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食欲特征与经前期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2023-05-20 03:25陶阿慧邓媛元王柳茜连福治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年2期
关键词:情绪性饥饿感食欲

陶阿慧,刘 骏,邓媛元,求 越,王柳茜,连福治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指育龄妇女在月经前周期性出现的以情感、行为和躯体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严重的可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1]。有90%的育龄女性经历过不同形式和程度的PMS 症状。按照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的标准,PMS 患病率在20%~40%之间,且20~30岁女性的患病率更高[2]。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有25%~60%的女大学生自诉有PMS 症状[3-5]。PMS的发生与卵巢激素失调、神经递质异常和社会精神因素有关,但具体病因尚不明确[1]。近期研究显示,个体的营养状况[6]、膳食结构[7]和饮食行为[8]均与PMS 有关。

食欲特征(Appetitive Traits)是个体响应内部和外部食物相关刺激如食物或食物相关线索、饥饿/饱腹感、情绪等,和/或食物特征如色香味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进食行为倾向,包括食物接近特征(Food Approaching Traits)和食物回避特征(Food Avoidance Traits)[9-11]。食欲特征直接影响个体的饮食行为、膳食摄入和膳食结构[12],同时与机体的营养状况如体质指数(BMI)[13]存在关联,但食欲特征与PMS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对女大学生的食欲特征与PMS 的相关性作初步探讨。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杭州市某大学的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研究于2022 年3 月通过方便抽样的方式向杭州某大学12 栋寝室楼发放纸质问卷45 份。问卷由调查对象当场填写并回收。共发放并回收问卷532 份,剔除问卷中缺漏多处的无效问卷12 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20 份。进一步除去痛经数据缺失的2 份,最终纳入518 名研究对象。研究经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研究对象均被告知对问卷内容保密并签署知情同意。

1.2.2 研究内容

(1)一般情况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身高、体重和运动情况等。运动情况调查采用梁德清等[14]汉化修订的身体锻炼(身体活动)等级量表(PARS-3);运动量为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的乘积。

(2)食欲特征:采用Hunot 等[15]开发并由He 等[13]引进的中文版成人饮食行为问卷(Adult Eat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AEBQ)。AEBQ 共35道问题测量8 种食欲特征,分别为4 种食物接近特征(饥饿感、食物响应、情绪性过量进食和食物享受)和4 种食物回避特征(饱腹感、挑食、情绪性抑制进食和进食缓慢)。该量表在中国年轻人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76~0.97[13]。本研究中AEBQ量表整体的Cronbach’α系数为0.69~0.96,与文献报道[13]相近。

(3)PMS 问卷:该问卷由赵更力等[16]编制,包括12 种经前期综合征症状条目,分别为躯体症状(偏头痛、腹胀腹泻和手脚肿胀)、精神症状(抑郁、焦虑、紧张、神经质、嗜睡和失眠)和行为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和易激动)。每项症状包含4 个等级:0 分为无症状;1 分为症状轻微,不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2 分为症状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但能忍受;3 分为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 需要治疗。所有条目累计得分≥6 分为具有PMS 症状,其中,6~10 分为轻度PMS,11~20 分为中度PMS,>20 分为重度PMS。具有PMS 症状的个体中,躯体症状条目得分≥3 分,精神症状条目得分≥4 分和行为症状条目≥3 分分别定义为具有PMS 躯体症状、精神症状和行为症状。该问卷在中国女大学生人群中测量的Cronbach’α系数为0.862,信效度较好[3]。本研究中的PMS 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48。

(4)月经相关因素: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女大学生的初潮年龄、月经周期性和痛经等状况。月经周期规律指每周期天数较为固定,且在21-35 天之间;基本规律指周期天数偶尔<21 天或>35 天;不规律指周期天数不固定,时而推迟时而提前。痛经指研究对象自诉近1 年内行经前后或经期内发生下腹疼痛或坠胀感。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Epi Data 3.1 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用频率(%)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 检验或χ2检验分析;食欲特征及其他因素和PMS 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中的518 名女大学生年龄为18~29 岁,平均年龄(21.2±1.7)岁;平均BMI 为(20.1±2.4);有192 人(37.1%)自诉存在轻度及以上PMS 症状,其中轻度的有119 人(62.0%)、中度的有73 人(38.0%);具有PMS 症状的研究对象中,有180 人(93.8%)存在精神症状,有158 人(82.3%)存在行为症状,有140 人(72.9%)存在躯体症状。具有PMS 的女大学生其BMI 显著高于没有PMS 的女生,存在痛经和月经不规律的比例也高于无PMS症状者(P<0.01)。见表1。

表1 有无PMS的女大学生在人口学和生理因素上的差异

2.2 有无PMS症状女大学生的食欲特征比较

有PMS症状的女大学生食物接近特征总得分显著高于无PMS症状女大学生(P=0.01)。食物接近特征的4个指标中,有PMS症状的女大学生食物响应和饥饿感得分高于无PMS症状女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回避特征总得分和4个指标得分在两组人群中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有无PMS女大学生的食欲特征比较(±S)

表2 有无PMS女大学生的食欲特征比较(±S)

维度 无PMS 组 有PMS 组 t P食物接近特征 3.14±0.57 3.27±0.57 2.52 0.01享受食物 4.37±0.72 4.37±0.68 0.03 0.97情绪性过量进食 2.67±1.08 2.86±1.13 1.92 0.06食物响应 3.01±0.73 3.18±0.71 2.58 0.01饥饿感 2.51±0.77 2.68±0.70 2.40 0.02食物回避特征 2.70±0.49 2.76±0.48 1.30 0.20挑食 2.43±0.68 2.51±0.75 1.24 0.22情绪性抑制进食 3.03±1.04 3.08±1.06 0.52 0.60进食缓慢 2.56±0.88 2.57±0.92 0.14 0.89饱腹感 2.79±0.82 2.88±0.77 1.22 0.22

2.3 女大学生食欲特征对PMS 影响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 是 否 具 有PMS为因变量(无PMS=0,有PMS=1),以食欲特征8 个指标得分或食物接近特征/食物回避特征得分为因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物响应、饥饿感和食物接近特征得分越高,有PMS 的概率越大。调整年龄、BMI、月经初潮年龄、运动量、痛经等可能影响PMS 的因素后。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食物接近特征得分越高,具有PMS 症状的概率越大(OR=1.57);在食物接近特征的4 个指标中,情绪性过量进食(OR=1.21)、食 物 响 应(OR=1.41)和 饥 饿 感(OR=1.37)的得分越高,PMS的风险越高。见表3。

表3 食欲特征各维度与女大学生PMS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无症状为0、有症状为1 分别对PMS 躯体症状、精神症状和行为症状进行赋值,logistic 回归进一步分析食欲特征与PMS 不同症状的关系。结果显示,食物接近特征主要影响PMS 的精神和行为症状。调整年龄、BMI、初潮年龄、运动量和痛经等因素后,食物接近特征指标中的情绪化过量进食、食物响应与饥饿感的得分与PMS 精神症状和行为症状呈正相关,食物接近特征的总得分每增加一个单位,PMS 精神症状和行为症状的风险分别增加71%(OR=1.71)和99%(OR=1.99)。食物回避特征中,挑食得分与PMS 躯体症状呈正相关(OR=1.37)。见表4。

表4 食欲特征各维度与女大学生PMS症状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食欲特征通过影响膳食摄入从而影响个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尽管不少研究显示个体膳食营养状况与PMS 有关,但食欲特征与PMS 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AEBQ 问卷调查女大学生食欲特征,发现女大学生中食物接近特征得分越高,具有PMS 的概率越大,且主要影响PMS 的精神和行为症状。

食欲特征形成于婴幼儿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个体食物选择和能量摄入的重要影响因素[17]。Honut 等[15]的研究显示,在成人中食物线索响应、情绪性过量进食和食物享受等食物接近特征与BMI呈正相关。另一方面,高BMI 是PMS 的危险因素之一[18]。最近的一项队列研究显示,儿童时期高BMI可增加成年早期的PMS 风险,尤其是抑郁、焦虑和饮食行为改变等精神和行为症状[19]。因此,本研究显示高食物接近特征得分的个体具有较高PMS 风险,可能与这些人具有较高的BMI 有关。

由于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不能排除食欲特征和PMS 间互为因果的可能。虽然食欲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可能受近期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影响。例如美国大学生中,因新冠疫情而产生焦虑情绪与食欲特征的大部分指标如饥饿感、情绪性过量进食、饱腹感等呈正相关[20]。焦虑和抑郁是PMS的主要精神症状,也可能影响个体近期的食欲表现,从而导致情绪性过量进食、食物响应和饥饿感等指标的得分升高。

除了横断面调查设计的固有局限性外,本研究还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处于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研究对象对于PMS 症状的感受和描述存在差异,单次横断面调查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地获得相关信息;其次,本次调查局限于一所大学的女大学生,结论的普遍性可能受限。最后,本调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研究可能存在样本偏倚。

尽管存在以上不足,但本研究是国内较早的有关食欲特征与女大学生PMS 之间关联性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食欲特征对于PMS 的影响、改善PMS 症状、提高女性生活质量提供线索。

猜你喜欢
情绪性饥饿感食欲
莴笋开胃增食欲
肚子饿了却没食欲,原来是胃阴不足
为啥晚上吃得越多,第二天早上越饿
酒店情绪性工作探讨
压力大的孩子容易产生情绪性饮食
一切从食欲及性欲开始
王士禛《题秦淮水榭》的语言性评析
食欲大开的吃货小编们
不饿时吃饭 血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