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绘本阅读的策略

2023-05-30 05:49蒋鑫
幸福家庭 2023年1期
关键词:绘本幼儿教师

蒋鑫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主要通过文字与图画的结合来表达其中的情感与主题。

绘本阅读不只是看图画、听故事、学知识,还能促进幼儿思想品质、综合能力的发展。绘本阅读是幼儿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充分挖掘绘本资源,提高幼儿绘本阅读的质量。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笔者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绘本阅读活动。以下是笔者开展绘本阅读活动的一些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一、精选绘本内容,提高阅读质量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

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才能更加吸引幼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教育意義,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的绘本。如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绘本主要是通过“小鼹鼠寻找是谁‘嗯嗯在它头上”这一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让幼儿明白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勤于思考。又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听绘本名字就能知道这是一个温馨、有爱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故事中两只兔子朴素而真诚的对话,让幼儿学会爱、表达爱。

(二)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绘本

生活中有许多优秀的绘本作品,如何在这些优秀的绘本作品中挑选出符合幼儿发展的绘本呢?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作品价值进行选择。在挑选绘本时,教师需明确绘本主题,应选择积极向上、便于幼儿理解的绘本内容。绘本文字要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故事内容要跌宕起伏,有想象的空间。小班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喜欢看画面优美、颜色鲜艳、文字较少的书,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该绘本故事内容简单、画面颜色鲜艳、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小班幼儿的阅读取向。中班幼儿能逐渐认识事物的属性,但语言表达还不够连贯,教师可以为他们选择绘本《我爸爸》,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爸爸和他的本领,引导幼儿向爸爸学习,并慢慢开始敢于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逐渐增强,教师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画面较为丰富、情节比较复杂的图书,如《爱心树》《漏》《花婆婆》等,这些绘本里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适合大班幼儿慢慢体会。

(三)选择适合活动主题的绘本

如今,大多数幼儿园会根据不同的主题活动开展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活动主题和幼儿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绘本。例如,结合小班主题活动“相亲相爱一家人”,教师可以选择绘本《我的家》《妈妈抱抱我》《最美的笔记本》等,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并学会表达爱的方式。又如,结合中班主题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教师可以选择绘本《彩虹色的花》《鸭子骑车记》等,让幼儿了解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友谊,培养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意识。教师还要根据幼儿在阅读中的反馈及时调整绘本,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幼儿的阅读质量。

二、创设良好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一)创设物质环境

1.布置环境。阅读需要温馨、舒适的环境,好的环境能让幼儿享受到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激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安静的阅读空间、明暗适中的光线、柔软舒适的垫子和地毯等能帮助幼儿进入深度阅读状态。

2.投放辅助材料。为了让幼儿持续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在阅读区添加一些辅助材料。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区放置一些绘本中人物的简笔画,请幼儿给这些人物涂色,然后与幼儿一起将人物粘贴在画面上,以丰富绘本内容;可以投放一些沙盘,让幼儿可以通过写写画画加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可以创设一些森林、海洋、沙滩等场景,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等等。

(二)创设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即阅读的氛围,良好的氛围对幼儿的阅读十分重要。在幼儿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限制幼儿的阅读时间。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适时对幼儿进行阅读指导,与幼儿共同讨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角色等,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每个故事的内涵。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时,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图书的封面、书名、扉页、页码等,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顺序。在教师正确的阅读指导下,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教师的关注和赞赏是幼儿持续阅读的最佳动力,教师要关注并鼓励幼儿的阅读行为。

三、采取多元化阅读方式,体验阅读的快乐

(一)注重导入环节,激发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一个恰到好处的导入非常重要,它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很大影响。

1.图片导入法。这种导入可以给予幼儿丰富的想象和讨论的空间。比如,在阅读绘本《狐狸爸爸鸭儿子》时,教师先拿出几张狐狸孵化鸭蛋过程的图片,并提问:“你们从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什么?”朵朵笑着说:“上面有好多蛋。”浩浩马上说:“这肯定是狐狸偷来的蛋。”轩轩说:“不是每只狐狸都这么狡猾的。”亮亮说:“我看它好像在保护这些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讨论着。教师利用图片导入,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这为接下来的绘本阅读做了良好的铺垫。

2.经验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或比较熟悉的事物作为导入。例如,在幼儿开始阅读绘本《鼠小弟的一天》之前,教师可以让幼儿先具体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基本形象、生活特点,促使幼儿调动自身的经验展开描述。这个导入直接联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活跃度和关注度。

3.游戏导入法。利用游戏导入法,不但可以让幼儿有深刻而真实的体验,还能让幼儿更好地融入绘本故事。以绘本《捉迷藏》的阅读教学为例,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和幼儿先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然后慢慢地引导幼儿将游戏与绘本内容联系起来,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借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绘本阅读的内容

直观、形象的事物往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让幼儿喜欢上阅读。以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教学为例,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不丰富、思维比较抽象、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他们对绘本中树叶飘落的景象印象不深刻,也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这时,教师可以将绘本内容制作成动态的PPT,以金黄色为主色调,烘托出秋天收获的氛围,再配上舒缓、柔美的背景音乐,让一片片树叶缓缓落下,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这一场景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带着好奇心进入这优美的意境中进行学习。

教师的音色是单一的,无法模仿各类角色的声音,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在带领幼儿阅读有关动物的绘本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让角色形象更加生动,故事内容更加有趣。比如,在绘本《三只小猪》中,狼的声音比较粗犷低沉,小猪的声音憨态可掬,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动物的音色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动物配音,让幼儿沉浸在绘本的情节之中。

(三)巧妙设置问题,提高积极性

1.层次性提问。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从而引导幼儿通过层次性问题进行深度阅读。教师不能随意设计一些过于直白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等,这些问题不利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会导致他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先询问幼儿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是什么,再询问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什么,从而引导幼儿领悟文章内涵。

2.开放式提问。开放性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讲完故事后可以问“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等问题。这样开放式的提问,可以让幼儿敢说、想说、爱说,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经验做出不同的回答。

(四)抓住关键点,拓宽想象空间

部分绘本是开放式结局,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关键点拓宽幼儿的想象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以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其中有个情节是母鸡在散步,狐狸躲在后面想要抓住母鸡。

对于这一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母鸡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后面的故事情节,以“狐狸有没有成功抓住母鸡”这关键要素引导幼儿带着疑问去阅读绘本,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能让他们带着疑问在故事中寻找答案,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五)创设游戏情境,加深理解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创设游戏情境,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提高创造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角色表演活动,让幼儿更好地体会角色,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阅读绘本《小猪变形记》的过程中,笔者给幼儿准备了动物头饰、服装等道具。当笔者拿出道具请幼儿表演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想投入表演。接着,他们利用道具完美地展现了小猪变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加深了对人物形象和故事主要内容的理解。

结语

绘本非常适合幼儿阅读,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绘本,教师需要寻找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绘本,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促进他们多元化发展。同时,教师也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环境,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方法,让幼儿爱上阅读,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感受世界的丰富与精彩!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木渎范仲淹幼儿园)

猜你喜欢
绘本幼儿教师
最美教师
绘本
绘本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绘本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