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创业探索

2023-04-06 07:11希从芳董玉梅字淑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双创毕业生生物

希从芳,董玉梅,字淑慧,林 春

(云南农业大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2022年的毕业生人数已突破千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毕业即失业、后就业的严峻就业问题[1]。基于新时代、新农科的“双创”背景,国家对大学生教育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此,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结合云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及专业认证的需求,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使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市场需求相吻合。更新“十四五”规划教材的使用率,加大对新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递进式创新创业强化实践培训、科学研究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创新、价值重塑、勇于实践,使学生具备勇于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从惧怕改变,转变为勇于求新求职、勇于创业,更新观念,以便更好地成为新时代的创新型大学生。

高校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源头,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言,大学生群体是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的主力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和发展速度[2]。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3]。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能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4]。一方面,我国每年有八九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应届毕业大学生,2022年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达到1 076万人,加上往届待业的学生和留学归来的学生,导致就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再次升级,需要就业的人数倍增。另一方面,经济大环境等外部就业环境整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复苏慢,部分行业不景气,消化吸收就业的容量下降,甚至一些正常的招聘程序也延后,导致滞留就业的人数骤然增加,国家虽然采取一些及时的举措,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创业难的问题,必须从高校、从专业这个源头入手。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校生物技术专业近6年的创业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促进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一、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创业现状分析

为了解近年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毕业生创业,对我校生物技术专业2016—2021年毕业生的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就业态势呈现上下波动的状态,2016—2018年的初次就业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到2019年开始下降。2020年就业率又增加到90%以上,原因可能是我国经济复苏,国家推出许多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增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2021年的就业率出现下滑,原因可能是全球经济不景气、我国经济恢复慢,大学毕业生出国求学或出国就业难,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学生和家长持求稳心态,希望初次就业在体制内的政府及事业单位,报考人数骤然增加,导致报名该方向的人数年年增加,岗位虽然也有所增加,但是增幅小,造成我校政府及事业单位就业人数下滑,近6年来在政府及事业单位就业的仅占7.30%。从2020年开始,升学人数大幅度增加,升学率迅速提高。可以看出升学成为生物技术本科生就业的主要方向。目前在国企和私企就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人数的47.30%,仍然是学生就业的最主流的方向。而自主创业的仅有12人,创业率低。为自由职业的毕业生几乎没有。调查发现,在创业早期就取得成功的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更少。

分析自主创业人才不足的原因。第一,我校生物技术专业虽然是一本招生生源,但是农村来源的学生较多,他们从小到大被灌输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思想,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动力、能力。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易形成思维定式,难以突破和改变自己,希望追求稳定和轻松的工作生活环境。第二,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有关创新创业的启蒙教育、课程训练或培训,致使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对创业认识不足,人脉、资源较为有限[5]。第三,毕业生认识存在误区,与社会接触少,对目标市场的了解少,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经验不足,无法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使创业停留于想象层面,创业举步维艰。第四,我校学生生源主要为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相对来说不如其他高校。家庭没有闲置资金供学生创业,加之若创业失败家庭及学生本人承担的风险比较大,学生不敢轻易尝试创业,这是创业人数少的主要原因。第五,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决定生物创新的周期长,原始的创新成果及产品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及资金,才能满足创新创业的需求。这些原因都导致我校毕业生创业较为艰难。

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生物技术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一门学科。我国从事生物技术相关产业的企业数量增加,规模逐渐扩大,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迫切需要专业能力强、实践操作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生物技术涉及科研、制药、食品、农业、环保等多个重要领域,虽为热门专业,但是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农业院校等几乎所有的本科和专科院校均开设该专业或相关专业,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就业率普遍低,就业压力大,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该专业人才培养,是近期本专业探索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重点。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新农科下的“双一流”建设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加强双创教育课程的开设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引进或聘请优秀的“双创”师资,面向生物技术专业各年级的学生开设与社会接轨的“双创”课程,从新生入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构建由学校、专业教师联合企业导师的新的创新教学体系。通过融合式教学理念的深入、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拓宽学生的创新就业视野。同时,促进校级专业核心课程积极进行一流课程建设,提高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的通过率,努力达到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科研型教学团队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配置,不断提升与完善创新课程体系,等时机成熟之后,再将“双创”课程列入必修课,不同维度的创新教学要与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才能实现创新创造创业融合、产业需求和科学研究与学生创业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6]。

(二)对学生的就业创业予以个性化引导

学校需要定期举办关于创业的讲座、论坛、社团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及敢为人先的氛围,培养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业的精神。教师进行引导式的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成为创新创业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倾听学生的想法、创意,鼓励并对其进行专业指导。实现从教到“育”,从管到“育”的转变。变“保姆式”服务为“自主式”提升,变“填鸭式”教学为“菜单式”自选,实行“选课导师+学业导师+创业导师”的个性化指导方式,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生命大赛”“挑战杯”“互联网+”“职业规划大赛”等形式的创新创业项目的辅导与实施[7]。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加入创业孵化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由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极端气候复杂多变,导致人们的工作方式、工作形态、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加之202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大学教育必须快速进行相应的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学校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参与的协同机构,加入孵化环节,形成更加注重产学研协同培养的学校、企业、学生多方积极参与的创新创业新格局,贯穿大学生人才培养教育全过程[8]。通过见习基地、大创空间、校企合作等途径,积极创造产学研一体的创业实践平台,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前积累创业知识,明确就业方向。在实训实践过程中,学生应提前了解工作岗位的特性,避免职业选择的盲目性,完善职业规划。培养创新创业思维与意识,提高其自身创业的思维活跃度,加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促使学生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业自信心及个人实践挑战能力,使学生愿意尝试创业,提升创业就业能力。

(四)构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在学生入学后就逐步开展优秀创业校友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想启发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信心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择业观。收集学生的求职需求,加快创业知识信息、择业创业的方法技巧培训;搭建国家、省级招聘网,开展就业政策宣讲会、企业HR进校园招聘会等形式多样的高校和政府及企业间的中介就业桥梁与招聘活动,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利用与优化互联网的“云求职、云招聘、云就业”开展线上和线下就业服务流程,缓解供需两端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针对不同学生,做好精神辅导,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提高创业主动性,全面提升求职能力,提高创业竞争力,形成学业规划与创业就业规划相结合的新局面;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式,学校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实行就业创业导师制,强化就业创业指导。积极鼓励学生拓宽视野,到城乡社区、乡村基层就业。针对低收入家庭、残疾学生等就业择业群体,尤其需要格外耐心和细致的指导,坚持“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帮扶政策,从求职心理辅导到简历制作及模拟面试,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提供有温度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为缓解就业压力,教育部门和学校还相继出台许多灵活的措施,为毕业生的去向提供多重选择。从2020年开始,教育部特别为未就业毕业生出台了如第二学位扩招等更为灵活的就读就业政策,毕业生在就读第二学位期间可以报考研究生或继续找工作,不仅缓解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还为社会培养了复合型创新人才。2022年3月,教育部要求高校的书记、校长、院长亲自帮毕业生脱岗就业,走访相关用人单位,拓展更多适合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充分挖掘就业岗位,最终完善多途径的创业就业的系统服务平台建设。通过“聚多方力,架就业桥”,多措并举,助力大学生走稳就业路,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创业目标,提高学校就业创业率。

结语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区块链建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最好时机。新农科、新工科教育已经开始紧扣当前全面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大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责任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造就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力、能回到农村引领农业农村智能化发展、知农爱农的新型创新人才。只有在校阶段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以创业促就业,才能水到渠成地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猜你喜欢
双创毕业生生物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