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业财一体化下企业成本管理完善策略探讨

2023-01-23 09:35王慧萍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业财成本核算核算

王慧萍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东阳 322118)

1 业财一体化管理的意义

从业财一体化管理实际分析,主要意义如下:

①拓宽财务管理范围。传统的核算模式下,使用的软件功能不完善,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难度大,财务决策时对相关要素的思考不全,影响到决策的科学合理性。新型业财一体化平台,除了开发了财务系统,还设计了供应链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支持无形资产的分析与预测,强化财务管理能力,助力成本的高效化管理,能够创造更多的管理效益。

②增强财务管理的整体性。使用业财一体化系统,不仅能够生成财务报表,还提供多类型管理性报表,具有查询功能和分析功能,为管理者提供更为全面化、多样化的财务管理信息,助力战略决策以及业务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现自动化计量,并且自动化生成相应的凭证,高效率完成计算和报告工作,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③增强财务和业务的融合度。基于集成化管理系统,利用会计核算系统和财务系统,为业务服务的同时强化业务管理。

④细化成本核算。在成本管理方面,细化成本核算对象,按照物料编码核算成本,强化物资管理,实现成本费用的集中化控制。融合于业务进程,对物资进行实时化监控,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调整管理措施,保证成本与利润管理到位,保障数据信息真实、科学、准确。

⑤优化资金管理模式。利用业财一体化管理系统,可自动化生成现金流量表,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优化资金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创造更多的管理效益[1]。

2 实例分析业财一体化下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路

2.1 案例概述

以某制造企业为例,从生产实际分析,采用的生产工艺工序多且加工时间长,使得产品间接成本比较高,且在多类型小批量生产模式下,难以采取大批量生产的方式实现高额固定成本的分摊,所以间接成本的控制成为要点。企业方面围绕成本管理问题,结合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需求,引入了业财一体化系统。早期主要是利用RS10 ERP 系统,通过结合实际工时对制造费用进行分摊,这种方式完成的实际成本核算,难以保障成本分析和管控的效果。为提高成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对使用的业财一体化系统进行优化,引入新算法,实现对成本的精准管控。现结合其具体实践,分析业财一体化下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优化思路。

2.2 成本管理需求分析

首先,生产成本核算方式需求。从成本管理的需求出发,对材料成本采用消耗发生制开展核算分析,精准掌握成本情况。对于制造成本,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获得成本数据,并且将发生费用归集到工作中心。对于企业生产实际费用和标准费用差异可全面展示,并且做到精准分摊。

其次,了解生产成本统计需求。生产产品成本计算环节,每个步骤都可以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查看相关信息;构建的业财一体化系统,支持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精准识别成本差异,判断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订单维度开展全程不合格成本分析,并且按产品结构展现。

最后,作业计划调整需求。如果某个车间生产能力不足,并且其他车间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时,则会产生临时外协业务,需要业财一体化系统进行生产任务的调整,保证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

2.3 明确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

业务目标:

①项目管理实践中,采用物料实际消耗和标准成本法,开展生产实际成本的核算,保障制造费用分摊结果的合理性。

②对于产生的委托加工费用,要求直接归集到所属成本核算对象,强化成本控制。

③对核算对象的材料成本,做好全面的分析,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

④可以按照销售订单统计订单发生的实际成本。

功能目标:

①在业财一体化系统中,对生产的产品实际成本核算过程要可以进行查询,为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

②根据销售订单统计项目产生的成本。

③全面呈现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④利用业财一体化系统,支持交接账查询,助力成本的有效管理[2]。

2.4 业财一体化系统的优化

对使用的RS10 ERP 系统性能和应用功能进行分析,结合成本精细化管理需求,提出以下措施:

①调整实际生产成本核算方式。将当前系统的实际费用分摊计算成本的方式进行调整,利用工作中心各项费用的标准费率以及产品的定额工时,计算产品与零部件的费用成本。对于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按照当期损益处理,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②新增订单成本核算方法。按照成本管理的需求,为实现每个订单实际成本的精准化分析,提出增加以订单为核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对装配车间的计划与生产模式进行调整,形成以订单为对象的计划与生产模式,强化成本的管控效果。

③对订单成本实施统计分析。从成本管理的需求出发,构建的业财一体化系统,还必须要开发订单成本分析功能、订单成本统计功能以及产品成本统计功能。其中,成本分析指的是分析生产期间物料损耗与废品的影响,掌握生产成本的变化水平,并且掌握生产计划变动对生产成本造成的影响。开发的成本统计功能模块,支持物耗成本和委外成本以及制造费用的统计分析,强化订单成本管理;开发的产品成本统计功能,从各个成本明细项构成的横向维度与纵向维度,实现对成本的全面分解,增强成本分析管理能力。

④优化生产计划调整功能。采用的业财一体化系统,还具有生产计划调整的功能,满足成本管理的多样化需求。

2.5 业务流程的优化

为了提高业财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水平,支持成本的高效化管理,考虑到当前企业的业务复杂性特点,围绕财务核算难题,进行整体业务流程和细节的优化,优化计划管理和财务核算等内容。在业务流程的优化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①基础数据的设置。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结合业务实际,重新定义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如成本项目和工作中心小时费率等。

②计划管理。由供应链计划部的计划工作人员,负责编制主需求计划和MRP 计划等,同时下达到生产车间执行,积极增加调整作业计划参数,保证订单成本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③车间作业管理。在生产阶段,对于产生的工废清单和其他数据信息,实现有效的采集和分析,助力生产作业的管理,实现财务和业务的有效融合。

④物资出入库管理。在物资进出库环节,完成数据信息的记录,为成本核算提供支持,全面提高管理的水平。

⑤财务核算。财务工作中处理材料会计和往来账会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数据信息进行核算,获得相应的数据,如成本等,强化生产成本和效益的管理。对核算的成本数据信息要进行检查,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根据获得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深度分析,形成相应的报告,例如,成本统计分析报告和费用差异分析报告等,为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提供支持,保障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3]。

2.6 效益的优化

基于业财一体化模式,对企业的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获得了不错的成效,具体归纳如下:

①产品交付的及时率提高了2.69%,产品交付的准时率提高了7%。在新管理模式下,企业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编制了系列保障制度与措施,强化项目管理,及时发现生产中遇到的重难点,产品交付及时率提高到了95.75%,同时将项目交付率提高到100%。

②资源采购到货及时率得到提高。利用数据分析平台,实时化掌握采购业务的开展情况,掌握材料到货的情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保证采购到货率。

③作业计划的准确率得到提高。通过优化作业计划调整模式,促使企业生产的业务流与业财一体化系统的信息流保持一致。从管理的效果分析,采用新管理模式,促使生产运营成本得到降低,并且全面提高生产效率。原来的报工周期为7天,现在不足1 天。

④业务委托成本降低。经过优化后的ERP 系统应用,实现对成本的精准化管理,可做到成本数据信息的精准分析,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持。通过精细化核算,助力财务准确分析,了解订单的情况,为降本增效提供支持。

3 业财一体化下企业成本管理的完善策略

3.1 明确业财一体化管理思路

基于业财一体化的应用分析,为强化成本管理效能,需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明确管理的思路,强化业务活动的管理和控制,保障成本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和落实,发挥管理模式和技术的应用价值。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贯彻从实际出发的理念,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和内部组织情况,形成统一的流程、格式和标准,确定成本管理的目标,保障各项管理工作高效、高质地开展和实施。作为企业的管理工作者,要认真负责落实业务活动的核算工作,深度剖析各项业务费用的产生,针对异常情况能及时有效做出调整措施。除此之外,加强对业务设备和人工等的费用预算和核算管理,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根据业财一体化管控的目标和任务,对当前的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分析,了解管理系统应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优化和完善的措施,保障成本管理的效益目标实现[4]。

3.2 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

业财一体化下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化,离不开数据信息的支持,加大数字化建设的力度,完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数字化系统,实现业务、财务和管理流程的深度融合,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融合,实现成本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积极推进财务数字化转型,提高降本增效的能力,积极整合各类数据信息,助力业务经营预测分析和动态管理,通过组织转型与技术创新,强化业务管理和成本管理。在进行业务财务收入管理体系的构建时,引入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发多样化管理功能,实现核算一体化和税控一体化等功能,强化对各类收入与支出的有效控制。在收入管理方面,结合企业经营业务的特点,实现对业务收入的全面追溯,利用各类数据信息强化收入管理,创造更多的管理效益。在支出管理方面,则要求做到支出有预算,费用报销有流程,通过严格预算管理和报销控制,防范无节制支出和报销,加强对开支业务的管理,全面提高管理的效益水平。利用业财一体化系统,可实现财务数据信息的动态化追溯,保证有据可查,根据数据信息还可以掌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基于业财一体化系统,“计、核、收、审、催、票”严密管控收费过程,业务驱动控制成本,减少财务漏洞。利用管理平台的功能,从各个层面进行数据信息的分析,掌握成本的控制效果,提出优化和完善的措施。结合成本管理的需求,开发收费管理模块、票据管理模块和预算管理模块等,助力日常的业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创造更多的管理价值。企业方面需要加大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设施,满足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需求,强化成本控制,保障企业效益目标的实现[5]。

3.3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基于业财一体化背景,采取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项目小组管理方法,增强内部控制的效果,使得各项业务环节都可以渗透财务工作,利用财务数据信息辅助管理,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实践中,结合成本管理的需求,编制并且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体制,运用编制、审核、履行财务预算方式,强化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控制,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提高管理的效益水平。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跟踪控制,了解预算管理的效果,分析预算管理的问题,提出优化和完善的措施,保证预算管理价值实现。坚持统一组织和逐层执行的原则,编制采购预算计划,从实际需求出发做好规划,设置财务预算目标,实现预算管理和企业实际情况的有效结合,保证预算管理高质量开展,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由于预算管理很容易受到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变化的影响,出现预算偏差问题,因此要做好动态跟踪控制,及时调整财务预算管理措施,保证预算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实践中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助力预算管理,为成本控制提供支持,创造更多的管理效益和价值,促进企业现代化发展[6]。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业财一体化下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深度挖掘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助力成本管理,可以切实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文中结合实践,分析了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提出搭建完善的业财一体化平台,强化成本管理,实现管理的价值,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业财成本核算核算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浅析通过产品质量统计的改进规范质量成本核算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影响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