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课后练习课内化策略

2023-02-10 22:54徐倩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泥塘毛虫课后练习

徐倩

在“双减”背景下,低年级学生不能留课外书面作业,原本可以放在课外完成的一些课后练习就需要在课内完成。对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巧妙地将课后练习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课后练习与文本学习相得益彰。

一、在导入新课时引入课后练习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需要在吸引学生注意和投入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借助课后习题作为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就能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也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

如教学《妈妈睡了》一课,課后练习3的训练要求是:“你看过妈妈睡觉的样子吗?说一说。”教师可以用它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时候,你们睡觉常常需要妈妈哄着才睡,妈妈也非常喜欢看你们睡觉的样子。我想做个小调查,你们看见过妈妈睡觉的样子吗?见过的请举手。”有部分学生举起手后,教师笑着问举手的学生:“你们能够说说妈妈睡觉的样子吗?”学生站起来说,教师随机点拨,让学生说具体一些,说清楚一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有些同学说出了妈妈睡觉的样子,这个样子有没有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估计比较难,说明这些同学只是看到了,并没有留心观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正是《妈妈睡了》,学完之后,你看看课文中的妈妈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你也可以像作者那样,观察妈妈或者其他人睡觉的样子,并试着说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将课后练习的相关要求融入新课导入的情境中,不仅引出了课文题目,还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二、在梳理内容时借助课后练习

低年级教材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要求是通过课后练习来体现的。因此,很多练习题的设计从不同层面提出课文学习的训练要求。在这些训练要求中,有一部分是为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提供线索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这些练习作为支架,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寻找明显信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课后练习2的训练要求是:“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这样的两个问题合在一起,就成了学生梳理文本内容的支架,学生通过梳理活动,可以提取回答问题的信息:雪地里来的小画家有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些小画家画的画很不一样,小鸡画的是竹叶,小鸭画的是枫叶,小狗画的是梅花,小马画的是月牙。又如教学《青蛙卖泥塘》一课,课后练习2有这样的训练要求:“说一说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教师用这一训练要求为支架,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青蛙在不同的动物提出意见后对泥塘进行的改造:老牛说泥塘周围要有些草就更好,青蛙就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野鸭说泥塘里的水太少,青蛙就把山里的泉水引到泥塘里;小鸟说缺树,蝴蝶说缺花,小兔说缺路,小猴说缺房子等,青蛙就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盖了房子。这样一来,青蛙通过努力把泥塘整修得非常适合居住,最后它决定自己住,就舍不得卖了。这样以课后练习要求来完成课文内容的梳理,目标明确,内容清楚。

三、在感悟意义时依托课后练习

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基于课文内容进行建构,在理解文本时有所创造,这些都体现在“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中。

如教学《小毛虫》一课,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课后练习2的训练要求是:“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画出相关词句,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这个训练要求中就包含比较大的建构空间:一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以“变化”为关键词从中提取小毛虫的主要信息,完成小毛虫一生中经历三个阶段的基础性知识建构。二是接着借助提示讲述文本故事时,需要强调小毛虫在不同阶段对自身的认识,建构起对生命价值的感悟: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时,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小毛虫住在与世隔绝的茧屋时,明白了“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最后小毛虫变成一只蝴蝶,用轻盈的翅膀飞上了天空。学生在这一课后练习训练中,由小毛虫的变化和坚持,初步建构了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四、在开展训练时结合课后练习

语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力、习惯等。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针对不同方法、技能的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课后练习正是以训练的形式来落实相关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因此,在课文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练习开展相关训练。

如教学识字课《姓氏歌》,这是一篇既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又涉及每个学生自身的识字课文,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活动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课后练习2安排的是“照样子做问答游戏”,训练学生通过问答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姓氏,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对这样的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仿照句式说出自己姓氏的内容,可以拆字,可以组词,还可以允许学生用同姓的名人回答。在完成了自我介绍之后,学生还可以继续玩介绍他人姓氏的问答游戏。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开展语言文字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把课文内容学得更扎实。

五、在积累知识时利用课后练习

积累知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尤其是语言材料、语言经验的积累更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在低年级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除了课文中学习的重点词语,还有特殊词组、短语结构、同义词等,都适合在相关训练中进行积累。

如在《小猴子下山》一课中,课后练习3的训练要求是:“读读做做,再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题中列出了六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掰、扛、扔、摘、捧、抱”,并配有与动作有关的图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圈画出相应的词语,再用自己的动作表达词语的意思,说说自己什么时候需要用这样的动作去做哪些事情。以“掰”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掰”这个动作,“掰”的时候手有什么感觉,“掰”的结果怎样。学生分别说出来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连起来说说,这实际上就成了学生用“掰”说句子。其他的五个表示动作的词,学生也可以结合句子做一做动作,说一说句子。最后,教师将六个动词都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六个字,寻找共同特点,理解这些字的意义。

总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减负的角度出发,可以适当将一些课后练习融入不同教学环节中,通过用好教材来实现减负目标,达到减负效果。

猜你喜欢
泥塘毛虫课后练习
小毛虫的梦想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青蛙卖泥塘》的“愣”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为青蛙给泥塘写广告词
泥塘广告词
泥塘初体验
毛虫和蛾子
小学音乐教材课后练习使用方法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