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特许经营的难题及对策

2023-01-23 09:35霍海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公有制市场经济民营企业

霍海杰

(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的支撑下不断发展壮大,民营资本也越来越活跃,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使公众对于社会公共服务、社会福利需求的范围不断扩展、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公众提供适合其需要的多样化的福利,已经成为现代民主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但是,政府由于人力、财政等资源的有限,不可能将社会公众的方方面面都服务周到,甚至在涉及公共利益的诸多领域都逐渐出现力不从心的趋势。为缓解日益增长的压力,政府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逐渐推动民营企业进入特定的行业领域以提供公共服务等,同时也可以使民营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民营企业申请特许经营时也遇到了诸多难题。

2 民营企业进行特许经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分配与流通

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活跃,一些民营企业已经有充足的资本可以进入特许经营的领域,同时,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看,物品只有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以及最终用来交换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再结合特许经营的领域看,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设施等与社会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将其本身的固有价值转化为社会效益,但是仅仅依靠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力量是无法全部做到的,需要民营企业参与进来。促进民营企业进行特许经营,一方面推动民营企业闲置资本的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如偏远山区的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可以依托民营企业修建景区等,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产生实际的价值。

2.2 促进公共服务的改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人们追求的更多的是生活的质量与幸福感,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随着社会的进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政府的职能逐渐由传统的管理者向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而转变,它拥有的是一种为了满足组织公共服务的需要而必需的一种权力,这也意味着政府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上。但是,随着人们需求的日益复杂化,政府仅靠自身的力量已经很难去满足这种不断变化的需求,需要新的力量来进行辅助与支撑,在实践中也出现了政府吸收民营资本进入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领域,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民营企业进行特许经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 民营企业进行特许经营面临的难题

3.1 特许经营潜在风险较大

民营企业只有涉及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才可以申请特许经营,现行的经营准入规则对民营企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民营企业难以把握申请经营的范围。在特许经营范围中,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是一个学术性的概念,它的范围是十分庞大的,在实践中很容易使民营企业陷入迷惑。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我国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假如有民营企业想承包一些荒地种植经济作物,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是十分有效的,这时候以特许经营为限制进行一刀切显然是不合理的。另外,公共利益也是一个抽象性的概念,用公共利益来对特定行业进行限定会使特定行业的外延无限扩展,究竟有多大并不明确,这样模糊的法律概念的运用会让“特定行业”显得更加难以把握。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进入这样不可把握的领域显然是会犹豫的,因为会存在潜在的风险,一旦出现特许经营事项被取缔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3.2 民营企业特许经营人才缺乏

目前,特许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匮乏,尤其是经理人级别的中高层人才更是奇缺,这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特许经营的发展,究其原因,我国特许经营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有不足,重视的力度等还不够,没有形成成熟的特许人才培养体系。然而由于民营企业进入的特许经营的领域是比较特殊的,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是高级管理人才,但是由于特许经营人才的缺乏,再加上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充足的资本以及人才引进模式的不完善,无法吸纳相关人才进行经营管理,这也导致民营企业进行特许经营十分困难。

3.3 缺乏规范化的特许经营模式

规范化特许经营模式的欠缺会使民营企业经营的任意性增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不规范,民营企业一哄而上的发展态势依旧存在,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民营企业在目前条件下都适合特许经营;二是运作不规范,目前民营企业在特许经营上存在市场定位趋同、经营范围狭窄等现象都是运作不规范的表现。

现在市场上一些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平台或者公司,按照社会一般人的理解,由于信息服务应该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息息相关,属于基础设施的范畴,而基础设施涉及社会众多群体及个人,其与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了公共利益,这类平台或者公司按理来说应进行特许经营,但是由于缺乏规范化的特许经营模式,他们会将自身定义为一般许可,与一般的市场主体一样实行市场化经营,这样最终的后果便是企业经营偏离特许经营的航道,最终受到惩罚。

4 民营企业特许经营难的诱因

民营企业在进行特许经营时,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究其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紧张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1 资源配置流通的差异:优劣互补与优胜劣汰

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我们国家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使不同成分的经济要素都能够活跃起来,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基础的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没有消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全面协调、促劣变优的制度优势,因此,在资源配置与流通中,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属性也必然不会因为优劣之分而淘汰劣势的一方,它只会通过优势互补,促进共同的发展,只有这样,最终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但是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它所遵从的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这样虽然会促进资源的配置,加快资源的流通速度,但是市场经济并不将实现共赢或者多赢放在必须考虑的范围内。因此,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与流通上的差异性也促使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不容易消除,而有效缓和这种紧张关系的方法便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4.2 追求目的的差异:追求效率与收益的差异性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表示的是经济基础的公有属性,而市场经济则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二者在本质上是有较大差别的,这也促使二者在追求目的上是截然不同的。以公有制经济中的代表国有企业来说,它是“技术模仿、技术扩散、技术赶超”的中心、“宏观经济的稳定者”“社会福利和公共品的提供者”,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是不追求效率与收益,但它更多地是承担一种社会公共责任,从宏观层面来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换句话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不会因为追求效率而忽略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职能。而市场经济注重的是达到效率与收益的最大化,在一些情况下,它带着的是一种追本逐利的本能。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紧张关系,让民营企业进行特许经营时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一方面民营企业响应优惠政策以此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想通过市场来获取经济收益,但是这两者在特许经营下很难达到平衡。考虑到这个原因,民营企业在进行特许经营时应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要综合考量经营的目的等因素。以关系到民生的电力领域为例,之所以由国有企业来特许经营,是因为政府希望他们在获得从事经营的权利之后,更多地承担一种社会责任,使不同地区的电力价格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以经济效益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在经济效益的视角下将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及其社会效益。对于这类领域,假如民营更想追求社会效益,可以考虑进入。

5 完善民营企业特许经营的对策

5.1 建立完善的评估与预警机制

民营企业在进入特许经营的领域前,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与预警机制,可以从以下3 方面入手:

一是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般来说,过于稀缺的资源,民营企业进入就会越困难。因此,民营企业应针对自然资源本身的稀缺性程度来进行区别对待。例如,在现代社会下,由于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关系着国家的命脉,民营企业进入时应慎重,但是如荒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由于其稀缺性程度相对较低,并且对于其开发利用有助于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因此民营企业可以大胆进行尝试。至于可再生资源,如林木、渔业等,让民营资本参与进来,在合适的量的区间,都可以进行经营。

二是民营企业自身综合条件。由于特许的事项涉及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民营企业自身需要足够的实力来进行经营,因此民营企业要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如民营企业的资本条件、技术条件等都需要进行考虑。

三是对公共利益的影响程度。在与大众关系密切的特许经营领域,民营企业往往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日常的电力使用、燃气使用、城市居民日常饮用水等,这些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属于与广大居民有直接关联的公共利益,民营企业如果进入,就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对于主要追求经济效益的民营企业来说,不建议进入这类行业,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5.2 改善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模式

对于进行特许经营的民营企业来说,需要改善自身的人才引进模式,应根据自身的特许经营领域来引进专门的企业人才。

一是拓宽自身人才引进的渠道,拓宽媒体广告的宣传途径,充分运用公众号、视频媒体平台、招聘软件平台等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才能够知道,以此来增加人才引进力度。

二是去专门的高校等平台招聘专业人才。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类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这为民营企业进行特许经营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基础。

三是采用专业化、技术化的面试与考核方式,可以依据自身特许经营领域设置针对式的考查方式,有条件的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考核,当然,民营企业也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对于人才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出身定一切,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改善人才的待遇。

5.3 建立规范化的激励、经营与补偿机制

民营企业在特许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制于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与不规范。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民营资本进入特许领域,可以促进资本的流通,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资本的流通有助于生产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因此,在推动民营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时,可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等。同时为了推动民营企业规范化经营,避免民营企业滥用公共资源,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如特许方成立监督小组进驻企业或者采取定期考核与社会听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民营企业的经营进行有效的制约。此外,需要建立相关的补偿机制,如果民营企业在特许经营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政府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偿,从而保障民营企业参与特许经营的积极性。

6 结语

从经济发展的趋势看,推动民营企业进入特许经营的领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更好地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让资本流通更加高效,然而民营企业也要考虑到特许经营的特殊性,更好地兼顾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收益。民营企业在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时综合考量自身的条件,确保有能力经营好特定行业,同时国家也要完善相关的经营规范,对民营企业进行特许经营给予一定的兜底,让民营企业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推动特许经营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公有制市场经济民营企业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刍论社会主义公有制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