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应用背景下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研究

2023-01-23 09:35卞燕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合约分布式信任

卞燕兰

(福州新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福州 350000)

1 引言

区块链技术是现代数字技术的重要代表,集中反映了数字应用规模化与结构化发展的成果。区块链的本质是由分布式数据存储、智能合约与数据加密等一系列数字技术构成的复杂体系,是无数个永久性、分布式的数字分类账组成的数据库。在每一个区块中都记载有诸如付款、许可和所有权的交易清单,各区块在连续链中记录前一区块的ID 并形成加密连接,形成链状结构。区块链通过节点验证的方式抵抗篡改,其中的电子记录具有永久性,整个网络的任一节点损坏或失去都不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其应用从根本层面对以往中心化的信用创建方式进行颠覆,实现价值高效传递的目标。正是由于区块链所具有的去中心化、信息共享、可追溯性等一系列特性,使得其特别适用于解决因信息不对称、信任机制不健全和数据安全性不够而导致系统效率下降的问题,这在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供应链参与主体需要在现有信息流通背景下进行相互之间的信息信任并基于此完成数据收集进行沟通与交互,这是供应链正常运作的基础。传统供应链采购由于信息化、标准化不足,导致合同构建、合同绩效及合规性管理往往呈现出信息错置、效率低下的问题,严重时将致使供应链主体的利益受损。在此背景下,“区块链+供应链”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代表,如何在把握区块链应用特质的基础上强化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是提高供应链绩效、促进采购合同管理质量提升的关键。

2 区块链技术特性

2.1 分布式数据存储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即一种电子化文件柜,且区块链各节点也均是复制同步的分布式数据库,每个分支节点上的数据库均可完整地承接区块链上的既有信息和历史数据并可进行独立检索,因而具有分布式数据存储的特性。在此特性下,整个系统中所有节点可共同维护区块链中的数据不受外界干扰和损坏。分布式数据存储也使得中心化硬件约束和管理机构成为历史,环节价值大于中心管理。

2.2 信息透明性

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依靠点对点通信,使得各环节节点的信息高度透明,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交流不需经过第三方,具有简单、直接、高效的特点。信息透明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系统中部分节点恶意操控整个链状结构导致的安全风险。同时,区块链的节点是可见的,任何用户均可通过具备查询功能的子节点进行区块链数据的访问和追查,对于部分需要保密的数据而言,系统本身也可以私有信息的方式限制登录用户范围,由此保证了区块链内部和外部信息透明与信息安全。

2.3 高度自治性

区块链本身是高度自治的机制,能够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与协议,自动、安全、高效地传递数据,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干预导致的信用风险和破链危机。这种规范一致的协议主要以智能合约和数字算法为代表。

2.4 数据可追溯性

相比于普通由中央服务器控制的数据库,区块链的松散结构和闭环链式结构使得每个区块都独立地添加至加密哈希函数的现有区块链中,对特定区块的访问需要解密散列函数的密钥以获得相应数据,由此,每个区块都形成包含交易时间戳及参与者详细信息的数据结构,为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全流程可追溯奠定了技术基础。

3 区块链应用赋能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体系架构

3.1 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功能架构

区块链应用到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中主要的功能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促进合同管理数字化和标准化,其主要功能体系包括合同的公证与鉴证、采购合同的履行、采购合同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处理等内容。在相应的功能结构下,区块链要完成对传统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环节的数字化替代,如以往需要由签约当事人负责合同的履行,按照合同要求交付物资、按合同规定及时进行货款结算、进行合同跟踪、进行合同纠纷的处理等要在区块链应用下依照区块链的运作流程,根据相应的合同数据区块判断并执行相应的合同管理环节,省去人工参与的烦琐流程,更好地实现采购合同管理的预期目标。

3.2 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体系技术架构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体系架构主要分为5 层。

第一,合同数据来源。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使用相应的合同模板,并使用FISCO BCOS 的多群组架构,实现了根据供应链采购行为的不同阶段的业务类型划分相应群组,更有效地将不同业务数据整合。

第二,应用层。采用智能合约的形式完成合同录入、合同变更、合同审批及合同作废等采购合同核心业务操作。使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将诸如合同内容、合同签订人、合同类型和合同时间、合同变更事项等具体审批流程数字化,在数字系统中完成操作。

第三,接口服务层。根据供应链采购业务的具体类型,设计包括单签服务、溯源服务、多签服务等具体服务接口,在不同服务需求响应的过程中唤醒不同的区块数据库,实现多级数据存储。例如,单签服务主要面对一级审批流程开放相应的接口服务,包括采购合同签订等。多签服务则面对包括供应商、二级服务商等多方参与的合同签订环节开放对应接口。溯源服务则根据相应的合同号进行全流程信息追踪服务,便利合同管理工作开展。

第四,链数据交互层。区块链围绕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打造合同数据区块,提高合同管理效率。此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智能合约有Weldentity、FISCO BCOS 提供的Java SDK,其中包括CptController、WeldContract 等一系列合约,构成区块链合同管理的数据核心。

第五,区块链层。区块链层负责区块链网络的建设、管理,主要包括交易分析(对区块链智能合约中记录的合同交易信息、异常信息与合约等进行分析研判);节点管理(对存储着不同合同信息的区块节点进行修改、增加节点前置的管理操作);合约管理(围绕智能合约进行管理);密钥管理(对合同管理区块链上的权限用户进行审批导入或释权导出)。

4 区块链在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4.1 提高合同数据安全性层面的应用

供应链采购合同往往由多种不同类别的相关数据构成,包括供应商信息、产品信息、付款账号、付款金额等,关乎采购环节的安全性。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数据的录入、统计、稽核与分析应用,最终构建起完善的合同体系。在区块链体系中,合同数据以分布式存储的方式保存于不同的区块中,其对合同数据安全性的提升体现在数据录入、存储和应用多个方面。

首先,区块链使得合同数据在各网络缔约方直接传输,减少中间人参与,同时涉及采购交易的各项合同信息都可以由任何参与实体控制的计算机网络终端进行查看和维护,但当涉及修改合同条目和相应数据区块时,只有大多数人进行授权才可实现,保证了供应链采购合同信息录入的安全性。

其次,合同数据存储采用独立的层级结构,本文基于区块链OPEN API 的理念设计的合同管理分布式结构实现了对不同类数据的分类管理。如采购业务关键合同数据由相应的认证节点保存并与区块链中其他认证节点保持一致,保证了关键合同信息无法篡改、不可作弊。智能合约则完成对底层数据分封装,为采购合同管理系统提供测试、管理与部署等常规权限和相应功能。服务层,完成数据存证、历史查询等功能以便应用层能够独立地调用服务层的数据区块,为采购合同管理系统提供防伪和避免外部入侵的功能,合同信息及合同文本保存的具体操作都会形成操作信息记录留存于相应的区块链节点中,当具有权限的供应链合同管理人员查看合同文件时都会对系统中留存的文件进行验真操作,从而保证了采购合同管理的全流程安全性。

4.2 解决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传统供应链合同管理由于过分依赖中央管理体系,导致合同管理各节点呈现单点独立的形态,在合同起草、审核签订、履行及汇总分析的全过程中对人工的依赖较强,往往导致处理不及时、节点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降低了管理效率。区块链的各节点具有平等性,保证了信息的对称共享,具体体现在智能合同对人工处理的替代方面。智能合同提高了供应链采购合同移交接收的效率,采购交易各主体围绕智能合同所产生的诸如合同签订前期对履约条件的商议、合同履约过程乃至合同执行时的变更行为都按照时间序列以区块链智能合约数据结构存储于数据库中,并根据所存储内容的多少计算得到固定长度的哈希数值,再应用时间戳及数字加密计算对电子合同的名称、类型、密级和数据量等属性信息全部存入区块链,各主体按照相应的权限进行分别管理,极大地弱化了中央驱动式传统合同管理体系的等级差异所导致的信息壁垒,提高合同管理效能。

4.3 健全供应链融资信任机制

信任是供应链体系的底层逻辑,供应链融资能够充分释放供应链价值,区块链的应用则通过增强可信信息的丰富度与可获得性、提供算法信任平台强化双边互信、构建融资联盟链促进机构信任的途径健全供应链融资信任机制。

第一,区块链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的特点保证了融资链上的信息可靠性且可信信息可以在区块链网络中实现更大规模的流转,系统中的参与者可以公平地获得有用的信息进行融资操作,由此消除了以往授信机构和第三方信用下的供应链融资信任体系,使得供应链合同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提升。

第二,区块链智能合约允许在缺乏第三方的情形下进行可追踪且不可逆转的交易,极大地提高了交易主体间的信用连接,继而降低了对于关系和主体信任的要求,在实践中,零信任的主体之间也可以凭借智能合约更好地开展供应链融资合作。

第三,供应链融资联盟链可在现有供应链金融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信任扩展。联盟链是一种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企业的崭新方式,公域链面向所有人开放,而私域链往往只对特定企业开放服务,在获得相应许可后,公域链与私域链可进行信息互通,因而大量应用可以建立在现有机构之间的信任基础之上。

4.4 实现供应责任可追溯

区块链数据存证技术通过哈希数值形成相互关联的链式结构,根据交易地址可依次追溯到之前的任意一笔交易。其实现供应链责任可追溯的过程可表述如下:

第一,在合同签订阶段,供应商合同提交并确认合同信息后完成合同关键信息的指纹上链,将合同纳入供应区块链。合同审核与归档的过程中根据合同完整性、风险性评估审核结果形成相应的哈希数值记录合同情况,终版合同的关键信息同样通过指纹上链形成合同区块,成功签订合同后生成合同验收信息形成供应责任追溯的锚点。

第二,在采购合同执行阶段,区块链重点针对合同变更及合同付款环节建立相应的追溯链条,如采购内容、方式和采购款项发生变化,相应生成合同变更信息区块,同步评估合同变更风险并存证。合同付款阶段根据发票、收据和付款记录等材料构建相应区块,对付款检查结果进行存证。完成付款后建立合同支付信息与供应商信息的信息链条并与合同验收信息衔接。

第三,在合同完结评价阶段,对于可能出现的供应商违约、产品质量风险等情况生成相应的评价信息。依照此前各环节留存的合同存证逐级向下追溯,实现责任界定明确、权责归属清晰的追溯结果,提高合同管理效率,保证采购环节运行平稳。

5 结论

区块链是数字互联网应用的延伸,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开放合作水平。区块链在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中的应用尚属较新的突破,对于改善传统合同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责任追溯性差的问题具有积极价值。本文的研究从区块链技术特性入手,分析了区块链所具有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信息透明性、高度自治性、数据可追溯性四大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块链应用赋能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体系架构,建构了包括合同数据来源、应用层、接口服务层、链数据交互层、区块链层为核心的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技术框架,并从分布式数据存储提高合同数据安全性、解决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健全供应链融资信任机制、实现供应责任可追溯等四方面探究了区块链在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的应用,为供应链采购合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合约分布式信任
基于RTDS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建模研究
基于预处理MUSIC算法的分布式阵列DOA估计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基于DDS的分布式三维协同仿真研究
信任
家庭分布式储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