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美术元素的妙用

2023-01-13 14:19■文/冯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美术课文

■文/冯 婧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术元素非常丰富,如充满诗意的优美文字,蕴含着丰富意境的插图等。语文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好美术元素,优化教学过程。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妙用美术元素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探索更能满足学生需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策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笔者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学思想僵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深度不足等问题。

(一)灌输的目的性太强,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情感

笔者研究语文教学多年,认为语文学习是一件很轻松、自然的事情,语文是小学生最容易产生兴趣、投入情感的科目。语文教材的内容极其丰富,翻开课本,就像翻开一幅生活的画卷,每一个故事都充满情感,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人间烟火。可惜的是,笔者发现有部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一些教师把语文教学看成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填充。教师把学生当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一心想着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自己的教学 成绩。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看似教学内容很多,学生的收获也不少,可是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其核心语文素养未得到培养。

第二,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语文课文所包含的情感是其他任何科目都无法比拟的。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灌输的目的性太强,忽略了对课文内容的情感剖析,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比如,在《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中,除了直观呈现的爱国情怀,还包含一些饱含情感的词、句,如“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永别”“不能相见”“一天没说一句话”“紧锁的眉头”等,部分教师没有带着情感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枯燥,内容缺少温度与情感,更缺少一定的美感。这直接弱化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与兴趣,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文内容的美术元素被忽视,削弱了内容美感

小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文章都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等选择的,这些课文语言生动,情感直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符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助于他们理解内容,收获新知。但是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忽视了课文中的美术元素,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很少借用一些手段或者精彩的教学语言来描述课文中的画面。

以《四季之美》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讲解时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有画面感的词句,如“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蒙蒙细雨”“铺满白霜的早晨”等,通过展开式、描写式的讲解,让学生感受画面,体会课文中的美术美。然而,大多数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都是直奔主题,先讲解写作背景,再讲作者简介,然后是每段的分析,对句子中的画面式描写视而不见。这不但削弱了课文中对四季描写的美感,也减弱了课文对学生的吸引力,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滥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弱化了教学的深度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将画面与讲解相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但是,笔者发现,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信息化教学技术,似乎课堂教学中缺少了多媒体,就缺少了教学的灵魂。这种没有目标、盲目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不是一种补充,而是画蛇添足。

以课文《四季之美》为例,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描写四季美的句子、词语进行强化讲解,而是直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课文中讲到的四季图。这样的教学方式看似生动,学生也能直观感受课文中描述的美,可是学生的见识和经验有限,他们除惊叹以外,没有别的感想。盲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既无法助力课堂教学,也难以使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反而弱化了教学深度,使教师的教学浮于表面,难以触及课文的灵魂、核心,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妙用美术元素的方法

(一)运用教学语言,呈现课文中的美术元素

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等特点,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没有情感的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没有吸引力,也会影响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讲解看到画面,凸显课文中的美术元素。

比如,在《四季之美》一课中,标题已经提到了“美”,教师在讲解中就要突出四季美在哪里,要把大自然春、夏、秋、冬的画面,用语言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春天染着红晕的黎明、夏天细雨朦胧的夜晚、秋天夕阳西沉的傍晚、冬天落雪的早晨。教师在讲解中要尽量把这种画面描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雪的冰冷、看到萤火虫的闪烁、体验夏雨的凉爽等。教师在讲解课文知识点的同时,要把重心偏向课文内容,凸显课文内容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 趣,发挥美术元素在课文教学中的带动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在《海上日出》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海上日出,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从文字中看到的美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和经验积累,给学生描绘海上日出的美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课文的代入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强化语文教学的美术元素。

(二)结合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美术元素

以往由于条件限制,在教学中无论遇到什么内容,都得靠教师用语言去描述,缺少辅助教学工具。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教师可以运用PPT、视频等方式,呈现课文内容和美术元素,直观展现课文中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容。

比如,在讲授四年级课文《观潮》时,大多数教师能用语言描述钱塘江涨潮时的宏伟气势和画面,但是很难对钱塘江大潮的声音进行描述。在这个时候,教师运用相关视频呈现钱塘江涨潮时生动、真实的画面,能让学生在看到涨潮画面的同时,也能听到课文中所描述的“隆隆的响声”“人声鼎沸”“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声音,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如,在讲授《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一边用自己的语 言描绘海上日出的美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优美文字,一边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海上日出的照片,以增强课文的意境美,活跃课堂气氛,凸显语文中的美术元素,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动手画一画课文中的美术元素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天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小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每一篇课文不但文质兼美,还有着很强的意境和画面感。尤其是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文字生动形象,像一幅幅画卷。比如,教师在教学《白鹭》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验“一首精巧的诗”的描写意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看他们能否画出课文中描写的“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的白鹭。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白鹭外貌描写的意义,看到白鹭的美,体会文字的美,发挥美术元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四)读一读,感受课文中的美术元素

语文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它不仅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涵养学生品格、陶冶学生情操,具有丰富的美术元素。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既有文采,如语言美、意境美等,也有质量,如有哲理、能育人教人等。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一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中的美术元素。

在课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轻音乐,让学生默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语言、意境美。比如,在阅读《海上日出》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海浪声的轻音乐或者瑜伽音乐,增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美的享受;在阅读《乡下人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感受课文中乡村人家屋后种竹、门前种花的和谐美、自然 美;在阅读《牛郎织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美;等等。语文教师要采用一些适当的手段,如配音、朗诵等,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使学生感受课文中不同的美术元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审美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是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气质、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享受阅读,让那些优美的好词好句滋养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好句子就有很多,如“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给我们人生的启迪”“光线投射在宁静的海底……色彩纷呈,美不胜收”等。再如,《窗边小豆豆》中有一些精彩的成语,如不亦乐乎、心地善良、情不自禁、翩翩起舞、身临其境、恋恋不舍、滔滔不绝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投入情感,认真阅读,用心感受这些词句的美,把握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美术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