人数较多,对幼儿的教育也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形成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合力,构建共育机制,势在必行。一方面,幼儿园应当承担主导作用,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例如,借助微信群、QQ群以及公众号等渠道和平台,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家庭要发挥对幼儿园的辅助作用,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双向互动。例如,在幼儿“洗手七步法”这一活动的实践中,由幼儿园将洗手七步法拆解,打印成文本贴在走廊、洗手间等地方,再拍摄洗手七步法的视频发给家长,由家长在家庭中进一步落实具体的操作步骤。家长要及时向幼儿园反馈幼儿的学习情况,强化指导。“洗手七步法”的家园共建,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大量的研究表明,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以后的行为习惯,受到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如果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将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司其职又共同合作,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总而言之,幼儿的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家长要完成家庭教育这项任务,需要经历时间的磨炼和考验,只有不断学习并探索新的育人方法,不断调整教育策略,才能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家庭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爱“上”幼儿园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