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美育”开辟学校美育工作新格局

2023-04-15 09:56刘洋北京市第二中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五育美育育人

刘洋 _ 北京市第二中学

学校合理利用环境美育资源,营造美育空间,将美育与学科课程融合,家校社多方合作,实现学校美育工作不断发展与完善。

1.以美立校

学校在建筑风格与环境设计上处处体现了“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以校园的主体建筑为例:色彩材质都延用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灰砖青瓦,与校址所在的胡同环境相融合,彰显了学校悠远的历史与深厚的底蕴。综合楼小庭院的设计更体现了对于传统建筑的传承:沿用四合院雕梁画栋的回廊设计并安放了长椅,学生可以在此小坐休息。摆放的钢琴、古筝等乐器,满足了学生在课余时间抚琴小憩的意趣。每到校庆、艺术节、读书节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时,小庭院被打造成师生艺术作品展示的空间,成为学校美育成果展示的窗口,实现了学习生活空间与美育空间的完美融合。

2.以美施教

美育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学校美育课程的实施与完善,离不开艺术课程、融入美学元素的各学科课程、实施课程的美育教师团队建设三个方面。

其中,打造一支能够实施美育课程、整合学科资源的教师团队是艺术教研组开展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加强美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借助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力,提升综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以美育人

艺术教育能够提升育美品质,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审美品德,社会实践是审美教育的有力补充。“家校社协同发展”的“融通”式育人,能促成“五育并举”的落实,拓展“大美育”理念下的学校美育工作的新格局。

学校通过社会实践、美育大课堂等活动,将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引入学校,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融入社会、回归自然、关注国情、体悟民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游历体验的过程中,守望传统、树立文化自信、开阔视野、放眼国际,形成“大美育”意识。

疫情期间,采用线上线下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云画展”平台上通过鉴赏佳作、体验线上创作、与当代艺术家“零”距离交流等相关审美活动,以艺术疗愈的形式关注身心健康,培养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树立积极面对困难的决心。在此期间开展的艺术实践活动紧密围绕“五育并举”的主题,推出以家庭为主题的系列审美活动,如家训家风、楹联等书法创作实践……

综上所述,在“大美育”为引领的背景下,学校美育课程需要挖掘场域资源,拓宽美育空间,打造“环境育人”的模式。借助学科融合,优化课程资源,探索美育课程新样态。依托“家校社协同发展”的“融通”式教育方式,使学校美育带动全人教育,实现“五育并举”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五育美育育人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