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理解过程中敬语加工和词类加工的交互作用:来自ERPs的证据 *

2023-05-19 09:39纪丽燕冀爱爱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敬语低语词类

纪丽燕 冀爱爱

(1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州 350117) (2 天津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天津 300387)

1 引言

语言理解是一个综合使用多种语言信息获得意义的过程。除了基本的词汇、句法和语义信息之外,读者或听者的社会知识或世界知识(social/world knowledge),以及说话人的意图等语用信息也制约语言理解。先前大量的研究考察了句子理解过程中句法和语义的加工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Friederici et al., 2004; Isel et al., 2007; Zhang et al., 2013)。然而,句子理解过程中个体的社会知识或世界知识等语用信息的加工是如何与句法、语义信息的加工交互作用的,这一问题尚未得到系统的考察。

关于语用信息加工和句法、语义信息加工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第一种观点来自扩展的论元依赖模型(eADM)(Bornkessel-Schlesewsky & Schlesewsky, 2009),该模型将话语加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词类加工及对句子基本元素的建构,第二个阶段主要对句子基本元素间关系的建立,第三个阶段会将前两个阶段的信息进行整合,在此过程中包括句子的合理性、会话人的意图等语用信息都会参与到信息整合的过程中以获得句子的准确含义。研究者认为,这三个阶段的加工在顺序上具有层级依赖性,前一个阶段的顺利进行是下一个阶段加工开始的前提条件。换句话说,词类、语义信息的加工在功能上优先于语用信息,功能优先指的是句子中A信息的加工必须在成功的B信息加工的基础上进行,那么,B信息在功能上优先于A信息的加工(Bornkessel-Schlesewsky & Schlesewsky,2009),该模型假设句子的词类、语义信息加工出现困难会阻断语用信息的加工(the blocking hypothesis, 阻断假设)。另一种观点是整合模型(unification model)(Hagoort, 2005),该模型认为句子理解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信息是同时独立进行,最后对不同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对句子含义的完整表征。该模型假设,语用信息和句法、语义信息的加工是同时独立进行的,即,在语言理解过程中词类、语义信息的加工出现困难不会阻断语用信息的加工(the independent processing hypothesis, 独立加工假设)。

目前,通过直接操纵语用和句法或语义加工来考察句子理解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信息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指代加工(Nieuwland & van Berkum, 2008; Yu et al., 2015)、等级量词(Politzer-Ahles et al., 2013)等世界知识的加工和句法、语义加工的交互作用。如,Yu等人考察了词类加工和指代加工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指代歧义(如“小明有两个弟弟,一个很胖,另一个很瘦,那个弟弟······”中的“弟弟”)在一半被试诱发 P600 效应,另一半被试诱发Nref效应(Nref效应是包含指代歧义的词呈现大概300 ms后出现的一个头皮前部分布的负活动),而词类违反在两组被试中均诱发P600,这和以往关于词类一致性加工的研究结果一致(Wang et al., 2013; Zhang et al., 2013)。然而,指代加工主要依赖于对语境整合和语言使用规则的分析进行,而语用信息更多地涉及人际互动中的言语行为和语用推理,如,礼貌用语的加工。在汉语中,口语礼貌性的表达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第二人称代词形式的变化。例如,当长辈对晚辈说话时,人们通常期待说话人使用平语形式的第二人称代词“你”以示相对权利关系,而当晚辈对长辈说话时人们通常期待说话人使用敬语形式的第二人称代词“您”以表尊敬。例如,孙子一般会对爷爷使用“您”以表达尊敬,而反过来,爷爷不会对孙子使用“您”,如果使用则违反了“您”的使用规则,或在某些特殊情境下通过语用推理可以理解为长辈故意使用“您”来挖苦或讽刺晚辈。语言学的调查发现超过50%的人会在该使用“你”的情境下使用“您”以达到特殊的目的,例如嘲讽或其他特殊目的(毛悦,2003; 王浩, 2014)。在这种情况下,“您”的使用无关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相对社会地位,依赖于对当前语境的加工及对说话人意图的推理。因此,汉语敬语形式第二人称代词的加工为研究语用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及其与词类加工的交互作用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Ji和Cai(2022)采用违反范式同时操纵句子的语义一致性以及会话中“您”的一致性来考察汉语句子理解过程中语义加工和语用加工的功能优先性。结果显示在语义违反的情况下,“您”违反所诱发的ERP效应消失了,说明语义违反的情况下,“您”一致性的加工被阻断了。该研究结果说明语义加工在功能上优先于“您”的语用加工,支持了阻断假设。过去关于语义加工和词类加工交互作用的研究显示,在汉语句子理解过程中,语义加工并不能阻断词类加工(Zhang et al.,2013),而上述研究显示,语义加工能够阻断语用加工,那么,在句子理解过程中,词类加工和语用加工的功能优先性如何呢?目前还鲜有研究考察这个问题。

此外,Ji和Cai(2022)采用AQ问卷(Autistic-Spectrum Quotient, 简称AQ)将被试分成高、低语用能力组,结果显示“您”的语用加工受到个体语用能力的调节,“您”违反在高语用能力组诱发P600效应,而在低语用能力组诱发N400和晚期负活动,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高语用能力者关注句子的言外之意,低语用能力者关注句子的字面意义导致的。Nieuwland等人(2010)的研究也考察了语用加工策略如何受个体语用能力的调节,他们通过改变等级量词所领属的名词构建两种条件:信息不足(例如,“Some people have lungs”)和信息充足条件(例如,“Some people have pets”)。结果显示,在高语用能力组中,信息不足比信息充足条件诱发更大的N400,相反,在低语用能力组中,信息不足比信息充足条件诱发了更小的负活动。研究者认为两组被试在加工等级量词时关注焦点不同,高语用能力者在加工信息不足句子时更侧重于对句子语用含义的加工(语用含义上“有的”意味“不是所有的”),因此,信息不足条件(“有些人有肺”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人有肺”)违反读者的预期,诱发了更大的N400。低语用能力者在加工信息不足句子时更侧重于对句子逻辑一致性的加工(在语义上“有的”可以是“所有的”),因此,信息不足条件没有诱发N400。正如前面提到,汉语第二人称代词“您”具有两层不同的语用含义:表达对听话人的尊敬或嘲讽,因此,本研究将个体的语用能力作为被试间变量。利用违反范式采用2(敬语一致性:一致、违反)×2(词类一致性:一致、违反)×2(被试语用能力:高、低)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句子理解过程中词类加工和敬语加工的功能优先性(例句见表1)。

表1 实验材料举例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本研究预期词类违反诱发P600效应(Yu et al., 2015),敬语违反在低语用能力组诱发N400效应和晚期持续负活动,高语用能力组诱发晚期正活动(Ji & Cai, 2022; Nieuwland et al., 2010; Tanner et al., 2018)。最重要的是,对于双重违反条件的预期,不同的结果将支持不同的理论假设。

如果双重违反条件诱发的ERP效应和词类违反所诱发的ERP效应相同(如,双重违反和词类违反条件诱发潜伏期和波幅值相似的P600),则支持阻断假设,说明词类违反能够阻断敬语一致性加工。如果双重违反条件诱发的ERP效应是词类和敬语违反条件所诱发的ERP效应的累加(如,双重违反所诱发的P600显著大于词类或敬语违反条件),则支持独立加工假设,说明敬语和词类加工两种过程独立进行,在没有建立好名词短语结构时,敬语加工依然进行。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36名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参加了本实验,其母语均为汉语,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阅读障碍和精神疾病史。被试年龄范围为18~29岁(平均年龄为24.53±2.67岁),男女各半。本实验得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术伦理委员会批准。样本量选择由G*Power软件(Faul et al., 2009)的统计结果决定。将效应量(effect size)设为0.25,统计检验力设为0.95(Ji & Cai,2022),组别设为2,得到样本量为36。

2.2 实验材料和设计

正式实验前,40名被试(平均年龄为21.78±2.18岁,23名女生)对句子的可接受度进行评定,确保用于正式实验四个条件的句子在可接受度上存在差异。正式实验包含160套关键实验材料,按照拉丁方顺序分为4个版本,每个版本包括160个关键句和250个填充句子。关键词为听话人的亲属称谓(如“儿子”),包含32个不同的关键词,相同的关键词最多重复出现5次。

ERP实验前所有被试填写AQ问卷中的语用能力子量表(Baron-Cohen et al., 2001),被试的总分得分范围为0~10,个体在此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说明语用能力越低。本研究被试在AQ语用量表上的得分范围为0~6(M=3.03,SD=1.84)。为探讨个体语用能力在语用加工中的作用,依据个体在量表上得分中位数将被试分成高语用能力组和低语用能力组(各18人),高语用能力组的得分范围为0~3(M=1.58,SD=0.91),低语用能力组得分范围为4~6(M=4.67,SD=1.11)。

2.3 ERP实验程序

ERP实验在隔音房间里进行。被试坐在舒适的沙发上,距离屏幕1米。被试连续阅读短话语,每个词在显示器屏幕中央呈现。短话语开始前呈现800 ms的注视点,之后为500 ms的空屏。每个词或短语呈现400 ms,区段间隔100 ms空屏。最后一个区段消失后,呈现800 ms空屏,之后随机在四分之一句子后面呈现核证句。被试需要在3秒内判断该核证句是否表达了刚刚阅读过的内容。如果核证句的内容和前面句子的内容一致,按键盘“D”键,否则,按键盘“K”键,按键在被试间平衡。正式实验前,被试接受41个句子的练习。整个实验持续90分钟左右。

2.4 ERP数据处理

ERP离线分析时采用40 Hz低通滤波。数据处理采用BrainVision 2.0软件,ERP按被试、条件、电极分别计算。ERP锁定在关键词,Epoch分段从关键词前100 ms到关键词后1000 ms。在排除伪迹时,去除超过±100 μV的EEG或EOG。最后四个条件试次总去除比率为5.13%(控制条件,4.28%;敬语违反,5.84%;词类违反,4.34%;双重违反,6.04%)。不同条件去除比率不存在显著的主效应或交互作用 (Fs<1)。

2.5 ERP数据统计

采用FieldTrip工具包对两组被试分别进行基于聚类的置换检验(cluster-based permutation),聚类置换检验是一种数据驱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能够很好地控制Ⅰ类错误和多重比较的问题(Maris &Oostenveld, 2007)。此方法对不同条件的每个电极和时间点进行t检验,p值小于0.05并且在空间位置上邻近的数据点合并为一个聚类,通过蒙特卡洛法(Monte Carlo method)随机抽样(抽样次数为5000次)建立一个聚类水平的无差分布,最后,将实际观察到的聚类水平的统计值与该分布进行比较,统计值分布在95%以外的被认为显著。

为考察是否存在词类一致性和敬语一致性显著的交互作用,分别对两组被试两种条件下的差异波(敬语违反减去控制条件 vs.双重违反减去词类违反条件)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显著的聚类说明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将进一步考察不同词类情况下的敬语一致性效应,即,将敬语违反条件和控制条件,双重违反和词类违反条件分别进行对比。若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则分别对敬语和词类一致性的主效应进行检验。主效应的检验是通过对“敬语违反”和“敬语一致”条件进行置换检验得到的,“敬语违反”条件可以通过合并敬语违反和双重违反条件的ERPs得到,“敬语一致”通过对控制和词类违反条件的ERPs叠加得到。词类一致性的主效应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 结果

3.1 行为结果

被试在理解问题任务中的整体平均正确率为94.77%(SD=3.61%),表明被试确实认真阅读了句子的每一个区段。

3.2 ERP结果

3.2.1 低语用能力组的ERP结果

低语用能力组(n=18)的ERP总平均结果见图1。对于该组数据进行基于聚类的置换检验结果显示,敬语一致和词类一致在两个聚类上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分别是240~380 ms和558~708 ms两个时间窗口。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词类一致条件下,相比敬语一致条件,敬语违反在240~380 ms时,在左半球前部电极上诱发了更负的活动(left anterior negativity, LAN) (p=0.041, cluster statistic=-13.76),以及在558~708 m时,在中后部电极上诱发更大的晚期负活动(p<0.001, cluster statistic=-116.40)。相反,在词类违反条件下,敬语违反和敬语一致条件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聚类(p>0.05),见图2a,即,双重违反和词类违反条件诱发相似的ERP反应。另外,和控制条件相比,词类违反在436~560 ms时,在中后部电极上诱发更大的P600(p=0.006, cluster statistic=177.53),双重违反在448~752 ms时间窗诱发广泛分布的P600(p<0.001,cluster statistic=1412.40),见图2b。

图1 低语用能力组关键区段9个代表性电极的ERP总平均

图2 低语用能力组基于聚类的置换检验结果

3.2.2 高语用能力组的ERP结果

高语用能力组(n=18)的ERP平均波形图见图3。对这组数据进行基于聚类的置换检验,结果检测到敬语一致和词类一致性在600~748 ms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简单效应结果显示,词类一致情况下,敬语违反相比敬语一致条件在中后部电极诱发更大的P600(p=0.034, cluster statistic=224.16),显著的电极点见图4。而词类违反情况下,敬语违反和敬语一致条件相比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聚类(p>0.05)。此外,词类违反和控制条件相比在364~936 ms诱发广泛分布的更正的聚类(p<0.001,cluster statistic=4290.90),双重违反和控制条件相比在380~864 ms诱发 P600活动(p<0.001, cluster statistic=3914.00),见图4。

图3 高语用能力组关键区段9个代表性电极的ERP总平均

图4 高语用能力组基于聚类的置换检验结果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同时操纵词类一致性和敬语一致性考察了汉语句子理解过程中词类加工和敬语加工的功能优先性。基于聚类置换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被试中均存在显著的词类一致性和敬语一致性的交互作用,只有在词类一致的条件下,敬语一致性得到加工,词类违反条件下,敬语加工被阻断,支持了阻断假设;词类违反和双重违反诱发相似的P600效应,这个结果和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Zhang et al., 2013)。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敬语违反的加工受到个体语用能力的调节,低语用能力组敬语违反诱发LAN和晚期持续负活动,高语用能力组敬语违反诱发P600效应。

4.1 词类一致性和敬语一致性加工的交互作用

首先,不管是高语用还是低语用能力组,敬语一致性和词类一致性交互作用都显著,只有在词类一致的条件下,敬语违反诱发显著的正或负活动,而词类违反和双重违反在两组被试均诱发了P600效应。说明在词类违反的情况下,敬语的加工终止了,支持了阻断假设。这个结果与之前关于汉语句子理解过程中句法和语义加工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同(Zhang et al., 2013)。Zhang等人的研究通过同时操纵句子的词类和语义一致性,结果发现词类语义双重违反不仅诱发了P600,同时还发现了和语义违反类似的N400效应,说明词类违反不会阻断句子加工中的词汇语义整合。本研究发现词类违反会阻断句子加工中敬语一致性的加工,说明汉语句子理解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语言信息相互作用的机制不同,语用信息的整合过程不同于词汇语义。此外,词类违反诱发P600效应,这一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之前的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中操纵了词类一致性均发现词类违反诱发了广泛分布或者中后部分布的P600效应(Osterhout & Holcomb, 1992; Yu et al., 2015),研究者认为P600反映了和句法分析或再分析相关的加工过程(Kasparian et al., 2017),本研究词类违反诱发的P600反映了句法分析或句子修复的加工过程。

本研究所报告的词类和敬语加工交互作用的结果模式与之前关于话语指代和词类加工或者敬语加工和语义加工交互作用的结果一致(Ji & Cai,2022; Nieuwland & van Berkum, 2008; Yu et al.,2015)。Yu等人通过同时操纵话语中指代歧义和词类一致性考察话语加工过程中指代加工和词类加工的功能优先性。结果显示指代加工和词类加工交互作用显著,只有在词类正确下,指代歧义诱发Nref效应或正活动,说明词类加工优先于话语指代加工。同样,Nieuwland和van Berkum的研究也发现话语指代加工会被语义违反所阻断。在这些研究中,研究者认为人类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由于句子词类或语义一致性的违反对句子含义理解构成更大的干扰,这种干扰捕获更多的认知资源,从而影响指代一致性的加工。本研究进一步将指代加工和词类加工交互作用的结果模式扩展到涉及人际互动的敬语指代加工。此外,Ji和Cai之前的研究发现敬语加工会被语义违反阻断,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此交互模式扩展到敬语和词类加工的交互作用上,从而理清了敬语和词类、语义加工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在句子理解过程中,词类加工、语义加工在功能上优先于敬语加工。在本研究中,词类违反直接破坏了读者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而敬语一致性的违反违背了读者关于汉语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规则的背景知识或者造成读者对说话人意图的理解困难,但是并不破坏读者对于句子整体基本语义的理解,这可能是本研究中词类违反阻断语用加工的原因。

4.2 敬语一致性加工的个体差异

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的是,本研究也发现了敬语一致性加工的个体差异,敬语违反在高语用能力组诱发正活动,而低语用能力组诱发LAN和晚期负成分。正如在引言中所提到的,汉语第二人称代词“您”除了表达尊敬之外,在特定的情境下也可以用来表达对听话人的嘲讽(王浩,2014)。Ji和Cai(2022)的研究同样根据被试在语用量表上的得分将被试分成高语用能力组和低语用能力组,结果显示“您”一致性违反在高语用能力组诱发了更大的P600。研究者认为高语用能力个体关注于句子的语用含义,正活动反映了读者对说话人意图的推理加工,高语用能力者在关键词加工产生困难时试图通过推理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来合理化句子的含义。例如,在该研究中,针对语用违反句子“妈妈对儿子说:‘我拿来了您的书······’ ”,被试为了解决对话中“您”和听话人社会地位的冲突,对说话人的意图进行推理(妈妈使用“您”来挖苦儿子的懒惰),从而合理化句子。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在脑电实验完成后要求被试对实验中所使用句子的主观可接受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和低语用能力者相比,高语用能力者确实表现出对语用违反句子更高的可接受度,这一行为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研究者对晚期活动的解释。此外,早期的很多研究发现言外之意的加工或者反讽加工和晚期正活动相关(Regel, Gunter, &Feriederici, 2011; Regel, Meyer, & Gunter, 2014)。虽然本研究未在实验后让被试对句子的可接受度进行评价,但由于两个实验的结果模式相似,有理由推测本研究中高语用能力组对敬语违反条件的句子具有更高的可接受度。P600活动反映了被试在加工关键词(例如,“孙女”)和尊敬形式的人称代词“您”不匹配的冲突下,对于句子的言外之意进行推理加工以整合句子含义的过程。

以往的研究结果发现,低语用能力组“您”违反诱发了N400和晚期负活动(Ji & Cai, 2022),研究者认为低语用能力组关注于句子的逻辑一致性的加工,N400反映了词汇语义提取困难,晚期负活动反映了对句子语义一致性的二次加工。本研究中,敬语违反在低语用能力组诱发了LAN和晚期负活动,LAN通常被认为反映了句法成分捆绑失败(Hagoort, 2005)或句法/语言规则所支配的组合过程(Friederici et al., 2002; Newman et al., 2007)。在本研究中,虽然敬语违反并不涉及句法加工,但是在敬语违反条件中,被试需要将关键词(例如,“儿子”)和语境中的人称代词“您”进行捆绑,而在敬语违反条件下这种捆绑失败反映为LAN,进一步诱发对句子的二次加工及对句子含义的重新表征导致晚期负活动(Jiang et al., 2013; Politzer-Ahles et al., 2013)。本研究并没有发现和敬语违反加工相关的N400,而是观察到了出现时间更早,地形分布更加靠左半球前部的LAN,这是由于在本研究中关键词并没有像前述研究(Ji & Cai, 2022;Jiang et al., 2013)直接定位到第二人称代词“您”上,而是锁定在第二人称代词所指代的听话人的称谓上,因此,这个加工过程更多涉及对听话人社会地位和第二人称代词形式的匹配和捆绑过程,当这种捆绑加工过程发生困难反映为和句法加工相似的LAN,进一步对句子的一致性进行二次加工反映为晚期负活动,因此,在本研究中低语用能力组被试关注句子的逻辑一致性或句子语法规则的加工。

5 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到以下结论:(1)只有在词类正确时观察到敬语一致性的效应,说明在词类违反时,敬语加工被阻断了,支持阻断假设。在语言理解过程中,句法、语义信息的加工至少优先于某些类型的语用信息的加工(敬语加工)。(2)敬语一致性的加工受到个体语用能力的调节,低语用能力组关注句子语义一致性的加工,而高语用能力组则更加关注句子的语用含义,试图通过对说话人的意图进行推理从而合理化句子的含义。

猜你喜欢
敬语低语词类
梦、勇气以及内心的低语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与光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关于日语敬语中“敬意敬语论”和“关系认识敬语论”相对立的研究
敬语所描绘的人际关系图
——“内”和“外”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日语敬语习得常见误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