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大人”下岗记

2023-03-21 16:26王培芝张素萍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间违纪大人

王培芝 张素萍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低年级孩子不管大事小情都喜欢“告状”,即使一件小事,也会围着你,小嘴巴一个劲儿地说个不停。为了不让“告状”的孩子失落,每次我都会认真倾听事情缘由,细心为他们“断案”,常常是几句简单的安慰话语就让孩子们满心欢喜。我跟孩子们开玩笑说:请叫我“包大人”!

最初,“告状”现象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觉得“告状”是低年级孩子的年龄段特征,等学生大了、自己能处理问题了,“告状”的自然就少了。可升入三年级以来,这种现象不但没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几乎每个课间都会接到多名学生的“投诉”:某某同学骂人;你踩了我一脚、我打了你一下;某同学说话不文明;某某不听小队长管理……被告者大都集中在几名同学身上,L同学最为严重。

L同学最近不但经常违纪,而且脾气暴躁,大吼大叫,像变了个孩子。我想,以前L同学虽然比较调皮,但违纪、不讲文明现象不算严重,跟他谈谈话还是会听的,这阵子出现反常现象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跟他家长进行了沟通交流,原来他妈妈最近换了工作,晚上很晚回家,甚至回家后孩子就睡了,爸爸脾气又很暴躁;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心理焦躁,违纪现象也多起来。针对孩子在校的表现,我及时跟孩子父母沟通,让大人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他父母知道了孩子在校表现后很内疚,态度诚恳,愿意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孩子父母工作做通了,我又从L同学这里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让他回家搜集讲文明、讲礼貌、互帮互助的小故事,在课前分享给同学们听,看出来孩子很期待每节课前的小故事分享时刻。这孩子虽然调皮,但数学学得不错,我就鼓励他给同桌当小老师,他很乐意帮助同桌。时间长了,L同学违纪现象极少了,课后经常跟我说说悄悄话,分享他跟爸爸妈妈的温馨欢乐时刻,看到孩子的变化,我很欣慰,“违纪小魔王”变了。

L同学现象提醒了我。刚开始我认为孩子之间的小矛盾不是什么大事,虽然耐心地给他们调解,但是方式很简单,让他们友好地握握手,拥抱一下;或者说一句“对不起”“没关系”,一般就解决了。但我发现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刚给他们把矛盾调解了,下一个课间又来“告状了”。我犯愁了,反思我这自诩的“包大人”,以前光顾着断案打官司,而没关注问题的根源,所以“告状”才屡禁不止。

“教育工作中没有小事,最好的教育工作是不可忽略细节与小事的。”为此,我召开了专题班会,全体同学出谋划策解决课间“告状”问题。孩子们一致认为,同学之间都互相宽容、讲礼貌,即使有点小摩擦,互相体谅一下,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是呀,班集体的力量在于团结,班集体的温暖在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班集体的凝聚力体现在理解、宽容上。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先从文明礼貌用语这方面加强教育,提倡学生多使用礼貌用语、体态语言,并经常性地加以引导、提醒,大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班级语言环境。

同学们热情很高。课堂上小组讨论发言时,孩子们都会用上“请、谢谢”等。课间活动时,孩子们自己也尽量用恰当的文明方式来化解一些小矛盾。这些好现象,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一段时间之后,班级语言文明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偶尔还有个别同学有不文明语言和行为,但比起之前,明显少了。告状的孩子少了,主动来找我谈心的同学多了,班级的凝聚力强了。我这“包大人”理所当然下岗了。

短短的几句文明用语,竟然帮了我的大忙。我们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涓涓细流、默默奉献。教育就是阳光,用心维护,持续提供热量,就会温暖孩子们的心田、普照他们的一生。

猜你喜欢
课间违纪大人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如果没有了大人
高中体育专业生的违纪心理分析
官员三类形式办喜酒算违纪
加强违纪大学生心理关怀的途径探析
快乐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