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2023-04-15 09:56李琳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牌坊分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华小雪笼子

李琳 _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牌坊分校

小学数学教学应提出高阶认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把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下面,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少几)”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培养高阶思维。

1.抓实学生的认知是培养高阶思维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不能拘泥于某一节课,而是要将小学六年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关联,抓住知识的内核,丰富学生的认知。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比大小”的学习过程中习得“同样多”的重要概念。在教材中,有两组实物比较大小。第一组是4只兔子和4个笼子比较,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笼子,我们就说兔子和笼子的个数同样多。第二组是3只小猪和4根木头比较,1只小猪对1根木头。通过比较,很自然地把大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步理解了“同样多”的重要概念。

一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少几)”的教学,即研究大小数的关系,仍需要抓住“同样多”的概念,以“同样多”作桥梁,把“大小数的关系”转化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此,就能够引导学生的认知上下贯穿,提升思维能力。

2.抓实认知问题是培养高阶思维的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出认知问题,让学生在逐步的思考中培养高阶思维。

在教学第一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知道的数学信息”。学生从直接读题到将“我”替代人名,再到最后知道“7个是小雪套中的,12个是小华套中的,问题是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教学第二层,抛出主旨问题“请摆一摆或画一画,也可以算一算,看看小华到底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于是,学生进行了多种尝试,但发现多是左右呈现,淡忘了“一一对应”的思想。于是,教师重申:“左右摆或画,你认为能一眼看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吗?”这时,学生顿悟:“要一个对一个地摆。”

教学第三层,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图形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转化。“大家都写了这个算式,得出的结论是多5个。能结合图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写吗?”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很自然地理解了新知识——大小数的关系。在这一推理的过程中,学生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初步培养了逻辑推理能力。

3.抓实教学对比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

教学对比可以让学生清楚问题的实质内涵,提升高阶思维。原题的问题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笔者将之进行变换,问“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部分学生在边画边思中明白了这就是换了另一种说法,学生通过转化的思想将新问题转化成了旧问题。

笔者抓住“同样多”这一概念,沟通“比多少”问题与原来所认识的减法模型之间的联系,在“知学情—抛问题—探究、对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理解用减法计算的算理,丰富了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引发了高阶思维。

猜你喜欢
小华小雪笼子
遇见小华妈妈
小雪
大象和我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Watching the Cataract on Lushan Mountain
逃出牢笼的袋鼠
偶像与起床
扎紧防止“带病提拔”的制度笼子
小雪的惊喜
想吃滴答果的慢吞吞小姐
怪怪公主过捣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