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灵动课堂教学中活动单的设计依据与特色

2023-04-05 03:05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710038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铺垫新知交流

赖 娜(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 710038)

当前,以生为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做得比较有成效的就是山东的杜郎口中学。2012 年开始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摸索实践,形成了“以学定导,多元互动”的灵动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理念、教学模式、实施法则等(以下简称“灵动课堂”)。灵动课堂的原动力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抓手”,它是灵动课堂中知识内涵与外延、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核心素养发展的显现基地。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所以,结合学情与教材编写优质活动单就尤为重要,课堂上学生根据活动单上呈现的知识层次与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活动,达成发展目标。多年来,在活动单设计上,教师们下足了功夫,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念。

一、 理念依据

1.依据灵动课堂理念

陶行知先生要给儿童“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多学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多干一点高兴干的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上去扩大视野。依据“六大解放”思想,教师们实践凝练形成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以学定导,多元互动”的灵动课堂教学理念,一让学生的头脑灵动起来,启发他们勤于思考;二让学生的双手灵动起来,促使他们勤于动手实现自己的想法;三让学生的眼睛灵动起来,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洞悉本质的能力;四让学生的嘴巴灵动起来,创设表达交流争辩的机会深化理解;五让学生的学习空间灵动起来,以课为点,知识成线,延伸探究至社会、自然乃至宇宙这个大的学习空间视野;六让学生学习的方式灵动起来,让他们慎独、合作、交流,思辨。

2.立足教材理念

实践中,我们立足北师大版《顺应孩子的天性的一套教科书》的理念:将思考、分析、与提升体现其中,把情境还给孩子,让孩子提出问题,从这些问题中选取能够体现学习目标的重要问题,鼓励学生探究,然后交流分享,在分享中促进学生反思、提升,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这与我们课改理念如出一辙。

二、 模式要求

灵动课堂主要围绕“四学三导两展示”开展,在设计学生活动单时,教师紧密结合具体模式要求设置内容与板块。

1.四学

灵动课堂的“四学”,即学生在课堂上要开展独学、对学、群学、评学四种学习方式。

独学,就是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独学时,学生需要借助活动单,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复习铺垫或基础问题。精心思考,独立探究习得新知,标注难疑点,待后边环节中交流突破。

对学,指同桌间自由结对,同学间合作学习,留时间交流独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对子间沟通共同留机会。

群学,组内同学交流完善认知,如果存在不同看法,不能达成共识、或有新发现,可以收集起来,在班级展示时交流分享。

评学,是班级大展示时,全班交流小组间学习情况,解决疑难,点评、质疑和补充,互通有无,统一认知,共同提高,也是教师引导梳理的最佳时机。

2.三导

灵动课堂要求教师所起的作用不是“教”,而是“导”,具体就是引导、相导和疏导。

引导,就是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下,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跟进指导,可以是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问题,也可以是针对全班同学的共性问题,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发生与发展,重在把握学习走向,课堂进程。

相导,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巡视时,如果发现学生遇到疑难或认知冲突争议及时进行点拨,重在指导知识的探究引导上,以学定导,及时跟进,鼓励和帮助学生继续探索。

疏导,就是全班展示充分交流后出现的争议问题,以及知识应用与关联界定不清楚时,教师进行整体疏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体系,完善知识生发结构,达到学识融会贯通,能够深入浅出。这一疏导重在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完整体系。

3.两展示

灵动课堂的重要特色就是课堂展示,主要包括“组内小展示”和“全班大展示”,课堂展示也就是学生学习情况交流,可以是收获,也可以是疑惑,还可以是新发现。在这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质疑或补充,就像一场探究真理的辩论赛。

组内小展示,是为学生提供独学、对学的学习情况交流平台,也是教师收集学生自学难点的时机,组内同学学习疑点在这里暴露,此时可以在小组内帮同学解决独学、对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带着争议进入全班大展示中。

全班大展示,主要让学生进行认知大碰撞,教师进行知识梳理与学生完善认知体系的平台。

三、 设计策略

立足数学特点进行数学灵动课堂实践研究,起初,教师们也是举步维艰,但凡经历过课改的教师都会有所感触。灵动课堂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根据理念依据模式要求编制出小学六个年级的全册活动单,并进行了实践修订,提炼出以下活动单设计有效策略。

1.“精”“新”铺垫,让新知顺利迁移

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身边生活,有一定的系。新课探究时,找准知识的生发点可以快速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点、思路与方法经验等,促进知识与方法的迁移。铺垫任务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构建,精准进行新知探究路径铺垫,做到“精”“新”设计。

(1)新知铺垫内容要精

当新知处于某知识体系中的阶段目标时,了解学情为新知设置学习衔接就可以顺利导入学生主动学习路径。目的是找准新旧知识间的链接点,沟通新知与已有认知体系之间的联系,依据重难点精心设置典型问题进行铺设,促使后续学习活动进行能水到渠成。

例如,在教学“认识正负数”时,首先复习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表示相反的两个量时就会直接迁移用温度的表示方法,引出对正负数的学习与研究。如果直接让学生探究,他们可能发现很多方法,可能会出现重复教学现象,影响教学效率。在教学前一课“温度”时,学生已有过优化符号的过程,此时复习只需帮助学生回忆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的方法,以便直接应用到其他相反意义量的表示方法上,接下来集中全力去探究正负数的意义。此时的复习铺垫为学生学习新知抛好了“锚”,打好了“桩”,架起认知桥梁,使整个复习与新知浑然一体,及时切入主题学习。

(2)组织形式要“新”

新知铺垫的形式要新,这里的新是要创新多样。如果只是单一地开展解题复习,学生多半会失去学习乐趣,长此以往也会有厌烦情绪。教师可以采用谈话、影视图素材分析、问题导思、讨论、竞赛等能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情绪的方法,使学生在启发中探究学习。

【案例分析】在设计《认识中括号》一课活动单时,教师是这样设计铺垫的:

直接板书:18 2 3 6 =18

问:这是什么意思?

生:填上合适的符号使等式成立。

师:对! 你们可以吗? 试试看。

完成活动单新知铺垫:

挑战1:填上合适的符号使等式成立。

18 2 3 6 =18

挑战2:18 2 3 6 =81这样你还行吗?

挑战3:18÷2×(3+6)=1 现在我只改变结果,还能添上什么符号使等式成立?

这样环环相扣,设置挑战任务,使学生复习了混合运算的顺序与小括号的作用,更使学生逐步发现中括号出现的必要性。这样的导入环节让学生从挑战情绪中产生积极思维,在探究新知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乐学情绪与推理思维。

2.梯度分化任务,让自主学习得心应手

灵动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结合学习任务单的辅助教学,创设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设置自主学习任务时,我们考虑到知识生发规律,结合具体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探究内容进行层次分化,使学生顺其自然地参与探究活动,充分留给学生操作空间,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利用活动单导学,让学生成长可视化,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

3.引发难点争议,交流辨析出真知

认知心理学家发现,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强化学生注意力,凝聚思维焦点,使学习活动丰富与深化。教师设计活动单时,通过布置合作交流任务,挖掘新旧知识间、易错疑难处、理解分歧点等问题,设置认知冲突;也可以启发学生创造问题串引发争议,使学生深入思考,在组内或班内辨析,引起组内争议,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辨析中明确认知。

【案例分析】在“温度”中,设置了以下问题串:

合作交流,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温度计,说一说。

1.0℃是零上温度吗? 0℃是零下温度吗?

2.把0℃、零上温度、零下温度进行排序:

( )<( )<( )

3.从0℃向上看温度怎么变化? 从0℃向下看温度怎么变化? (借助温度计)

4.怎样比较零上温度的高低? 怎样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 (借助温度计)

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这四个话题,统一结论,并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点拨疏导,让难点在争论辨析中得以突破。这四个问题串,由浅入深使学生辨析领悟出“0℃、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关系,由表及里逐步掌握比较温度高低的方法。

4.分层检测,拾级而上促进素养提升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教师在活动单中设计了当堂检测任务。从基础练习、应用练习到拓展提升,分层呈现每一课学习的重、难点,逐层检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也是教师了解学情,为针对性梳理点拨提供依据,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总之,活动单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一个“抓手”。一份好的学习单,要求教师结合学情对知识进行科学、合理分解,再进行系统、精炼呈现。应切准学生做题误区,题目精,利于学生自学操作,让疑点难点在辩论中达到深化,让重点难点在独立检测中达到强化,最终让小学数学课堂灵动起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思维的体操,使学生思维灵动起来。

猜你喜欢
铺垫新知交流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我的年度汉字
——宅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出 气
下雪了
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铺垫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