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题材单元的教学落实

2023-02-10 15:10范青青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革命支架课文

范青青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單元安排的是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起来,引领学生经历言意兼得的学习过程,落实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目标。

一、关注单元整体,指向言意兼得

本单元选编的5篇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表达的都是“历史的声音”,作者不同,表达的目的各异。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指向了“革命岁月”里人和事的描写,这就是单元整体学习“得意”的目标所在。

尽管5篇课文表达目的各异,被编者安排在同一个单元,就共同承载着一项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即“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统编教材在一个单元内的各篇文章落实单元语文素养学习目标是细化的、有梯度的,形成横向的内在联系。教师要把握这样的横向联系,也需要对具体课文承载的细化目标进行梳理:《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一般不对接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诗中的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相结合,算是有点面结合的影子;《狼牙山五壮士》是学习点面结合方法的重点课文,具体方法是以概括写群体为面,以具体写个体为点,由面到点写出战斗场面;《开国大典》是学习点面结合的又一篇重点课文,在点面结合的顺序上与前一课有变化,点和面也不属于一个群体,应该说是学习点面结合方法的发展和提高;《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是略读课文,没有精读课文中典型的场面描写,学生自主阅读时主要是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体悟人物的精神品质,这些关键点也具有场面描写的意。

上述梳理的目的是要找到在单元整体架构内,言意兼得的结合点所在。很明显,要有效落实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要求,教师需要抓住文本中以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的重点场面,引导学生深入研读、领悟,从中既学习表达方法,又体会文本蕴含的感情与价值。

二、借助助学系统,把握言意兼得

统编教材在编写理念上倡导以生为主,具体体现在助学系统的设计上,无论是课前导语、提示语,还是课后练习、资料,都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设计与编排的。本单元的课文,编者重视在助学系统中从学生角度体现“学什么”和“怎么学”的要求,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认真研读编者意图,抓住助学系统中体现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与路径,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英雄人物对话,与英雄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对话,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对话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寻觅“革命岁月”的印迹,挖掘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最能体现作者情感与英雄精神品质的句段,破译表达的秘妙,最终让学生自主把握不同文本中言意兼得的多方面学习要求与落实路径。

先看精读课文中的课后练习设置情况: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与体会思想感情的,也就是指向“得意”的,《七律·长征》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读出诗文磅礴的气势,说说诗句意思与表达的感情;《狼牙山五壮士》的课后练习提出了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和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等要求;《开国大典》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自豪激动的心情等要求。二是指向“得言”的,几篇课文分别要求学生背诵课文、讲讲这个故事、把几个场面连起来说说、怎样描写一个场面等。三是指向言意兼得的,几篇课文分别要求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说说人物群体与个体结合描写的作用、批注句子体会热烈和庄严的气氛等。

三、搭建学习支架,实现言意兼得

上述梳理与解析,目的是使革命传统题材的单元整体教学中言意兼得的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但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要求,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适宜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让言意兼得落地生根。

首先是聚焦革命历史背景,搭建情感支架。本单元所选课文的共同特征是人文主题聚焦革命传统文化。学生受认知水平与情感体验所限,与文本语言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开展对话存在明显困难,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根据相关历史背景,适时为学生搭建情感支架,帮助学生进入文本表达的情感世界,形成情感共鸣,再开展相应的对话就显得有投入感和获得感。如教学《七律·长征》,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远征难”是概写,指向“得言”;“不怕”“只等闲”蕴含着情感因素的理解与体会,指向“得意”;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表达空白,教师需要以史实为材料搭建情感支架,也就是向学生提供红军长征都有哪些“难”,用“地点+数字”的方式呈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红军在长征中经历的不是一个“难”字能够讲得明白的,由此体会红军最终战胜了这些“难”后应有的情感,进而顺利地感悟作品体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感情支架的帮助下,学生进入红军“远征”中的一个个难关,与红军将士产生了情感共鸣。

其次是聚焦关键句段学习,搭建方法支架。对六年级学生来说,统编教材的阅读要求“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理解,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所指的就是对文本中关键句段的重点学习。在学生学习文本中涉及言意兼得结合点的重点句段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工具,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群体描写和个体描写所对应的面和点的关系,通过朗读体会、圈画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从中把握作者巧妙运用点面结合完成一个个场面描写的方法。

总之,在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在重视学生感知和体会单元整体呈现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品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典范表达学习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从而真正获得言意兼得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革命支架课文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背课文的小偷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