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声声入耳,让仿写通往创作

2023-05-30 16:02范婷炜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天晴白桦现代诗歌

范婷炜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去看世界。”跟随这一导语,现代诗歌缓缓呈现在了学生的眼前,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诗歌世界。说起古诗,学生早已不陌生了,甚至在他们上小学之前,诸如“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此类简单的诗句就能背上两句。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到现代诗歌。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再者,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总体来说,现代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较古诗而言,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更加便于小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笔者组织学生编写了诗集、举办了朗诵会,一时间诗歌创作在班级中蔚然成风。遂总结了做法和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任何一篇文章,古诗也罢,现代美文也罢,让学生感悟的最好方式就是诵读。现代诗歌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

在教学《繁星(一三一)》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由诵读找到了本诗的韵脚“ang”,读出了韵味;又通过点名指读,让学生发现了三个反问句构成的排比句式,读出了强烈的感情;最后,通过教师的范读和网上找到的诵读视频,让学生感受舞台朗诵的感觉。在教学之后,布置了诵读的视频作业,通过家长的协助要求学生配上音乐、加上表情和动作录制了朗诵视频,再在班级群里进行展示,大家相互点赞。那段时间,课间休息的时候,都能看到学生练习朗诵的身影。与诗为友,在诵读中听到心灵的吟唱。

意象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诗歌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观察到感受,从思考到表达,是一种对生活的再现过程。诗人心中有所想,笔下便要有所寄托,寻一个具体的事物来承载情感,譬如著名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都有着丰富的意象。

现代诗歌中也是这样,在《白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相机补充了关于白桦树的相关介绍: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洁白,气质高雅……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这里的白桦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诗人心目中国家的象征。诗人借白桦这个意象,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教学《在天晴了的时候》,结合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写作背景资料,教师进行了补充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文中的“新阳、温风、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都寄托着诗人赋予的象征意义,从而对诗歌的了解更加深入和立体。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有限的课堂阅读篇目撬动一组甚至一类文章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短诗三首》教学之余,我和学生共同阅读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在一首首短诗中思考,更有同学阅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感受到了外国文学的魅力;将艾青的诗歌《绿》与宗璞的《西湖漫笔》中描写“绿”的场景对比阅读,既感受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与无尽的想象空间,又了解到了散文家对于周边事物的细致刻画,让绿色变得可视可感,在不同文体中自由阅读;《白桦》这首诗,诗人借白桦这种植物,表达了对民族的热爱。从一篇课文走向一本诗集,海量阅读;从一首诗歌走向一篇散文,对比阅读;从一个事物走向一类事物,积累阅读。这样,我们就从有限的课堂走向了無限的书海,学生也不会由于课堂的终止而停止学习,而是始终处于积极的终身阅读当中。

言意兼得,是阅读教学的最高追求。现代诗歌的教学更是如此,我们若是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还能有意识地让其品味文本的表达形式,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进行积极的语言训练,便是得意又得言了。

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首次接触现代诗歌,循序渐进是准则。学写诗歌的第一步,是模仿。仿照着冰心的《繁星》,孩子们写下这样的作品:

这些事——

是长久的回忆:

安静的田间,

凉爽的微风,

母亲的陪伴。(作者:张海薇)

模仿《在天晴了的时候》,这样的文字也很是鲜活:

雨过天晴,

你一定要去花园走走:

玫瑰花上带着几滴像宝石一样的水珠,

变得更加娇艳欲滴;

伤心的小黄花,

也展开了笑颜。

到花园走走,

在天晴后:

梨花向你打着招呼,

一群花儿欢迎你的到来,

蜜蜂为你采了新鲜的蜜,

蝴蝶为你跳了支舞。

阳光推开了乌云,

在花园,

踏着松软的泥土,

边欣赏花儿,

边让温风抚摸着你的脸颊。

瞧!

已经有一个女孩儿

站在那儿了。(《雨后天晴》作者:蒋馨渝)

当学生有了作品之后,我便进行了评选,由学生投票选出最佳作品、最佳小诗人,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渐渐地学生开始了独立的创作,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一首:

好像被白颜料涂过一般,

整个世界,

到处都是白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白:

洁白、苍白、米白,

纯白、奶白、珍珠白……

白得发亮,白得出奇。

口罩是白的,

手套是白的

防护服是白的,

一切都是白的。

所有的白衣天使,

奋斗着,

与病毒夜以继日地战斗着,

实验室中没日没夜地研究着。

突然一种药,

好像胜利的旗帜,

所有的人、所有的地区,

又回到了从前的模样……(《白》作者:王悠然)

这首诗结合了当下时事——肆虐的疫情,抒发了小作者的感受,做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让我也不得不佩服学生无尽的潜能!

当我把学生的诗歌合编成集,一页页翻看这些稚嫩而又真诚的文字时,我想:学生在这段短暂的诗歌之旅中,或是得到享受,或是有了思考,或是笔下生花,略有所得,便已足够。因为,诗歌的种子一旦种下,定会在心中慢慢发芽,滋养余生。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天晴白桦现代诗歌
今天天晴,不要担心明天下雨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在天晴了的时候
廖天晴:铿锵玫瑰 迎风绽放
俄罗斯见闻:浴血白桦
现代诗歌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