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助力教学高质量发展

2023-04-15 09:56王锡婷北京市第二中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育人学科情境

王锡婷 _ 北京市第二中学

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解决目前存在的作业数量过多、功能异化等问题,教育者需从源头入手,优化作业设计,切实促进教学提质增效。以语文学科为例,优化作业设计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作业设计应注重情境创设。作业本质上是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主学习活动。

真实情境有两种类型:一是真实的学习情境。其真实性基于设计者在作业与学科核心素养间搭建的有机联系。设计者依托教材单元、课文等资料,或整合提炼专题、概念等重点,借助情境通过作业任务使核心素养“落地”。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提炼具有典型性的经验,完成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从而获得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二是真实的生活情境。语文反映现实生活,生活促进语文发展。诸如结合卡塔尔举办世界杯足球赛等时事设计写作练习。

第二,作业设计应关注思维发展。有质量的作业不应仅停留于知识复现,思维发展是作业设计的关键。

优秀的作业设计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语言的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升往往与思维活动紧密勾连,完成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思维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教师亦应有意识地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发现并发展、完善自己擅长的思维方式,针对学生相对薄弱的思维方式或有难度的高阶思维亦应进行有序的训练。

第三,作业设计应指向联系建构。学生的学习依学段展开,体现学段推进的时间顺序显露于外,展现能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轨迹隐藏于内。无论显隐,都意在引导学生将所学零散、纷乱的知识点经过消化、整合、梳理,建构起有逻辑的知识体系。因此,作业设计应承担起连点成线、依线成面、聚面成体的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学科育人的根本任务。这一过程应聚焦对学生建构联系的能力与意识的培养。

指向育人的作业设计应体现整合性,打破学时、学段的界限,旨在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性作业也应摆脱零散的、碎片化知识的堆砌,呈现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指向育人的作业设计应体现序列化,呈现出不同学段学业能力的梯度差异。任务群教学内容从阅读写作到作品研习再到专题研讨,对应的作业设计也应聚焦能力层级的不断提升,勾勒出能力逐级而上的发展轨迹,呈现能力的发展序列。

指向育人的作业设计应体现综合性。语文学科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学习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作业设计应调动学生运用语文学科培养的能力解决问题,体现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学习语文的过程应该是透过语言文字关照自我、理解他人、探究世界的过程,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作业设计也应呈现出学科与生活的广泛勾连,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超学科”来啦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