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动者网络中透视民族传统体育
——评《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

2023-02-07 18:32王晓晨刘一番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民族志行动者功夫

王晓晨,刘一番

(玉林师范学院 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上海体育大学 武术学院,上海 200000)

社区发展是吴文藻先生在燕京大学倡导的研究主题之一①吴文藻曾在多篇报刊论文中倡导社区研究,如:《现代社区研究的意义和功用》,《北平晨报》1935年1月9日;《西方社区研究的近今趋势》,《北平晨报》1935年4月17日;《中国社区研究的西洋影响与国内近况》,《社会研究》1935年第101、102期;《社区的意义与社区研究的近今趋势》,《社会学刊》1936年第5卷第1期;《中国社区研究计划的商榷》,《社会学刊》1936年第5卷第2期。,在费孝通先生的带头践行下得到飞跃发展。1985年中国人类学成都年会期间,贾兰坡先生等人类学家指出要继续坚持开展社区研究。而田野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范式是自胡小明先生开辟中国体育人类学研究以来形成的。体育学者在运用田野研究方法过程中,对“民间武术传承”这一学术焦点话题开展了多维度、多层面的剖析,并涌现了大量的成果。但这些研究鲜有民间武术的传承置于社区发展的社会语境中去做整体性思考。张忠杰、龙宇晓的新著《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年1月版)将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也给民族传统体育学田野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范式。

一、谋篇布局与章节内容

《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从微观层面分析甘溪侗族武术传承中各类人和物的要素;从中观层面剖析甘溪侗寨这一“功夫村庄”行动者网络的构建过程;从宏观层面诠释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关联的四大维度,本书用五章内容篇幅勾勒出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形成的“生活世界”之链。

第一章是于天柱甘溪侗寨的历史迁徙、械斗民风、玩龙民俗的客观阐释,揭示其历史文化背景。该章在民族志叙事中解析其中的虎、狼、土地资源、镋、“龙”、民俗等人和物的要素,指出这些要素如何在与甘溪侗寨拳师的关联中成为侗族武术传承的载体。作者通过民间纠纷肢体冲突、玩龙等民风民俗与村寨内流传的英雄故事,描绘出人与物共存、人与人交往的“生活世界”。第二章是关于甘溪侗寨武术的内容及其与汉族武术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凸显甘溪侗族武术与其他民族武术的相似性与自身独特性。该章解析和甘溪侗族武术传承紧密相关的木料、农具、器械等实物与虎、猴、乌龟等符号动物,指出这些要素在与侗族武术关联中如何成为侗族武术传承的行动者(行动者在此意指一种关联性效应,“描述了基本的混沌与无序,体现了一种权力本原”①郭俊:《巴黎学派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其哲学意蕴评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23期,第105页。)。第三章对甘溪侗族武术训练过程进行描述,强调桌子、泥巴、竹子、石锁、草药等物的存在意义;对甘溪侗族武术的技术与文化特征进行分析,论述道德、指号、鸡血、拜师贴等人和物要素的共存,突显伦理关系对于甘溪侗族武术器械的种类与形制的影响。该章向读者描述了“一个人与物相互联结、相互缠绕的生活世界”②张忠杰、龙宇晓:《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年版,第59页。,强调“生活世界是人们交往的语境,而技术物和自然物是人们交往的重要载体”③张忠杰、龙宇晓:《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年版,第5—6页。。

第四章剖析侗族武术如何促进甘溪侗寨现代性文化建构过程中村寨文化精英们意识觉醒与行动以及不同个体、机构之间围绕着“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功夫村庄”等而展开的相互协商过程。第五章解析“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价值观念误导下,甘溪侗族如何逐步陷入村寨贫困与武术濒危的双重困境,并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有的由各类人和物共存的生活世界被打破④张忠杰、龙宇晓:《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年版,第136页。,据此作者提出“必须要有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化自觉’及‘文化自省’,从文化自省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进而产生改变村寨贫困和文化失传的动力;从培养热爱、传承传统文化兴趣中寻回文化自尊;而文化自觉意识和习武兴趣的培养又必须回到村寨扶贫的大环境中去进行观照”。⑤张忠杰、龙宇晓:《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年版,第149页。

从全书章节内容来看,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最值得关注的核心部分。在第五章,作者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了“功夫村庄”的筹备与建设过程,并对其中各种人和物的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对由此表现出的能动性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阐释相关人员之间的交往与反复磋商以及各种资源、文化符号的使用等,展现出多要素、多领域相互联结的行动者网络,呈现出甘溪侗族武术的传承发展机制及其动态过程。该章分析“功夫村庄”建设行动者网络的构建,一方面不同的个体、政府机构与组织等,经由交往协商实现一定程度的“共识”;另一方面民间武术成为村寨现代性构建的文化资本,在于社区建设中的各种相关人和物组成相互关联、相对平等协商的行动者网络,形成了一个社区发展与武术传承中的异质行动者动态联结之链。在村民们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文化精英、政府机构、组织等针对村寨扶贫和文化繁荣进行复杂的沟通协商,更需要文化精英与村民们就村寨发展和武术传承进行不断讨论,并付诸行动;在第六章,作者尝试运用哈贝马斯、海德格尔等社会思想家的“生活世界”理论来探讨甘溪侗寨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的本质和特征,剖析了其中的全球化、国家化、在地化、民族化四大维度。

二、问题意识与理论脉络

该书问题意识强烈,理论脉络清晰,谋篇布局巧妙,论证有理有据,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体育民族志学术专著。研究从追问“功夫村庄”的由来开始,探寻“功夫村庄”的历史渊源,并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民间武术如何被‘重新发现’,并被‘赋能’和‘附值’而转型成为现代性建构的文化支撑资源和构成要素,或者说成为社区发展的文化资本”⑥张忠杰、龙宇晓:《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年版,第1 页。来展开“功夫村庄”体育民族志的撰写,这在武术研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虽然张忠杰、龙宇晓的《侗族武术文化传承之道:两个“侗拳之乡”的比较研究》①张忠杰、龙宇晓:《侗族武术文化传承之道:两个“侗拳之乡”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也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了侗寨武术传承行动者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但其仅停留在社会学分析层面。相比之下,本书站在现代本体论的高度强调行动者网络理论所突显的关联性思维、过程性思维、整体性思维,与体育研究中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和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体现在对“行动者”“转译”“网络”这些概念的哲学意义理解上。

“行动者”赋予该书关联性思维。其运用“行动者”这一概念剖析民间武术传承中人和物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关联中形成行动者的内在机制。从微观层面上讲,一方面在甘溪侗寨的历史演化中,虎、狼、“龙”、土地资源、迁徙、械斗、土匪与强盗等实物或想象物与人的要素,是在与村民们的共存中成为甘溪侗族武术传承的行动者。另一方面在甘溪侗族武术传承中,虎、猴、乌龟等符号物与竹子、泥巴、石锁、草药、山地等实体物是与侗拳师的相互作用中成为甘溪侗族武术传承的行动者。该书通过甘溪侗寨体育民族志的故事叙述,揭示了民间武术传承与社区发展中各种人和物的关联,向世界展示了“人和物相互联结、相互缠绕的生活世界”②张忠杰、龙宇晓:《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 年版,第59页。,呈现出人和物共存的社会生态关联网络。这一社会生态网络有点类似于张忠杰、龙宇晓在《作为文化块茎的传统武术: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一书中所说的由侗族武术与侗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各要素关联而生成的动态变化集合体。③张忠杰、龙宇晓:《作为文化块茎的传统武术: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年版,第329页。从中观层面上看,该书在对甘溪侗寨“玩龙”民俗、与其他村寨械斗的故事描写中剖析了不同村寨之间的武术关联;在对文化精英、广大村民与当地镇政府、县政府宣传部门以及相关企业沟通协商的过程分析中,揭示了“功夫村庄”建设中村寨、政府、社会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结,展示了一个多领域关联的、哈贝马斯式的“生活世界”。

“转译”赋予该书过程性思维。其运用此概念剖析了“功夫村庄”建设中不同个体、机构、组织之间的协商过程,以及社会各界与甘溪侗寨在“功夫村庄”建设中经由各种“转译”而发生的联结过程。在此,“转译”可以理解为行动意图、目标、路径等的转换④张忠杰、郭玉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引导性协同机制生成:基于Y寨苗拳的田野调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56期,第61—69页。,各方在“功夫村庄”建设中进行的各种协商也主要是围绕着所要解决的难题进行行动意图、目标、路径等的转换。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在对甘溪“功夫村庄”有关各方协商过程的描述中,一方面凸显出当地政府对“功夫村庄”建设的引导,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甘溪村民在路灯设计、功夫训练馆设计等问题上与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协调与反复磋商。而镇政府最终采纳村民们的设计方案不仅说明政府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一定意义上说明不同个体之间的“转译”是相互的,也如其他研究者所言“所有的行动中动员的都是转译者。”⑤吴莹、卢雨霞、陈家健等:《跟随行动者重组社会:读拉图尔的〈重组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2期,第223页。这里的转译者与转译既有区别又有关联,前者推动了后者。该书将镇政府与甘溪村民之间经反复磋商后采纳村民们建议的过程称为“反向转译”⑥张忠杰、龙宇晓:《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0页。,体现了一定的学术观点创新。

“网络”赋予该书整体性思维。其将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中各类人和物要素的行动轨迹称作“网络”,在对“功夫村庄”建设的过程分析中揭示其行动者网络的变化,勾勒出各类人和物的要素在不同时间成为“功夫村庄”建设行动者的生活世界图景,并指出:“在‘功夫村庄’为建设主题下,所有的行动、所有的行动者、所有的关联都紧紧围绕‘功夫村庄’而存在;所有的行动者、行动者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这一切的行动,都在共同作用中使侗族传统武术作为村寨现代性建构中重要的文化资本成了可能。”①张忠杰、龙宇晓:《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年版,第283页。总的来看,民间武术作为社区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本何以成为可能为该专著的学理主线,逻辑结构清晰,论证有理有据。小处着眼,大处着 的逻辑下,从微观的民族志个案分析中展现出宏大的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内在关联机制。

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一书是国内较早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来进行体育研究的学术著作。该书将社区研究与武术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将人和物都视为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的行动力量,还结合哈贝马斯和海德格尔有关“生活世界”的论述,期望通过对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分析,揭示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的关联,勾勒其中的人和物的辩证关系。这对于当前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来说,无疑具有较强的新颖性。

从研究主题上,社区发展作为吴文藻倡导、费孝通实践的一个传统学术研究主题,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将社区发展引入武术研究中,并放置于现代性建构语境中去审视,这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为数不多既体现了对学术传统的延续,又可以看作一种学术视角上的创新。本书通过细致入微的田野民族志叙事,表达了社区相关个体反思现代性流通对于武术传承与社区发展的双重担忧,描写了个体与政府人员、社会人士围绕武术传承与社区发展而进行了多方协商,呈现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社区、政府、社会、教育等多领域相互交织、复杂关联的具有交往性质的“生活世界”图景,深刻揭示了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内在的关联机制。这对于民间武术的传承与社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对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和谐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从研究视野上,国外武术研究“多为宏观性、整体性的理论研究,并未就中国国内的民间传统武术进行过精细的实地研究,更遑论研究中国民间传统武术与社区发展的实践经验了”。②张忠杰、龙宇晓:《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年版,第3 页。国内武术研究虽然也有研究者对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关联进行了分析,对于民间武术与社区建设、民间武术与社区娱乐、道德伦理、权力文化等的相互促进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但如该书在“绪论”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研究“多为文化阐释型的平面性研究,历时性的深度田野个案研究十分少见。”③张忠杰、龙宇晓:《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年版,第5—6页。该书在研究选题上较为新颖,毕究社区发展是当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反观当前国内外武术研究尚未就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的内在关联逻辑进行深入的探讨。据此,该书在研究选题上将武术传承与我国社区研究的学术传统结合起来,将民间武术传承放置于社区发展中审视,是多学科交叉的一次有益尝试。

从研究内容上,该书聚焦于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联,对我国民间武术何以作为现代性建构的文化资本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阐释,体现了研究内容的创新价值,即通过“功夫村庄”的田野民族志研究,学界基于田野调查的深度个案研究,专门就民间武术作为文化资本在社区现代化和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研究方面的不足。④张忠杰、龙宇晓:《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年版,第5 页。为了剖析民间武术作为社区发展中的重要文化资本何以成为可能,该研究书采用体育民族志的方法,并指出:民族志强调的是一种过程性的深描和分析,对于全面了解民间武术或社区的某一段历史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工具。①张忠杰、龙宇晓:《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年版,第59页。基于民族志分析方法的这种优势,该书期望在对甘溪侗寨“功夫村庄”的深度描写中揭示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的内在关联及其内在机制。这就使得该书带有浓厚的田野民族志气息和明显的社区个案研究烙印。

从研究意义上,作者基于侗族“功夫村庄”的田野民族志案例,就民间传统武术对于现代性建构的意义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批判了将西方化等同于现代化的错误认识,认为“真正的现代性应是一种多元文化共存的生活模式”②张忠杰、龙宇晓:《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2年版,第132页。,每个民族甚至每个村寨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现代性,对传统武术应采用一种包容的态度。可以看作是民间武术作为现代性建构文化资本的重要依据,也是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关联的重要桥梁。这对于整个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而言,亦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同时,这一案例的民族志研究使我们对武术传承机制和社区发展模式的多样性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从研究范式上,该书将行动者作为民间武术研究重点关照的学术研究对象,并与社区发展相关联,这一点难能可贵。基于行动者网络这一研究范式,该书不仅关注到侗拳师、文化精英、政府人员等,也注意到社会基层对于侗族武术传承的影响,更是在民族志案例分析中剖析了老虎、草药、器械、寨门及所用木料、路灯、“功夫菊”“功夫客栈”“功夫训练馆”等物的存在意义;不仅注意到村寨各类人和物的要素之间的关联,更是关照到村寨与政府、社会之间的联结。这样的体育民族志田野个案研究,应能为体育学界提供文化整体观的分析视角,对于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范式也具有重要的学术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民族志行动者功夫
与异质性行动者共生演进: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政策执行研究新路径
走向理解的音乐民族志
关于戏曲民族志的思考
民族志、边地志与生活志——尹向东小说创作论
民族志与非正式文化的命运——再读《学做工》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敬仰中国大地上的绿色行动者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