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实现多赢探索

2023-04-06 07:11潘树林刘和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本科毕业毕业设计导师

潘树林,刘和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引言

毕业设计是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教学的最后环节,是反映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综合体。近年来,应用型高校由于大幅扩招,各方面条件无法及时跟上,导致部分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选题大而空、工程性差、图纸不符合工程标准、难度与深度不合适、内容陈旧、数据随意编造等问题[1],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热情与动力。为保证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质量,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从2021年起负责本地区本科毕业设计抽检工作。应用型高校对此非常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

为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促进就业,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国内应用型高校应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比例为60%~70%,有些学校甚至达到90%以上[2]。近年来,国内应用型高校纷纷探索毕业设计,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整体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涉及高校、校内导师、企业、企业导师及学生,当其中任何一方认为这种模式对自己毫无益处,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时,就会有抵触情绪,从而消极对待,使校企合作模式流于形式。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只有所涉及的各方面均有所受益,这种模式才能得到持续推进。

一、学校受益

我国当前本科院校有1 270所,其中大部分是在1998年后由专科院校上升为本科院校,这些高校承担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任,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些高校大多定位为应用型高校[3]。不同于研究型高校动辄百亿、几十亿的预算经费,应用型高校通常仅有十几亿、几亿的预算经费。应用型高校经费少,又要强化实践教学,用于本科毕业设计的生均设备及经费等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应用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校内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导师明显不够[4]。

笔者所在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是一所应用型高校,其前身是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为本科院校。学校充分考虑工科专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紧密,毕业生容易就业,学校升本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开设了一些工科专业。这些工科专业实践性强、建设经费投入多,学校财力明显不足。近年来,工科专业招生规模增长迅速,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幅增加。毕业设计条件差及校内指导教师不足,无疑会影响毕业设计质量。要解决此问题,校企合作是好办法。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现有各种平台如生产平台、检测平台、试验平台、技术平台等,设计、加工、检测、试验样品。不足的仪器、设备等可以通过校企共建平台解决,避免重复建设。学校聘请合作企业的高水平技术人员为校外导师,参与指导相关工科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

近年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围绕地方优势产业如钢铁新材、工程机械、节能环保、先进储能、现代农机装备、先进陶瓷等,与企业合作建立协同育人平台、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等。学校相关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条件得到大幅改善[1]。学校出台文件,在合作企业选聘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精湛的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导师,较好地解决了校内导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学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效果明显。应用型高校在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中受益较大,学校有动力主导推进这项工作,认真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并对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监督。

二、校内导师受益

近年来,为提升科研实力,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引进了大量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中,许多读完本科后紧接着读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这部分青年教师基础理论扎实,但往往工程实践能力较弱[5],他们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时,注重学术性,学生毕业设计主要对分析计算、模拟仿真等方面进行研究,其毕业设计的工程性较差,所绘图纸质量不高。建立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机制后,高校教师带领学生虚心向企业导师学习,并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下,熟悉企业产品特性、设计流程及生产工艺等,了解企业生产设备与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运行维护及操作管理等,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校企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国内高校教师十分关心能否获得科研经费,应用型高校教师也不例外。由中国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综合竞争力排行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竞争指数”可知,应用型高校教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比研究型高校较少,省级自然科学基金也是如此。自然科学基金聚焦基础、前沿、人才,注重创新团队和学科交叉,在这方面研究型高校实力远胜于应用型高校。对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教师而言,科研的出路是从事应用研究。应用型高校教师长期与企业合作,工程实践能力大幅提升后,承担工程技术类、产品研发类横向项目或各级研发计划项目相对较容易[1]。

应用型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后,其教学过程能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举例贴切,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校企成功合作获得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成果,这些成果可以转化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高校教师与企业紧密合作,利用企业资源,还可以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能提升校内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教学科研水平,校内导师受益无穷。校内导师要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与企业、企业导师协商解决各种问题,保证学生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并为深化校企合作关系作出贡献。

三、企业受益

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能否持续进行,企业的态度是关键。如果企业认为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对企业无益,反而有可能添乱,企业就不会有动力与学校合作,即使有合作也只是浅层合作,不会持续推进。笔者在长期参与校企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学校、校内导师与学生换位思考,促进毕业设计工作与合作企业相关工作紧密结合,企业能在多方面受益。

本科毕业设计与企业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紧密结合,企业能从中受益。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这部分工作可与毕业设计开题结合。高校学术文献资料丰富,学生认真查找相关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的同时,也能为企业产品研发可行性分析整理资料。企业产品设计可与毕业设计结相合,设计图纸绘制工作可由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完成。企业产品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进行如应力分析、流场计算、传热分析等复杂的分析计算,有时还需要进行编程、模拟、仿真等操作,这些工作可由校内导师指导学生完成。企业产品试验过程中,可由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工作。

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企业能受益。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企业能知晓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判断学生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可以择优留住毕业生,降低企业招聘成本与风险,减少二次培养成本[6]。一般民营中小型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较为困难,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后,企业可以与高校及高校教师合作,聘请参与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的高学历、高职称等高层次教师兼职技术研发人员,提升企业研发实力。为提升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学校需要经常与企业保持联系沟通,认真听取企业对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效果的评价与建议,利用学校资源,从各方面促进企业发展。

四、企业导师受益

企业技术人员在企业主管领导的允许与安排下,通常乐意参与指导本科毕业设计。企业技术人员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犹如师傅带徒弟[7],师傅要花费精力指导徒弟,徒弟也能帮师傅承担如整理资料、绘图、编程及试验等任务。为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学校会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导师以专题培训、合作研究、现场研讨、网络研修等方式进行集中培训或考察学习,同时学校还会按照校外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支付一定经费。为方便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做毕业设计。对于留在学校做毕业设计的学生,由学校提供条件,企业导师可采取驻校、巡回指导和远程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

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企业导师最大的收获是能提升科研能力与技术水平。一般企业技术人员专注于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或工程技术,没有精力系统深入钻研相关基础理论,很少发表科研论文。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涉及较为深入的基础理论或是复杂分析计算时,企业导师可以与校内导师充分沟通交流,共同探讨,企业导师的基础理论水平因此得到提升。基础理论水平提升能有力地促进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企业导师、校内导师与学生分工合作,总结毕业设计成果,发表科研论文,既能提升科研能力与技术水平,又有助于企业导师晋升职称及提高薪酬待遇等。

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企业导师参与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全过程,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评阅及答辩等。校内导师应主动与企业导师对接,尊重企业导师的意见与建议,一起完成相关指导工作。学生应尊敬校外导师,服从管理,主动按时认真完成校外导师安排的各项任务,并成为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的联系纽带。对表现优秀的企业导师,学校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学生受益

应用型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能使学校、企业、校内导师及企业导师受益,学生更能受益。

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能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设计采用校企合作模式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题真做,这样既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又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参与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校企合作能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工程素养和工程知识。学生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时,经常出现尺寸标注不规范,尺寸公差、形位公差与粗糙度随意标注等问题,企业导师会根据企业实际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精度与产品实际要求指导学生修改。设计零件选材时,学生只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企业导师会指导学生兼顾材料的加工性能与价格等。学生一般无法对材料热处理工艺进行深刻了解,撰写技术要求时仅提及工艺名称,而企业导师则会认真对待,指导学生一丝不苟编制零件热处理工艺。企业导师在长期工作经历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

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能促进学生就业。学生面对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查阅相关文献,开展调研,撰写开题报告,做好分析计算,绘制设计图纸,编制生产加工工艺,这是一个完整地完成企业安排任务的过程,相当于“预就业”。毕业设计时间长达半年,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即将要从事的工作,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协作意识、个人心理等方面做好准备,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快速适应角色转变,实现“零适应期”就业。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模式下,学生对合作企业的薪资待遇、企业文化与发展前景等有了充分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到合作企业稳定就业,并缩短见习期。

学生从事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所需经费可由学校、企业安排,也可从校内导师与合作企业的横向项目中开支,不会增加学生经济负担。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能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大部分学生都比较赞同这种模式,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有动力全面展现自身能力。

结语

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模式使应用型高校较好地解决了毕业设计条件较差及校内导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使校内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升。将毕业设计工作与合作企业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工作紧密结合,促进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企业能从中受益。企业导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能提升科研能力与技术水平。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能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应用型高校、校内导师、企业、企业导师及学生均需换位思考,积极协同持续推进这项工作,以实现多赢。校企合作模式将成为应用型高校未来指导毕业设计的首选模式。

猜你喜欢
本科毕业毕业设计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V eraW an g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导师榜
浅析本科毕业实习的现状及改进途径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