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范例开展习作训练的策略

2023-02-10 03:22陈巧兰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语段图式习作

陈巧兰

统编教材十分重视读写结合理念,在单元页语文要素安排上列出的指向阅读和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联系紧密,在单元内容课后还常常安排小练笔。为此,在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聚焦课文,精心选择文本中的典型语段作为表达范例,组织学生认真研读,提取表达图式,破译表达秘妙,充分发挥范例在写作训练中的作用。

一、在范例中发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习作训练也是如此,离不开兴趣的支撑。

一是在想象画面中体会习作的兴趣。有新鲜感的东西对小学生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当文本范例中表达出有新鲜感的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相关的画面,从中体会作者表达出来的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有益的启发。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描写的上学路上、上课时、下课时等语段中,都充满了新鲜感。以下课为例,“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让画面活起来:跳孔雀舞的灵动、摔跤的猛烈、做游戏的欢乐,每个投入活动的人都十分专注又乐不可支。学生从中认识到:写出大家喜欢做的事情,就能够表达出乐趣来;学生每天在校园里喜欢做的事有很多,想象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有多么快乐,可以用文字把这种快乐传递给大家。

二是在链接生活中发现习作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范例时,往往有隔阂的感觉,好像课文表达的内容与自己无关,因而提不起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适时链接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如《花的学校》一课中的典范语段:“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学生读的时候,容易停留在字面理解上,那是作者想象花孩子的事,跟自己无关。此时,教师可以从学校监控中剪辑一些小视频,让学生看看自己放学走出校门奔向家长的情形。学生就能理解许多学生也与花孩子一样,每天放学的时候都会“奔”向家长,只是自己当时只顾着奔跑,从来没有停下来想一想奔向家长的内心欢乐是什么。

二、在范例中激活语言

学生在习作中要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范例时,需要注意激活自己积累的语言并运用到习作中。

一是有效激活词句。课文典范语段中的精彩表达是由词语和句子呈现的。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写鱼的内容就是具有典范表达的语段,从词语积累看,可积累的有“成群结队”“飘飘摇摇”“圆溜溜”等;从句子看,可积累的有排比句、比喻句、夸张句等。学生对这些词句在语段中的运用有了积累意识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播放小溪里的游鱼,让学生尝试运用上述语段中的词语与句式写一写。学生在表达实践中积累词句,就能够变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

二是灵活运用语段。段的表达是中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内容,具有典范意义的语段自然就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选择。只是语段作为语言积累的对象,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上都以记背为主,缺乏运用的意识。这也是段的训练很多,但效果欠佳的内在原因。如《观潮》第四自然段,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语段如果整体让学生记背,意义不大,毕竟学生以后直接写这种大潮的机会不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运用的方法和适合表达的对象:从表达方法看,前面两个句子体现的是变化快,后面一个句子是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声势;从表达对象看,适合表达特別壮观的动态景象。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再选择适当的景象组织学生仿写,达到灵活运用语段的目的。

三、在范例中聚焦表达图式

这里的表达图式是指文本语言中的写作范式,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能够感知的表达方式方面的内容,如很特别的句式,有特点的构段,篇章结构方面的特色等。

一是变换范例的表达顺序。范例包含的表达图式,学生在学习与积累的时候,往往都是原封不动的,如排比句式“有的……有的……有的……”,很多文本中都出现,学生学习相关文本时,都能够感觉和意识到其表达上的典范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典范句式,适当变换表达顺序。如《荷花》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荷花开放的语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一语段中后面就是由三个“有的”表达荷花开放的不同样子,课后安排的“小练笔”正是仿写这一语段的。实际上,这一“有的”句式此前学生已经多次学习,此处如果仅仅再写一遍意义不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文本语段中三个“有的”之间的关系,理清按照花朵开放的自然顺序,应该怎样排序并进行适当调整,再按照花朵自然开放的顺序进行仿写。

二是聚焦范例的表达方式。有些范例呈现的表达方式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其中的分述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安排的,这样的结构方式学生很容易掌握。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在分四季表述时,应该像课文一样以一个重点为表达对象,写出对象的变化与特点,避免写得杂乱。

四、在范例中感悟秘妙

这里的秘妙是指隐藏在语段中的表达范式,是学生自主阅读时难以发现的写作特色,如情节的设置、篇章的构思等。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破译作者的表达秘妙,让学生产生茅塞顿开和跃跃欲试的感觉。

如教学《四季之美》,从课文题目看,课文描写一年之中的四个季节的美,那也许是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实际上,课文写得极其简洁,每个季节只写了一段简短的文字,只有几句话就完成了表达。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无疑这就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的表达秘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找出作者描写四季之美的共同点,形成表达图式——“( )天最美是( )”;然后再选择一个季节进行分析,弄清楚作者的具体表达方法。以秋天为例,作者写黄昏时,选择的表达对象是以天空为背景,写了夕阳斜照到夕阳西沉的这段时间的景象: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风中的虫鸣充满了世界。每个景象都是一幅画,视觉由动而静,听觉则由静而动,动静结合。这种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景象的写作手法,学生需要以欣赏为主,在欣赏中慢慢领悟。

总之,在聚焦课文表达范例开展习作训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范例的表达范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将范例中的范式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迁移到表达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语段图式习作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