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

2023-04-15 09:56闫猛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分层题目物理

闫猛 _ 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

“双减”工作要求教师提升作业设计水平,提高作业质量,从而实现提质增效。教师要对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发挥作业的效能,使作业不仅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1.加强作业设计的基础性、分层性,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基础性作业是基于课程标准、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而设计的作业,为学生提升学习水平、形成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设计基础类作业时,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一方面要紧扣课堂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的学情,设计与之相匹配的作业;另一方面要注重作业的科学性,确保作业内容符合实际,作业题目表述准确,作业答案正确、逻辑清晰,具有示范作用。

分层性作业是巧妙利用学生在学习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性设计作业,实现作业的发展功能。在设计分层作业时,要注意作业中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性,内容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创新逐步提高,并且进行由简到难的等级分层。根据学生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不同层级的题目。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采用为学生搭建台阶、放缓坡度的办法,将题目分解成若干有梯度的问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着手点。

2.增强作业设计的实践性、情境性,潜移默化渗透科学素养

设计作业时,教师除了关注知识本身,还应该从生活实际和真实问题出发,突出实践性和情境性,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得到提炼与升华,从而形成物理观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实践价值,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设计实践类作业时,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将作业分为课前和课后两类。课前实践类作业为学生提供直接的经验和情感体验,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课后实践类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续,通过社会调查、实验探究、科技制作等多种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特别是课后探究性作业可以是课堂中未完成的探究性问题的延续,或是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作为探究对象的拓展,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实验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作业设计中聚焦思维过程的考查,助推科学思维的有效提升

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品质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业设计中要尽量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思维障碍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难点。思维过程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策略:针对重点的概念、规律、实验等进行变式训练,打破思维定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围绕思维障碍点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展示推导过程,或将做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辅助画图、文字说明等方式可视化;设计评价型、论述型、开放型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论证能力,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分层题目物理
只因是物理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追根求源
我不是教物理的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