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用训练的有效路径

2023-02-10 10:35陈玉亮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词句词语课文

陈玉亮

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说,围绕字词句的重点内容学习开展听说读写训练,就是落实语用的主要路径。在具体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材落实语用训练。

一、捕捉文本中的语用点及时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与文本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性、综合性的语用训练中,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妈妈睡了》,课后练习2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看谁说得多。明亮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 )的眼睛、乌黑的头发、波浪似的头发、( )的头发。”教师需要对这一样子进行分析,找准训练的关键点:一是指向用“的”连接两个词语,二是说出系列的词语搭配。基于这样的编者意图研读,教师在课文教学中,需要适时捕捉其他用“的”字连接的词语,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如文本第二自然段中就有“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教师可以用课件呈现这两个短语,先引导学生在比较之后找出共同点是用“的”字连接前后两个词语;再引导学生注意“眉毛”是从什么角度说的、“脸”是从什么角度说的,仿照课文的说法说一说;接下来,教师以课件呈现“( )的眉毛、( )的脸”,让学生试着从多种角度(形状、颜色、神态、感觉等)去说,看看谁说得多;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不要都向好的一面去说,也可以说不够好的一面,如用“苍白”“疲倦”“丑恶”形容“脸”,避免学生思维的单一化;最后,教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其他由“的”字连接的两个词语。

二、利用“字词句运用”扎实训练

低年级的《语文园地》是多样化语用训练的载体和平台,其中的“字词句运用”更是集中从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组织学生开展训练,具有范例的意味,值得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迁移运用。

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字词句运用”安排了两项训练,都涉及“加点的词语”:一项是通过演一演体会相似动作的不同,如“迎上去”和“追上去”,学生通过演一演发现“迎上去”是面对面行进的行为,“追上去”是跟在后面用力赶上去的行为。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顺势让学生先读读相关课文中“迎上去”“追上去”所在的句子,再创设情境让学生仿说句子。另一项是用“有时候”和“在”反复出现形成的句式来说自己的日常生活,其中“有时候”出现两次、“在”出现三次。学生练习说句子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一个句子中,通过三个以上的“有时候”和“在”连接起来的句子,看上去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排比句,从句式上看很整齐,从内容上看很全面,从效果上看很有气势。

三、精选典范的表达组织仿写训练

在语用训练中写的训练最具综合性,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写的训练形式主要还是仿写。教师需要从文本中精心选择具有典范表达意味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典范表达中包含的写法,再创设适宜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活动。这样的语用训练紧扣教学重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升语用能力。

如教学《祖先的摇篮》,在整首诗歌的四个小节中,第三节最具典范性,因為这一节诗的主角是“孩子们”,与其他小节中的“祖先”比,更贴近学生的立场,每个问句内部的组织不复杂,由两项孩子们喜欢做的事情组合起来,容易仿写。学生有了从内容到形式的解读之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原始森林中,除了课文中出现的动物、植物外,还有哪些动物与植物,你比较喜欢的是哪些。学生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在仿写时就有了选择的余地。接下来,学生仿照课文仿写小诗,可以用课文中的动词“逗”“采”“捉”“逮”,之后再换上自己认为合适的其他动词。这样的仿写,难度不大,可写的内容丰富,学生很乐意写。

总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落实语用训练,需要教师根据年段学习目标确定训练内容,采用适合低年级学生训练的形式,并为学生选择行之有效的训练路径,让语用训练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词句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一枚词语一门静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