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课文语段教学探析

2023-02-10 01:57刘惠云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挑山工品析表达方法

刘惠云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段作为一个语言单位,是指围绕一个意思按照一定逻辑以一定形式组织起来的句群,通常是由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的。语段是课文中最常见的内容,自然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对象。因此,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发掘语段教学的内容要素,努力寻找语段教学的有效路径,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

一、努力发掘语段蕴含的内容要素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段作为一种语言单位,在语文教学中就要看它如何运用。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发掘其蕴含的内容要素作为教学内容。

一是在语段中学习概括大意。概括大意是学生面对比较大的语言单位如语段、段落等必须经历的学习任务,一方面从中学习概括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可以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打基础。由此可见,在语段学习中,概括大意属于基础性学习内容,常见的方式是“这段话写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的典型的语段:“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学习课文时,学生需要概括这一语段的大意。教师可以让学生数出语段中的4个句子,想想每个句子所说的内容,然后提取语段中的关键词:春天、树木、溪水、小鹿,再联系课文题目尝试概括语段的大意:春天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最后,学生还需要回过头来看看语段的大意是如何概括出来的,主要是从每句话的内容中提取关键词,看看关键词所说的主要意思指向什么,综合各个句子的内容就能概括出段落大意了。

二是在语段中学习理解信息。一个语段中有时尽管包含的句子不是很多,但包含的信息可以是多方面的。在理解语段内容时,学生就要对语段中的各种信息进行选择与提取,加以解释、辨析、判断,才能达到理解语段意思的目的。不难看出,理解语段信息也属于基础性学习内容,常用的方式是“你从语段中读到了什么,你觉得主要(重点、关键)信息是什么”。如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中的典型语段:“不过,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学习这一语段,学生如何提取其中的重要信息呢?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当一只小虫子,为什么真不错呢?”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下,学生就能够从语段中积极寻找,认真思考,很快就发现了“真不错”的具体表现: “在草叶上伸懒腰”“用露珠把脸洗干净、把触须擦干净”“跳到小狗身上做免费旅行”等。

三是在语段中学习梳理结构。语段是由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的,如何组成就涉及语段内部的结构。这种基础的结构是所有更大结构的基础,所以在语段学习中对语段结构的梳理,既是对一个语段形式的把握,又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基本的语段结构模式。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语段:“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看语段先后写了什么,前后句子有什么关系。学生朗读课文发现:语段中先写“鸟的天下”,后来写了树林里的各种海鸟、遍地是鸟蛋、树下堆着鸟粪;也就是先总写,后具体写,所以前后句子之间属于总分关系。由此可见,总分关系是语段中最基本的结构模式。

四是在语段中品析表达方法。在语段学习中,品析表达方法是重点和关键内容,主要是抓住语段中语言运用和表达方面的特色进行品析,达到深入学习语段的目的。在品析语段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引导学生从语段写了什么说起,注意用什么方法写的,哪些词句中运用了独特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如四年级下册《猫》一课中的语段:“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在品析这个语段表达上的特点时,学生容易把拟人作为特点来理解,但没有真正抓住老舍先生在文本语言表达上的独到之处,实际上老舍在文本中运用的是对比法,即将“猫很乖与出走、贪玩与尽职等看上去矛盾的表现放在一起”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同时在对比时又采用了一种拉家常的表达方式,无形之中又透露出老舍先生私下里对猫的古怪也还是喜欢。这就是《猫》在语言表达上的独到之处,是作家在语言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表现。

二、积极探索语段学习的有效路径

语段学习要想取得应有的效果,教师就要积极探索,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与路径,引领学生深入学习语段,实现语段学习价值的最优化。

一是在整合中学习语段。语段相对于句子有整体感,相对于篇章明显属于局部。在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以语段内容的理解为主线,一个句子一个句子进行提问分析,这样就容易使语段教学零散化。对此,在语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板块式设计,体现语文学习整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挑山工》中挑山工所说的朴素又富含哲理的语段,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人物的语言内涵,可以设计这样教学方式:板块一,理解挑山工的“话中之意”。板块二,品味挑山工的“言外之理”。板块三,揣摩含在话语中的表达方法。这样的整合可以使语段学习发挥更大的价值。

二是在立体中学习语段。对于语段的学习,学生容易理解语段的表面意思,难以深入文本深层开展递进式、立体式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语段的深刻内蕴,读出语段的深度和层次,从发散思维的角度更全面地把握语段内容、结构与表达方法。如教学《七律·长征》,诗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尽管只是两个诗句,也可以组成一个特别的语段。这个语段最值得揣摩、品读的是“寒”字的表达特点。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路径:首先,借助组成泸定桥的十三根铁索图片,讓学生观察桥上桥下的情形,说说“寒”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带着对铁索、江水的寒意反复读诗句,读出那种入心入骨的害怕感;最后,教师让学生联系战斗场面,思考“寒”还可能指向哪些寒意。学生通过发散思维,理解到“寒”还包含有惊险之寒、悲壮之寒,甚至还有心有余悸之寒。学生这样理解“寒”的表达特点,从物质的寒意层面进入心灵的寒意层面,感悟到了语段中语言的巨大张力。

总之,在语段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语段教学的多方面内容,精心设计语段教学板块与路径,追求以点带面、以少胜多的效果,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挑山工品析表达方法
如果艺术有一万种表达方法
弘扬新时代“挑山工”精神 永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党员干部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人肠系膜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 通道在HEK293 细胞上的表达方法研究
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表达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