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如何能衔得住、接得好

2023-04-15 09:56寇京京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育人

寇京京 _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

幼小衔接要做到衔得住,接得好,就不能简单地做“拼盘”,把小学知识提前在幼儿园教授或者将小学课堂简单的游戏化,而应将其作为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工作来对待。

随着《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印发,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要实现“双向衔接”。2022年7月,秉承“指导意见”精神,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推出“入学预备营”暑期夏令营。夏令营以“多主题融合性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理念,以“实用技能”和“亲子共育”为抓手,从身心、社会、生活、学习四个方面引导儿童适应小学生活,发展自理力、专注力、学习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自我保护与危险识别的能力。面向即将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孩子,10天为一个营期,共招募98名儿童。夏令营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笔者将本次入学预备营的经验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希望对校外教育机构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提供一些启发与助益。

第一,幼小衔接要想衔得住、接得好,教学目标的界定是根本。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儿童处于主体地位,无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社会机构,都应将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引导教育活动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保障儿童健康发展。目前,幼小衔接工作最大的问题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究其原因,还是迎合市场需求,忽略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往往会造成儿童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片面发展容易错过关键期,同时也给小学教育增加了难度。

入学预备营不以提前教授小学知识为目标,而是立足儿童需求,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发挥潜能,引导儿童走向全面发展的良性轨道。

第二,幼小衔接要想衔得住、接得好,课程内容设置是重点。

幼小衔接领域的课程,没有国家层面的课程标准和明确的课程体系。但“指导意见”及两个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提供了如何做的基本思路。在“去小学化”的背景下,先要克服过度宣扬幼儿园仅强调“游戏”,小学只重视“学习”的思潮。其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手段等都是要细究的方向。

在入学预备营,生活化(即“一日生活皆教育”)、游戏化、体验式和探究式等方式的运用更加灵活。在一日流程上,让儿童提前适应小学的生活作息;在教室布置和环境搭建上,模拟小学课堂;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分科教学,让儿童接触不同的教师,建立上课、下课的概念。通过游戏、班会等形式,让儿童快速建立人际关系,融入集体,克服社会结构的断层。

第三,幼小衔接要想衔得住、接得好,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是关键。

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家长的教育焦虑助推了“小学化”,其幼小衔接教育观念及行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入学准备与适应水平。

入学预备营邀请专业教师开展家长讲座,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小衔接。讲座通过一线教师和儿童的实际经验,用数据证明“小学化”的危害。同时,让家长相信并接纳“去小学化”模式下的幼小衔接更有利于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社会、家长、幼儿园、小学等多方主体统一步调,为了实现大家共同的愿景而合作与努力。

第四,幼小衔接要想衔得住、接得好,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推进是保障。

从不同主体视域下看幼小衔接,家庭、学校、幼儿园、社会都是参与者。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和推进,教育回归育人初心。在“儿童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下,幼小衔接工作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保障各方的协同合作,共筑一致贯通的教育生态。在幼儿园、小学、家庭方面,教师主动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科学合理地参与衔接教育工作,发挥家庭教育的最大推动力。在幼儿园、小学方面,需要相关机构统筹谋划幼小教育重点与安排,精准开展衔接工作。在社会教育方面,转变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支持并鼓励具有科学幼小衔接理念的机构发展,优化学前教育事业的社会育人环境。

第五,幼小衔接要想衔得住、接得好,离不开有力监管。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备受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超前的教育无法给儿童带来持久的发展优势,甚至会遏制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损害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出台有力的政策与措施,开展规范的专项治理工作,对教育行为不规范、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校内外机构进行督查,建立健全幼小衔接工作督导评价制度,严格落实相关规定。此外,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明确小学和幼儿园在入学准备的责任与义务,调动小学准备活动中的积极性,为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的建立打下基础。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两个教育阶段或者两种教育机构的衔接,其内核是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如何健康、有效的衔接。在入学准备和适应阶段,要鼓励儿童自主去探索,构建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园、学校共同努力,不断优化活动模式。此外,对于校外的幼小衔接不应是简单的“一刀切”,忽视家长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儿童的教育与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努力。校外教育机构作为区别于校内机构的教育主体,是校内教育的重要补充,必须要把“育人”放在首位,把“儿童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作为教育的核心。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入学预备营课程体系顺应了“双减”背景之下的校外教育趋势,符合国家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要求,是校外教育机构在幼小衔接领域一次成功的尝试。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入学面试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