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助学系统落实语文要素教学探析

2023-02-10 07:31姚雯婷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助学要素课文

姚雯婷

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编写上的重要突破,它是双线组元中的显性线索,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策略、习惯组合成训练体系,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进行安排,能够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在“双减”政策要求下,教师抓住教材中能够体现编者意图的助学系统,是落实语文要素教学目标的有效路径。

一、以课前助学系统落实目标定位

统编教材中的课前助学系统,有单元导语和阅读提示两个部分。前者是针对整个单元设计的,提示的是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后者是专门针对略读课文设计的,提示的是自主学习略读课文的目标、方法与路径。

一是以单元导语明确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单元导语是每个单元中最早出现的助学系统,通常分指向阅读和指向表达两个部分呈现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二者之间联系紧密。这些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表述不是孤立的,一方面与不同册次不同单元的同一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之间形成前后勾连,另一方面能够从整体上实现对单元阅读与习作的统领作用。因此,单元内具体板块的教学目标是对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对接与细化,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之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不能停留在本单元出现的这一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上,要有瞻前顾后的眼光,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大主题在整个小学阶段进行梳理,就会发现:前有铺垫性学习训练,如“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概括一段话的意思”等;后有提高性学习要求,如“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看似简单的单元导语必须下足研读的功夫,才能找到有效的落实路径。

二是以阅读提示自主落实语文要素。统编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课前的阅读提示承担的教学任务就是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方法与路径。如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是统编教材中安排的第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提出的要求是“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一件事”和“把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提示的学习路径主要是与同學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这一提示内容,理清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路径,自主阅读课文,找到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以课中助学系统落实问题探究

在课文的助学系统中,泡泡提示语、批注都属于编者在文本中落实语文要素的一些关键处给出的提示,前者是将编者意图直接呈现,后者是从学习伙伴的角度来体现编者意图的,引导学生聚焦问题,深入开展探究活动。

一是以课文插图聚焦重点问题。统编教材中的插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除了能够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文本主要内容外,还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开展复述、表达等学习活动。如四年级上册的《普罗米修斯》一课中,插图表达的内容与课文第六、第七自然段密切相关,而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组织教学活动。首先是整体观察插图内容,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中的人物是处于一种什么状态,给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再从文本中找出与画面相关的表达,读一读,读出普罗米修斯忍受的痛苦;然后聚焦画面内容中的鹫鹰,想象它对普罗米修斯实施的严厉“惩罚”,关注普罗米修斯面对鹫鹰的眼神和表情,感悟人物具有的坚强斗志和光辉品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进行想象:铁链锁住的是普罗米修斯的什么,锁不住的是什么。学生对想象的内容进行交流,明白了普罗米修斯那颗为人类造福的心是永不屈服的,也是永远锁不住的。

二是以课中提示处聚焦难点问题。在统编教材中,泡泡提示语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低年级教材多一些,高年级教材也还有少量出现,泡泡提示语常常是针对文本中涉及语文要素学习重点给出学习方法与路径等方面的提示;批注是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的,主要出现在习作例文、阅读策略单元和以批注为语文要素的学习单元中。无论是哪种提示方式,都值得教师重视,抓住这样的提示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从文本关键处寻求对语文要素学习目标难点的有效突破。如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第二自然段的“孤单”一词下出现的泡泡提示语是“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在这一泡泡提示语中,提示的内容是理解“孤单”意思的方法,因为低年级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没有单元页直接呈现,而是隐含在助学系统中的,所以这一泡泡提示语就提示了这一课承载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其中的“读了第一段”提升为“联系上文”加以强调。

三、以课后助学系统落实训练要点

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在体现一篇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之外,还具有细化和对接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功能,其他内容则具有拓展学习的效果。

一是以课后练习夯实训练过程。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安排在精读课文之后,在多个训练内容中必有围绕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设计的专项训练。如四年级上册的《观潮》,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课后练习2的训练要求“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就是对接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练习训练要求放到文本细读活动中,先让学生明确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时的顺序描写的,选择印象最深的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按照三个时间节点列表比较同一江面上不同时间的画面,从整体上感悟钱塘江大潮的气势与力量。

二是以阅读链接拓展训练空间。统编教材在课文之后链接的阅读材料通常都是对课文的拓展阅读,这种拓展是根据课文承载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设定的,有的是主题方面的拓展,有的是表达方面的拓展,需要教师有效利用,使其对接语文要素学习,发挥补充作用。如《猫》在课后链接的是作家夏丏尊和周而复描写猫的片段,重点体现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是课文中老舍对猫表达的感情的有效拓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这一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总之,在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落实中,教师要重视从教材自身的助学系统中寻找适合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路径,有效达成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猜你喜欢
助学要素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