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家庭体育教育指导探索

2023-04-06 07:11刘晓丽吴志建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互联网+

刘晓丽,吴志建

(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引言

2014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发布文件聚焦运动处方。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突出强调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1]。大健康背景下,国家对运动干预在非医疗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2]。2019年7月,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公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的机制,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和监管[3]。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提升到国家层面[4]。面对新形势、新思想,对各级政府、家长、学校、社会提出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提出由政府牵头培养高度专业的指导人员,但由于时间短、尚无完善培养机制、运行模式等原因,实现专业人员指导家庭教育还存在一定困难。家庭体育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幼儿阶段,可以把家庭体育教育作为落脚点,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基本实现全面覆盖[5]。要抓住通过互联网技术促进家庭体育教育发展的机会,本研究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对家庭体育教育进行指导。

一、家庭体育教育概述

(一)家庭体育教育含义

家庭体育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家庭体育教育是指父母对未满18岁的未成年子女进行以运动为主的各种教育;广义的家庭体育教育是全生命周期的,不同的阶段都存在不同的家庭体育教育[6]。

(二)家庭体育教育理论解析

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家庭及存在于家庭中的子女与家长间的相互关系,是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的第一所学校[7]。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对个人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们心理资源和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家庭体育教育发展对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并且有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实现。现已成为发展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的重要手段[8]。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深入实施,社区体育生态化环境对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意识、体育价值观念等的引导和熏陶,体育运动健康促进的理念逐渐从“体育增强积极身体活动”拓展到“体育创造积极的社会系统”[9],也为家庭体育教育理论提供了新思路。

二、互联网对家庭体育教育的挑战

(一)互联网占据大量时间成本

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有网络购物、获取知识等一系列便民服务,但也会在网络冲浪、聊天、娱乐视频、网络游戏中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家长都无法抵抗这种诱惑,更何况孩子,他们更可能沉迷网络游戏、短视频等。更有甚者,为了取得网络游戏的胜利,不惜投入大量金钱、时间、精力,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下降,甚至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长要规避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二)互联网阻碍家庭成员间的交流

沟通交流是家庭教育的基础,积极有效的沟通能够营造和谐、融洽、友好的家庭关系。然而,有些家长沉迷于网络世界(游戏、短视频),无论在家休息,还是出门在外,总是机不离手,不停地在网络上冲浪。这样的行为也会对学生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1)短视频的快乐总是短暂的,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不利于精神集中。(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网上冲浪行为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性和跟从心理,自律性也难以养成,甚至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也会下降。(3)沉迷玩手机严重阻碍了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交流,造成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缺失。

三、家庭体育教育的现状

(一)社会和学校对家庭体育教育缺乏合理认知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就指出: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10]。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再次指出:当前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美育、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相对缺乏、课业负担偏重等问题[11]。然而“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线下减负、线上增负”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家庭体育教育指导服务严重缺失

据调查发现,幼儿园、小学、中学体育锻炼方式多种多样,课余体育项目训练队基本实现项目全覆盖。“双减”政策之下,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育,大多数父母都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体育的育人功能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除了学校体育教育外,家庭体育教育同样重要。然而,只有少部分家长知道如何指导孩子进行体育教育,大部分家长缺乏家庭体育教育指导意识和正确的指导方法。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发现,学校虽然安排了相关的家庭教育专家讲座,但缺乏家庭体育教育的专家讲座,没有体育相关知识,另外,学校讲座安排时间也与家长上班时间冲突,家长很少有时间参与活动[12]。因此,为了加大家庭体育教育的宣传力度,需合理安排讲座时间。

(三)体育教师的家庭体育教育缺乏细致的指导

改革体育教师的观念,从传统的只负责在学校带学生锻炼的观念,转变成负责学生全生命周期的锻炼观念。为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师需重视家庭体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学生锻炼行为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在学校带领锻炼,同时还需要家长在家带领孩子进行锻炼[8]。《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制定与实施,充分肯定家庭资源可有效补充学校教育资源,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更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由于观念模糊,体育教师在家庭体育教育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导致失去很多教育机会。家长和体育教师都是学生教育的主体,没有从属关系,不应出现家长服从体育教师安排的现象。体育教师应指导家长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使其掌握体育教育的手段,达到体育教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逐步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四、“互联网+”背景下家庭体育教育的指导方式

(一)线上开展系列讲座

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孩子成长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但也带来许多机遇,如利用网络视频可重复播放的功能,解决因时间冲突无法参与学校开展的家庭体育教育培训问题。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对于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多种渠道传播的信息,家长要学会分辨信息的正确与否。然而,大多数家长以没时间、没耐心为由,在网上简单检索,然后教学生体育锻炼,这是不正确的。学校可利用线上平台如腾讯会议,邀请体育锻炼专家宣传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并录屏供家长学习,简单方便。同时,学校和家庭可建立体育锻炼平台,定期发布锻炼方法,讲解动作技术规范。该平台还可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宣讲,让家长进一步重视家庭体育教育,了解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学校体育教师可每周讲解与家庭体育教育相关的知识,并为家长提供发言平台,了解和解答家长的疑惑,如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依托互联网平台,以专家宣讲为突破点,以培训家长家庭体育教育为目的,搭建线上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家长提供家庭体育教育信息,为家庭体育教育指明前进方向。

(二)录制家庭体育教育微课视频

学校体育教师团队可将家庭体育教育相关内容录制成视频,以短视频的方式发送到微信群、QQ群等信息获取渠道,让家长进行学习。短视频的录制与传送让家长直观地理解家庭体育锻炼知识,并伴随体育教师指导。同时,还可通过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家庭体育教育知识,让广大家长了解家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家庭体育教育方式。短视频录制强调理论知识与可操作性的技巧,以及促进学生体能、身体健康发育的体育锻炼方式方法。

(三)专项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培养专业人员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同理,家庭体育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也需要专业化的培训。首先,要建立家庭体育教育指导服务的管理者队伍。其次,要根据国家要求开展家庭体育教育指导服务者培训。最后,以实践检验家庭体育教育指导服务者的培训效果。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家庭体育教育指导进行专业化培训可提升家庭体育教育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应鼓励体育教师参与国家举办的专项培训活动,并获得结业证书,方可上岗指导家庭体育教育。由国家牵头,联合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专家学者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同时制定家庭体育教育指导者考核指标,逐渐培养统一、规范的家庭体育教育指导者。

(四)与第三方平台合作

搭建高效安全的网络体育教育平台,帮助家长随时随地获取与家庭体育教育相关的各种知识。对幼儿、儿童家庭体育教育来说,家长与孩子共处的时间长,一定要重视家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巨大优势。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共同搭建家庭体育教育平台,同时减少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搭建合作平台,可将家庭体育教育常见的问题和建议发布在平台上,向家长介绍对应的解决办法,同时可将孩子的锻炼视频发布在平台上,多方检验家庭体育教育成果,并及时给出反馈和改正意见。在此过程中,改变家长的观念,使其重视家庭体育教育,从内心深处接受家庭体育教育内容,为孩子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家庭体育教育指导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也是现代化发展的新型事业。根据互联网在家庭体育教育中的困境和家庭体育教育的现状,提出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专家讲座、短视频宣讲、专业家庭体育教育指导培训、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等方式,促进家庭体育教育的开展。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互联网+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