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评”一体化实践

2023-01-29 09:41
英语教师 2022年19期
关键词:连贯性连贯语篇

程 雯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要求教师“重视评价促学作用”(教育部 2020)。

面对新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对习作进行自评和互评,需要教师进一步探讨。下面通过读后续写课例实践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希望能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借鉴。

一、“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范式

完整的教学活动包含教、学、评三个方面,其本质均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为有效整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成效,王蔷、李亮(2019)提出“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范式,其依据为反向教学设计,即先确定教学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实施该模式,“教师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有机整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内容为依托,通过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具体而言,“教—学—评”一体化系统由明确理念、把握内容、分析学情、制订目标、选择方法、评价效果等要素和环节构成,要求教师从立德树人理念出发,通过深入解读文本、了解学生学习起点来明确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需要达到的水平,然后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目标达成,最后对其实际表现与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并作出反馈和调整。

二、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

在《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 1976)提出衔接概念——“语篇中内部存在的使其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并详细划分了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包括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连接,以及词汇手段,如词汇复现、词汇同现。胡壮麟(1994)指出:“语言成分之间的衔接并不能保证语篇的交际意图总是取得连贯。”威尔士(Wales 1998)将衔接定义为“语篇连贯”(textual coherence),而将连贯定义为“语义衔接”(semantic cohesion)。张德禄(2003)在分析前人关于语篇连贯的研究后提出“连贯不是形式层次的特征,而是语义特征,表现为语篇整体上的语义联系和语义一致性”。决定语义联系和语义一致性的因素存在于语言之外,包括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行为习惯、约定俗成的语言规范及个人的心理认知模式等。可见,语篇连贯主要体现在意义层面具有统一性、整体性,符合读者的世界观。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相辅相成,在表情达意方面缺一不可。两者共有词源(cohere),联系紧密。为了方便学生区分和掌握,在衔接方面主要侧重语法衔接与词汇衔接,在连贯性方面主要侧重主题和语言风格连贯。

三、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评”一体化案例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读后续写成为高考英语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实现写作的衔接与连贯是读后续写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写作课中整合教、学、评三个方面,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而如何让学生掌握读后续写评价标准是关键。在目标引领下,本堂课创新教学环节设计,丰富课堂活动,突出写作评价,具体如下:

(一)教学材料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读后续写题型要求考生依据一段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内容、所给段落开头语等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本堂课选取的语篇《酸奶》讲述了一位母亲在生活拮据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帮助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为儿子树立榜样的故事,展现了母亲的美德及示范作用。语篇为了实现衔接与连贯,采用了一系列衔接手段,如指代、照应、省略、词汇衔接等,其连贯性体现在主题、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语言难度适中,故事可读性强,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合作为高一学生的读后续写材料。

(二)学情

读后续写作为新高考背景下英语学科考试题型之一,对高一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堂课是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进行的一堂讲评课。分析学生习作可以看出,虽然92%的学生对故事助人为乐主题走向把握得当,但28%的学生选择的助人方式与续写开头语意义不连贯;32%的学生在梳理记叙要素、把握关键词,如人称代词准确所指等方面存在理解偏差;46%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特别是对使用阅读语篇中出现的非谓语动词等结构存在疑问。总体来看,学生对主题连贯性把握比较准确,但细节理解不足,从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和语言特征方面实现续写的连贯性仍存在欠缺。

(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设定如下综合性学习目标:

1.准确识别语篇中“我”的身份并能依据续写两段开头语合理推断写作内容;

2.通过分析阅读部分衔接手段掌握实现续写衔接与连贯的方法;

3.从衔接与连贯角度依托评价等级量表合理评价习作;

4.通过讨论文中母亲的行为深化对父母示范作用及帮助他人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记叙要素,特别是文中“我”的身份;二是实现续写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四)教学方法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要求教师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选择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活动形式,以达成既定目标(王蔷、李亮 2019)。本堂课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设计不同梯度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内化英语写作要求的衔接与连贯,使其在自评与互评中掌握读后续写要旨。

(五)评价标准

徐青(2017)指出记叙文书面表达能力中准确性、连贯性和丰富性是写作的关键。读后续写要基于对阅读段落的分析进一步思考合理结尾,因而其连贯性尤为重要。此外,写作用词的基础是准确,鉴于读后续写叙事性强,涉及场景、动作描述及人物心理刻画等方面,对用词丰富性要求更高。为了突出读后续写的特点,指导学生合理续写,教师以隐喻方式将续写评价标准概括为CAKE,主要包括衔接与连贯(Cohesion&Coherence)、准确与丰富 (Accuracy&Abundance)、关键词(Key words)、积极意义(Enlightenment)(见下页图 1)。CAKE缩写意为“蛋糕”,隐喻续写作品。学生在写作中应关注文章的衔接与连贯,将各段落紧密结合,并加入丰富的词汇、句式,以获得“精美的成品”。结合语篇分析相关理论及读后续写特点,在该写作评价中,语篇衔接与连贯是主要侧重点,评价等级量表设计突出词汇衔接、语法衔接、主题及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等方面。

图1:读后续写CAKE原则

(六)教学环节及活动

本堂课创造性地以蛋糕隐喻贯穿教学活动的开展,具体由导入环节“开胃小吃”、阅读环节“咀嚼故事”、评价环节“品评习作”及主题升华环节“餐后甜品”四部分组成。

环节 1:“开胃小吃”(Appetizer)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制作蛋糕的片段,并询问学生制作球形蛋糕失败的原因,引出读后续写CAKE原则。蛋糕的制作少不了层与层之间的连接,少不了丰富的点缀装饰,少不了关键细节的雕琢,更少不了积极向上的寓意。读后续写如做蛋糕,必要的连接不可或缺。之后,教师让学生讨论与故事主题相关的问题:“是否会与陌生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故事中小男孩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他的选择是什么?”(To share or not to share,that is a question.)

本环节运用隐喻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读后续写原则,特别是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性。对主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读后续写语篇中的关键词,尤其是作为题目出现的事物一般在续写中占重要地位。

环节 2:“故事咀嚼”(A bite of the story)

在第一个活动中,学生先阅读续写两段的开头语,找出其中包含的主要人物并就其内容提出故事相关的何事(what)、为何(why)、何时(when)及如何(how)等问题,如“我”的儿子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既疑惑又惊喜?“那一天”是什么时候?“我”的儿子是如何表现的?并带着这些问题在阅读活动中寻找答案。第二个活动为拼图阅读。教师向学生发放以阅读文本段落为单位的拼图,让其四人一组合作,将拼图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排列并说明理由。

这两个活动帮助学生识别隐藏在续写段首句中的关键记叙要素并从关键词、主旨大意等方面初步感知文章内在逻辑的连贯性。

随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开展第三个活动,要求其再次阅读,探究任务段中主要的语篇衔接方法并展示成果。一组从首段中找出体现“难熬的一周”的相关表达,完成思维导图。二组找出第二段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的具体含义。三组依据第三段中“我把一些东西放回去,就像其他单身母亲那样”(I put something back as single mothers often do)一句先找出动词“do”所指,再推断文中“我”的身份。四组回答第一个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并整理续写段落的记叙要素和故事主题走向。教师在第四个活动中展示阅读文本的主要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识别文中使用的非谓语动词结构、with复合结构、状语从句等,并利用学案将四项活动中涉及的衔接与连贯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

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了解原文及续写段开头语细节上的衔接与连贯,包括利用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汇实现词汇衔接,利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及省略等方式实现语法衔接。对细节的剖析纠正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我”的身份误读,也使其认识到语篇的连贯性应从主题及语言特点等方面着手,并带着对衔接与连贯较系统化、整体化的认知进入品评环节。词汇衔接思维导图见图2:

图2:词汇衔接思维导图

环节 3:“习作品评”(A taste of your writing)

教师展示一篇学生习作并按照评价等级量表(见下表)指导学生评价习作的衔接与连贯。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依托评价等级量表进行自评和互评,具体包括填写并阐释习作中量表对应项目的表达,判断属于哪一等级,并在完成后上讲台展示。教师随后补充点评,展示范文,要求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习作。对文章体现的主题“助人为乐”及父母的示范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母亲的做法进行审辩式思考“母亲是否应在生活艰难的情况下为孩子购买价格虚高却非常喜欢的酸奶”?

写作衔接与连贯评价等级量表示例

Grade:

Excellent:closely connected without mistake;

Good:connected with some mistakes;

OK:not connected with many mistakes.

学生经过本环节的评价和讨论活动将阅读中梳理出的衔接与连贯知识应用到写作评价和润色中,通过寻找对应表达方式和判断等级内化知识。对主题的深入挖掘,让学生对母亲的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为接下来升华主题环节作铺垫。

环节 4:“餐后甜品”(Dessert)

本环节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情景设置为一位身处抗疫一线的医生母亲与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的儿子进行视频通话。学生依据角色身份设定展开合理想象,两人一组对话。教师播放真实的视频通话新闻影像,阐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以爱心、勇气、奉献和责任感启迪孩子,证明了平凡孕育伟大。

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课堂总结,并在课后根据评价等级量表再次修改习作,完成另一篇相关主题读后续写——《母亲节的礼物》。

角色扮演活动是对第三环节批判思维的延伸。在该活动中,学生既发挥了想象力,又抓住了角色特点,在对话中利用衔接与连贯实现了有效交际。课后任务中相关话题续写练习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母亲与孩子关系的认识,并将衔接与连贯创造性地运用于其他文本。除了贯穿其中的母亲模范作用之外,本环节将主题从读后续写中体现的助人为乐的“小爱”拓展到以生命赴使命的“大爱”,使学生讨论抗疫和抗洪话题,升华主题,激发其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充分展现本堂课的德育价值。

(七)课后反思

本堂课以蛋糕制作隐喻读后续写,直观点明续写要旨,且写作主题的选择突出德育意义。各环节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挖掘衔接手段与连贯性表达,学以致用,评价习作。评价等级量表的设计使评价要求可视化,更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在评价中依托评价等级量表,实现评价有据,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当然,受时长限制,课堂上未能给更多学生提供展示评价成果的机会,课后可以将评价等级量表收集起来建立写作成长档案,让学生在每一次写作后及时进行自我监控和调整,看到自己的进步。

结语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将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及评价活动融为一体。对课堂评价的重视引导教师由单一关注考试成绩转为关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为掌握评价主动权,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不断修正学习目标和方法。在读后续写课中将完整的课堂活动三要素加以整合,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连贯性连贯语篇
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