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节点*

2023-01-29 08:57莫正云
江苏教育 2022年89期
关键词:经验面积创设

莫正云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是数学课程育人的重要目标,教师应当把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作为“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和衡量指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质态,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真正发展。

1.创设合宜情境,挖掘思维发展的生长点

重视创设合宜情境,讲求教学情境的科学性,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首要环节。

第一,创设真实情境。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够催生学生学习动力,促进思维持续生长,教师要围绕教学任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素材。这样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被现实需要所激发,思维的种子便从这里生长。比如,饮料瓶的形状为什么设计成圆柱形而不是其他形状?

第二,创设关联情境。教师创设情境时,需要思考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对应的思维生长点在哪里?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时,联系三年级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体会为什么要强调单位正方体。

2.设计挑战活动,撬动思维发展的触发点

教师要基于数学知识本质,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学生围绕活动中的核心问题,收集信息,展开思考,点燃思维发展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真正提升。

第二,优化学习单,促使探究有序推进。学习单是学生数学活动的指南,利用学习单为学生进行有序探究、递进思考和形成思维意识、习惯等提供支撑,进而促进思维多维度发展。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单。通过三种不同的图表征0.3元,倒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经验去理解小数的意义。

3.展示思考过程,引爆思维发展的能量点

引导学生展示思考过程,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轨迹,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促使思维增值发展。

第一,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外化思维。学生对学习内容从认知、理解到把这个内容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需要经历一个深度加工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时,根据情境图先让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并计算,15×4+12×3。教师提问:“为什么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计算?”学生解释:“不管先算3副象棋的总价,还是先算4副围棋的总价都不影响结果。”这样的交流能够让学生了解运算顺序,体会同时计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得已有的运算经验和算式承载的实际意义相互印证。

第二,恰当使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恰当使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学习资源,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例如,在教学“认识面积”时,笔者设计了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的活动,借助手机录像功能,收集学生的不同方法过程,通过APP即时上传展示。学生在可视化的动态比较中,感受不同的测量方法背后蕴藏着测量本质的一致性,即测量面积就是看这个图形中含有小正方形的个数。

4.沟通知识联系,链接思维发展的跃迁点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内容的本身含义,也要关注知识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引导学生将分散、单一的知识进行结构化联结,在知识联系中实现思维的提升和发展,最终实现方法、经验的迁移和思维的进阶。

第一,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课堂教学要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注重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在更广阔的视域中审视教学内容和落实阶段教学目标,进而实现整体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整理、比较,使原来孤立的一个面积计算公式在头脑中自然而然编织成一张知识网络,将各类图形的面积计算形成联系,学生理解更深入,更具整体性。

第二,实现方法和经验的迁移。教师在教学时能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方法和经验的迁移,实现结构化思维的发展。例如,笔者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借助圆转化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经验,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是否可以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进行体积计算。”

总之,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活动,保障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思维的发展质态,实现学生在数学中的最优发展和学科素养的真正形成!

猜你喜欢
经验面积创设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巧用面积求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