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三种能力的培养

2023-01-29 08:57丁文敏王如凤
江苏教育 2022年89期
关键词:流利解码戒指

丁文敏 王如凤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花费的精力往往最多。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观察表明,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英语教师就要关注学生三种能力的培养,即解码能力、流利度和理解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解码能力

解码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解码能力是指学生对读物的外观、文字、音素、图片等基本信息的意义抓取和理解的能力,具体包括文本概念、音素意识、拼读能力和阅读流畅度四个要素。在诸多要素中,拼读能力是核心。下文,笔者以《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中的The Clever Child为例,具体谈谈如何提升学生的解码能力。The Clever Child围绕一枚丢失的金戒指展开,讲述了小男孩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老妇人找到金戒指的故事。此课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关注并掌握ld、lt、lp在词尾的发音,同时进行流利阅读,理解文意。

1.渗透目标语音

教学伊始,笔者请学生试读《丽声瑞格叔叔自然拼读法》中的phonics儿歌INeed Help;随后,笔者播放儿歌音频,引导学生大胆跟读;紧接着,笔者抛出问题“Who needs an adult’s help?”引发学生思考,并顺势对比教授单词child和adult,引出儿歌的主题。当学生第三次尝试朗读儿歌时,虽然他们还是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但是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音素意识。

INeed Help

Ineed an adult’s help.

Ineed an adult to help me put onmy quilt.

Ineed an adult to help me bucklemy belt.

Ineed an adult to help film me flying high.

2.聚焦主题语篇

在正式的绘本教学阶段,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封面,确立文本概念,同时教授lady、magpie、grand hotel等词,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其次,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猜测绘本的主要内容,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使其带着强烈的阅读期待,开始整体泛读文本,了解故事梗概,验证之前的猜想,进而提炼故事主要内容。最后,用SQ3R(Survey/Question/Read/Recall/Review)法,引导学生以戒指为主线,聚焦寻找戒指的关键要素(戒指是什么时候丢的,在哪里丢的,怎么丢的,戒指有什么特征),构建故事的主要脉络。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实现了故事共建,完成了对文本的解码。

3.应用语音规律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一直强调语音教学要先感性再理性,鼓励学生通过读、悟去发现和归纳语音规律,并能尝试运用语音规律整体认读单词。据此,笔者在读后阶段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见图1),要求学生能够以创编儿歌的方式抓住故事概要,对整个文本进行再次梳理和复述。待学生填写完毕后,笔者鼓励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并顺势聚焦所填单词old、adult、child、helps、golden,引导学生发现字母l在元音字母后面发/l/,从而实现语音学习的理性回归。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音规律,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l在元音字母后面发/l/的单词,并向学生出示练习:听一听,写一写,填入所缺字母(fe__,be__,fi__,me__,ga__,gu___,wo___,he___)。

(图1)

最后,教师再次呈现儿歌INeed Help,让学生再次朗读。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语音规律和相关词汇,他们从一开始的不会读到最后正确流利朗读,真切地体验到解码成功的喜悦。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流利度

流利度是阅读能力的又一重要指标,其涵盖速度、准确度和韵律感,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流利度的培养。

1.榜样示范提高流利度

为提升学生的阅读流利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榜样,这个榜样既可以是教师自己,也可以是出色的有声读物叙述者。通过正确的示范朗读,学生能够感知词句的地道发音,把握词句的语音、语调、轻重音、节奏、意群切分,并初步理解词句的感情基调。此外,这样的模仿朗诵,更容易实现朗读的流畅、自然,并体现韵律美。

2.朗读训练提高流利度

教师不仅要加强阅读指导,还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如教师可以选择一篇合适的短文,设置一个合理的速度标准,让学生反复读,并利用表格记录学生每次的阅读时长,直到达到所设置的标准。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当为其提供录音示范,录音速度可以稍慢,但要包含丰富的韵律信息。在听录音、朗读、背诵、记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阅读流利度,其获得的信息也能得到归类和编码,从而促成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

三、发展学生的深度理解力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越是学习能力强的人,越能在大量的文字中找到重点。

1.3H问题促进理解

教师的提问不能停留在文本的表层信息上,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文本理解,更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H问题(Here question:What is on page?Hidden question:What is inferred?Head question:How is your response to themessage?)采用从字面理解到推理判断再到回应文本的提问思路,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丽声三叶草分级读物》第二级Monkey’s Big Bike讲述了Little Teddy不听Rabbit的劝,骑上了Monkey的大自行车的故事。笔者提出三个递进性问题——Who said“oh,no”?Is rabbit worried?Why?What would you do?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与自身寻找答案,表达观点。在此过程中,笔者还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去补足、扩展文本所暗含的信息,生成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2.多模态阅读支撑理解

非语言模态如图像、颜色、声音等在社会交流中具备同样的功能价值,它们也直接参与意义的建构。教师有必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如教授《“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We Want to Be Supermen时,学生对句子“Vic adores Superman.”中的“adore”疑惑不解,笔者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观察。从Vic房间的装饰及服装上多次出现的“S”标志,学生立即猜出“adore”有“喜欢”“痴迷”的含义,从而得出结论“Vic likes Superman very much.”教师要学会“旁敲侧击”,引导学生从多模态资源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将信息进行分析、整合,让文本中的字、符号、图、表格等都能参与到学生文本意义的理解中去。

3.思维导图外显理解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英语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是关键。思维导图是实现知识结构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仍以绘本The Clever Child为例,笔者利用思维导图展现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故事全景图。具体而言,笔者先引导学生化身侦探聚焦寻找戒指的关键要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生成结构图。随后,笔者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根据老妇人提供的信息去推断戒指丢失的时间、地点以及戒指的特征等关键信息。接着,教师顺势抛出两个问题“John finds the ring,who takes the ring?Where does the boy find the golden ring?”,使学生聚焦故事结局:喜鹊叼走了戒指,最后在鸟巢里找到了戒指。最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围绕“How to find the ring?/How to take the ring?”两条主线倒推事情的经过,使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圈划关键动词短语,完成如下思维导图(见图2)。

(图2)

整个过程,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聚焦关键知识点,梳理文本脉络,建构合理思维网络,让隐性的思维可视化,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内容,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语言输出深化理解

语言学习要经历三个阶段:通过阅读、视听获得语言输入;通过练习,将输入的语言与已有认知经验相结合,进行内化理解;通过交际、写作等方式输出语言,深化理解。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平台和输出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通常情况下,文本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朗读文本。朗读是一种“出声的思维”,是检测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学习,学生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能根据文本意义正确断句,把握语速、语流,做到连贯和流畅,还能传递文本人物情感和文本主旨内涵。第二,复述文本。复述文本并不是机械地重复文本,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求学生必须在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文本的内容。复述文本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水平。第三,表演文本。课堂表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外,文本表演既是外显的言语行为,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内化,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阅读解码能力、阅读流利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三者相互促进,三种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的泛听和泛读,特别是主动投入的泛听和泛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坚决落实课外阅读的量化要求,努力做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从而为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流利解码戒指
《解码万吨站》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Chapter 3 The ring and the lamp
两枚戒指
解码eUCP2.0
NAD C368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Quad(国都)Vena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掉戒指
戒指算盘
流利口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