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策略促思维品质提升

2023-01-29 08:57
江苏教育 2022年89期
关键词:炎帝神农百草

王 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且思维能力是语文课程应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以四上“快乐读书吧”中的导读内容为例,探讨课外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运用,以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图像化策略的运用

一是通过“气泡图”描绘形象,探究人物。学生根据文本中对神农样貌的描写,可以勾画出一个生动真实的形象。当学生对外貌特点的描绘足够清晰时,教师便可以用气泡图来引导学生探究神农的多重特点,对其展开全方位的评价。一个气泡图就是关于神农的一个关键词,一个又一个的气泡图在学生不断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图文并茂的作品既可以表达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也可以传达他们对神话人物较为全面的认知。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可导致患者出现腰痛、患侧腹股沟疼痛、患侧臀部疼痛以及患肢膝关节疼痛等疾病症状,对患者的机体健康以及正常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早期疾病治疗,可对其疾病的进展阻断,最大限度对其股骨头保留[1-2]。为探究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微创减压植骨生物陶瓷棒植入治疗的价值,本文以2015年2月—2017年2月46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其实施微创减压植骨生物陶瓷棒植入治疗,分析其治疗的结果,从而总结微创减压植骨生物陶瓷棒植入治疗的价值,具体如下:

二是通过“树状图”理清关系,形成族谱。中国古代神话的体系庞大,分支众多。炎帝神农在神话体系中的地位如何?与众神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可以借助树状图,引导学生通过“父子层级”“神权等级”两个角度来整理神话中的人物关系,以炎帝作为中心人物整理出与其相关的人物关系,并配以简洁的情节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三是通过“山形图”梳理文脉,呈现情节。炎帝末期是一个极度混乱的时期,想要了解炎帝的一生,就必须了解阪泉之战。以此次战役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山形图(见图1)。这样的“山形图”有利于学生把握阪泉之战的故事情节,明晰故事的发展顺序,进而紧扣重点复述故事。这样的教学安排也契合本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单元目标。

从今天下午开始,唐小果就莫名其妙地惹上了一个黏糊糊的麻烦。先是脚被黏住,在教室门口摔了个狗啃泥,地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图案,接着课本被黏住,然后是值日时刚把黑板擦干净,上面又出现那些奇怪的图案……更离奇的是,这些黏糊糊的东西竟然是甜的……于是唐小果一出教室就拼命地逃跑。

一是建立“联结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何寻找阅读材料和学生经验之间的“联结点”,是有效展开联想阅读的关键。《神农尝百草》里的“百草”就是一个可以引人深思的联结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药店,寻找中草药,并根据说明书记录下中草药的药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了解了多种中草药的名称,又进一步弄清了中草药的形状、功效。将这些知识与神话故事中的内容产生联系,学生再次读到神农“亲自试吃各种植物”“根据植物的药性,治疗相关的疾病”时,就会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促进思维的自然生长。

(图1)

这种将文字图像化的处理,可以助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形象思维,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2.联系策略的运用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这是我国首次将人体器官移植行为纳入刑事立法。研究人体器官移植的立法沿革,探讨器官移植的刑事立法完善,颇有现实意义。

一是重视提问,自问自答。在导读《神农尝百草》时,笔者布置了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的学习任务。其中,学生提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这根神奇的红色鞭子是从哪儿来的”。笔者引导学生首先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红色鞭子可能会从哪些地方获得?可能是谁给予神农的?学生翻书查找,思路逐渐打开。疑问往往是学习真正的开始,教学应从学生的提问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3.提问策略的运用

二是移植情感,引发对神话精神的思考。当学生读到炎帝拥有尝毒草而不死的神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对神话人物的情感移植到现实中的人物身上,从对神农的敬佩联系到对医务工作者的赞美。这既是古与今的联系,也是神与人的联系。神话故事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华文化的缩影,这种运用联系策略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思维也会更加开阔。

二是发挥想象,填补留白。好的问题总是环环相扣,以一触多。红色鞭子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显示药性的?显示药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由问题引发的猜想是多元的,这些奇妙的猜想并不是学生凭空捏造的,而是来自其对神话故事更细致、更有目标的阅读,是其对故事情节的再次调取并产生了新的联结。学生通过勾连其他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填补炎帝尝百草故事里没有交代的留白,创编神话故事情节,这就是从阅读到创作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都可能是撬动学生思考的支点,进而助力其思维品质的提升。

4.对比策略的运用

一是对比中西方“医药之神”的异同。读完《神农尝百草》后,笔者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形象、治病救人的经历、拥有的身份、最终的命运、对后世的影响”五个方面对比中西方医药之神的异同。一番对比之后,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神话故事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二是对比“五方天帝”的异同。拥有神权的五方天帝,他们之间的异同对学生理解神话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神奇的诞生方式、神奇的样貌及含义、具备的神奇力量、创造发明及社会贡献”四个方面对五方天帝进行有目的的对比。学生可以阅读多个文本,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方式,深入了解神话故事,在对比中提升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炎帝神农百草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祭拜炎帝 世界华人的信仰
千年遗址 追寻炎帝足迹
炎帝: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
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