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讲故事与详细复述的教学异同

2023-02-10 04:37高晓楠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编者课文内容学段

高晓楠

在讲故事和详细复述教学中,有些教师将二者混为一谈,淹没了二者承载的教学目标价值。对此,教师要认真把握编者意图,理清讲故事與详细复述之间的差别,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表达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理清教学要求

讲故事就是一个人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编出来的故事在不看文字稿的情况下直接说出来。讲故事有很多类型,像生活故事、笑话故事、民间故事等多属于口口相传的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学故事等多是由书面语转述过来的故事。另外,讲故事还可以是作家的小说创作,如莫言就曾说自己是个会讲故事的人,指的是他曾经借助小说讲过许多吸引人的故事。

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表达与交流”中,都有讲故事的表述。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这些要求体现了讲故事在不同的学段,要求也不同。第一学段强调从兴趣出发,重视讲出故事的情节,完整地讲小故事,与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相当;第二学段对学生提出了生动具体地讲故事的要求,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匹配。

复述就是学生把所读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详细复述与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都是复述的一种。

复述的要求出现在第二学段的“阅读与鉴赏”中,具体表述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的复述可以归入阅读理解范畴。

二、梳理教学安排

讲故事和详细复述进入教材后,编者在安排相关学习内容方面又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并不是以两条平行线进行安排的,而是分别训练之后最终统一在口头表达上。

故事确实是学生的最爱,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教师讲故事就会受到欢迎。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喜欢直接读故事。在统编教材中,讲故事这一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二年级,重点是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讲述这种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开展讲故事活动,编者安排了多种讲述支架。如《小蝌蚪找妈妈》提供的是图片支架;《玲玲的画》是借助“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为支架讲故事;《大禹治水》是以关键句为支架讲故事;《小马过河》是借助几组关键词为支架讲故事;《蜘蛛开店》是以示意图为支架讲故事。在具体讲述中,学生可以对故事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

与讲故事比,详细复述可以用在故事以外的叙事性作品中,也可以用来复述应用文。在统编教材中,详细复述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复述故事”,并没有强调“详细复述”。在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中,编者安排了表格支架和图文支架,指向的就是详细复述。

三、探索教学价值

统编教材中的讲故事和详细复述属于安排在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承载的教学目标各异,具有不同的教学价值。

讲故事属于“表达与交流”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一种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的训练,它与口语交际的区别在于有“底本”。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讲课文中的故事,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积累文本语言。

详细复述是最基本的复述形式,可以检测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效果,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也是检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式。

总之,对于讲故事和详细复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区别对待,又要重视二者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能够共同发挥的价值,使二者能够形成合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编者课文内容学段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编者语
编者语
编者语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