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角色演一演”训练策略

2023-02-10 04:37孙子仪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本活动能力

孙子仪

分角色演一演是统编教材在低年级故事类文本中安排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分角色朗读比,分角色演一演除了更强调角色意识外,还需要表演者具备演的能力,运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再现文本故事内容。可见,分角色演一演在语文教学中承载着独特的任务与目标,值得教师重视并认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分角色演一演中获得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训练学生基本功

统编教材中分角色演一演的训练要求第一次出现在一年级下册的《小壁虎借尾巴》中,虽然是选做题,但是教师要抓这一具有新鲜感的训练形式,组织学生尝试分角色演一演,让学生从中明白开展分角色演一演学习活动,需要经历的具体学习过程:首先对文本故事要做到十分熟悉,其次要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之间的互动情况,再次需要关注人物说了些什么和怎样说的。这些都属于分角色演一演的基本功训练要求。

一是熟读文本故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分角色演一演适合在课文内容学习完成之后进行,这时学生对文本故事基本上做到熟读成诵了,演起来不需要为人物此刻会说什么而分神,可以专注动作、神态与语言的配合,把角色演好。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读好文本故事,防止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凑热闹,进入角色时却说不上话或者出现卡壳的情形。

二是关注重点词句。在分角色演一演训练的故事中,人物之间都少不了互动对话,这是分角色演一演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读好对话部分的内容。尤其在训练学生读出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时,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读的是课文原文;然后教师读提示语,学生读对话的内容;最后由学生读对话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分析与思考:这一提示语中哪个词语有提示作用?提示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一提示语,你能不能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读出句子的意思来?由此可见,对重点词句的关注,训练的也是分角色演一演的基本功。在这些训练演一演的基本功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都获得了提升。

二、训练学生合作力

在语文教学中,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组成多样的学习共同体,深入探究共同面对的问题,获得共同的提高。在分角色演一演学习活动中,一项重要的训练就是互相合作的能力。那么,教师在分角色演一演活动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合作力呢?

一是分清职责与所演角色。分角色演一演活动,不是学生之间随手指一指谁演什么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在学生组成的合作团队中,先要解决的分工是导演、编剧、提示员等剧务问题,然后在角色分工上需要充分认识到:一是角色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尤其是故事中有些人物的言行学生不喜欢时,这样的角色学生一般不愿意演。如《狐假虎威》中,学生一般喜欢演老虎,不喜欢演狐狸。二是角色虽然有主次之分,但每个角色都很重要,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演好。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为后续合作演一演打好基础。

二是自主演练与合作演。在分角色演一演活动前,每个学生对文本出现的所有角色都要进行准备,可以自己演练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言行举止,然后看看自己喜欢的角色和适宜演的角色是什么,在相应的角色上多下一下功夫进行准备。在小组分配角色时,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服从导演的分工,不可以固执己见。在小组合作演一演时,学生不仅需要演好自己承担的角色,而且需要注意与其他角色之间的配合,必要时还要帮助同伴把角色演好。在演一演活动中,各个小组的成员互帮互助,才能共同提高,形成合力。

三、训练学生表演力

开展分角色演一演活动,教师要注意低年级学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基于此,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人人参与演一演,不代表学生都会表演;即使是简单地表演,学生也要经历学习和训练,表演能力才能够获得提高。

一是在学练结合中提高。学生不是天生就会表演的,从读课文到表演之间的距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是一步就能跨过去的,需要学习与训练相结合。如《青蛙卖泥塘》中的“吆喝”就是一个很关键的表演,学生需要进行反复训练才能演好。教師可以引导学生学一学平时见到摆摊卖货物的人的叫卖,再练习青蛙的叫卖;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比一比,谁的吆喝更像一个人在叫卖自己的东西;让吆喝得有特点的学生介绍自己的表演心得,指导其他学生像模像样地吆喝。就这样,教师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训练,互相比较,互相配合,不断提高演一演的能力。

二是在交流评价中改进。分角色演一演作为一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必然要经历“练习——展示——评价”的过程,教师将评价嵌入练习的过程之中,随时帮助学生纠正表演中的不当之处。低年级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交流评价,需要教师进行指导:首先说演得好在什么地方,即使整体上演得不够好,也需要指出哪一点演得好,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演一演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在指出对方不足时,最好能够自己演一演与之进行比较,既让对方心服口服,又让对方有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学生学会了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通过评价提高表演能力。

四、训练学生转化力

低年级学生表演的转化力实际上是指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也就是能够将本次分角色演一演活动中学习的方法与技能成功地运用在教材安排的下一次训练中。

一是从演片段中学习。分角色演一演学习从片段开始,这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时采用的方法。教师选择课文中适宜表演的片段,模拟导演对学生饰演的角色进行说戏,然后指导学生站位、表演、评价,并引导学生总结片段表演的方法,便于学生迁移运用到其他片段或整体故事的表演中去。

二是组建课外兴趣小组。教师可以将表演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组成课外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分角色演一演活动,让分角色演一演成为学生有感情朗读训练和讲故事训练的助推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分角色演一演是低年级故事类文本教学中的训练形式,学生在进入中高年级后,可以以此为基础,将其升级为课本剧的创编与表演。

猜你喜欢
文本活动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