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路径探析

2023-02-10 04:56姜玉侠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鲜感统整要素

姜玉侠

语文要素是贯穿整个统编教材的一条明线,编者将必备的语文知识、技能、方法、策略以及习惯等内容,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在不同单元、不同册次的教材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瞻前顾后,前后勾连,以统整的意识把课文纳入单元中思考,把单元融入学段中观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地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一、从“质疑”到“释疑”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去思考,去运用,经历从“质疑”到“释疑”的过程,才能逐渐形成对某一语文要素目标的整体建构。

以提问策略学习为例,在低年级教学中,学习问号和问句时,就包含了初步的提问方法学习,只是没有被提高到阅读策略的高度加以认识。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提问策略单元学习,要求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对课文进行提问,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从中确定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引导全文学习的主问题。学生初次集中学习提问的方法,开始提出的问题多是对内容进行质疑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提出一些指向表达和感受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时的思考角度发生变化,带动思维发展。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提问策略。对此,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试着”上,也就是让学生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二、从“得法”到“用法”

统编教材中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既是语文学习的目标内容,又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方法、技能。因此,教师在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时,就要看学生有没有把所学的方法有效迁移运用到学习中,经历从“得法”到“用法”的过程。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显然这是属于在课文中学习语言的要求,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通常是因人而异的,既可以是读起来有趣味、很好玩和没有见过的事物,又可以是很特别的构词构句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关注”的学习要求中,一是指向发现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二是需要思考新鲜感是从哪里来的,三是思考自己在表达实践中能不能用上这些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就是一个从“得法”到“用法”的过程。学生初次学习这一语文要素时,以“得法”为主,经历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为在表达实践中运用打基础。在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和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安排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进一步学习语言方面的要求——“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在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出现了“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这样指向语言学习与运用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的要求更高了。

三、从“勾连”到“统整”

在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作为一条组元的明线又分为多条细线贯穿在不同册次、不同单元中。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前后勾连和统整的策略,才能使不同的线索变得清晰。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故事学习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适用于学习故事性课文。这样的方法在三年级下冊第八单元中已经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进行了铺垫;在后续的学习中,还有进一步提高,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神话单元时,教师要采取从“勾连”到“统整”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掌握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对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落实,需要具有定位的意识,这样才能在前后的联系中不缺位、不越位,形成扎扎实实的有效训练。

猜你喜欢
新鲜感统整要素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