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吉林省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2023-03-21 16:26吉林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选科科目吉林省

任 凯 (吉林师范大学)

一、吉林省新高考改革的落实实施

吉林省自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高考改革。在此之前,吉林省于2020年正式施行新课程、启用新教材,完成了新旧教材的更迭。在如此紧密的时间内,学校及教师等需要针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方案,可谓是面临一个巨大挑战。

(一)新高考考试形式及科目变化

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是改革后的新考试形式。合格性考试包括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学习科目;选择性考试是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优势、理想以及其他条件,在首选科目中必选一门,在再选科目中自选两门。取消文理分科是此次高考改革最显著的一点。新高考实施以来,遴选出两种“6选3”选科模式。吉林省新高考选考模式采用“3+1+2”模式,即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为首选科目,再从剩下的政治、生物、化学和地理中选择两门为再选科目。

(二)新高考考试时间及成绩构成变化

吉林省每年安排在上下学期末统一组织两次合格性考试。学生完成必修课程后方可参加合格性考试,最终成绩不显示具体分数,只以“合格、不合格”给出结果。选择性考试于2024年开始实施,每年组织一次,和六月份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

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原始分均是一百分为满分,其中首选科目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再选科目按照等比例转换办法,以等级转换分换算后再计入考生总成绩。

二、新高考政策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学校层面

1.根据学校条件与学生状况,合理划定选科时间

确定选科时间影响着后续走班制的开展。高一学年的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基石,有一定难度,需要地理教师花费较长时间去讲解。假如学校让学生在高一下学期便开始选科的话,学生对地理学科还没有形成确切的认知,面对晦涩难懂的知识有可能会衍生出畏惧感,在高二下学期确定选科的话,又不利于进行地理备考等问题。过早或太迟都会影响到地理教学的效果。因此,在高二上学期入学时完成地理选科最为合适。

经过一暑假时间的凝练,此时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也能够理性地做出选择。

2.选择合适的走班制模式,制定高效的管理制度

高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易冲动,自制力较差,走班制的实施必然会滋生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制定有效的签到签退制度。目前常见的走班方式主要有“小走班”“全走班”“不走班”三种模式,这三种走班方式各有优点和劣势,不同省份地区学校理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走班方式。根据吉林省选考模式,各学校进行“小走班”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学校先把三门选考科目完全一样的学生组成固定班级,再把其中两门选考科目一样的学生组成一个行政班,另外一门科目实行走班教学。“小走班”模式减轻了学校排课和管理的压力,能更快更好的组织开展教学工作。

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吉林省初中学生在初二会考结束后就不再继续学习地理课程了,导致一大部分学生在刚进入高中进行地理学习时感到吃力。学校应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的地理初高中衔接校本教材,以此来帮助新生能够顺利适应入学后的学习生活。在落实实施新高考之前,教师们应群策群力,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编写出初高中地理校本衔接教材,梳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异同。

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是对高中地理课堂知识点的补充、增幅,也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更加贴近于生活,加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其成绩。

(二)教师层面

1.教育理念的转变:素质化教育

教师作为此次高考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应积极主动研读新高考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厘清新旧课标的异同点,分析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改进教学。吉林省新高考已经全面展开,地理教师应跟上步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从教授知识的角色,变为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新角色。

2.教学方法的改进:多元化教学

地理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知识需求,理解不同学生间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为本,把教学重心定在学生的“学”上。地理教师应在教师讲授法、演示法基础上配合问题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调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地理的大功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教学手段的革新:现代化技术

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灵活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改进方式。在应用现代化技术教学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地理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众多相关的现代技术手段,丰富地理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地理教学效率。在现代技术帮助下,学生对地理知识会有直观认识,对地理内涵会有深层理解,会得到更大的收获。

4.教学主体的变化:以学生为本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部分,教师通过讲、写等方式输送课本里的知识,学生消化吸收。为实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诉求,教师应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指引学生兴趣学习、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部分。地理教师可以尝试应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的方式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罗列出重难点,在课堂上同学之间或者与老师相互交流,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教学要求。

5.开展实践活动,达成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是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固有的课堂教学只能把部分地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局限的教学条件无法完成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因此,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下发不同的研究课题,利用周末和寒暑假闲余时间,带领学生去本地区或者周边城市进行研学旅行活动。

6.线下教学为补充,教学软件作桥梁

走班制教学下难以保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可以通过拉微信群的方式来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纽带。如果条件允许,开发出相关教学软件或者平台更是不错的选择。地理教师组可以合力设计并制作微课程,微课程包括导学材料、课前作业、课后作业三部分,在导学材料中,教师可以事先录制各章节的重难点知识供学生自主学 习,课前课后作业也会在学生提交答案后呈现对应的解析。由于走班制的弊端,教师和学生在下课后很难有交流时间,部分学生也不好意思在微信群里发话,微课程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猜你喜欢
选科科目吉林省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