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与使用

2023-05-30 09:24鞠叶
幸福家庭 2023年1期
关键词:情况笔者科学

鞠叶

幼儿科学区活动旨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应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游戏材料的特性,促使幼儿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分析了S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材料的投放情况和使用情况,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科学区材料的投放情况

(一)科学区材料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某市S幼儿园大班的实地观察,笔者发现各班设置的活动区域大同小异,主要有科学区、自然角、图书区、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等。在笔者调查的12个班级中,有5个班级没有设立专门的科学区,但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在其他区域投放了具有明显科学区特征的材料,如放大镜、万花筒等,其他7个班级设立了科学区,他们的相关材料都集中分布在科学区。

(二)科学区材料的种类

通过实地观察,S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投放材料的种类情况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12个班级中,科学区的材料一共有3类,有2种科学阅读类材料、11种科学玩具类材料、4种实验操作类材料。科学阅读类和实验操作类材料的种类普遍少于科学玩具类,科学区材料的种类以科学玩具类为主。

二、科学区材料的使用情况

(一)材料的选择情况

在笔者收集到的数据中,各班幼儿选择科学区材料进行区域活动的情况共出现了56次,其中幼儿自主选择科学区材料进行活动的情况有31次,教师引导幼儿选择科学区材料进行活动的情况有25次。笔者通过调查和计算得出,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次数的方差为0.79,小于教師引导幼儿选择材料次数的方差,同时各个班级教师引导幼儿选择材料的差异相对较大。

(二)材料的操作情况

笔者将幼儿操作科学区材料的行为分为以下三种:胡乱操作材料、常规操作材料、合理探究材料。胡乱操作材料指幼儿选择材料后完全违背材料的使用规则,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操作材料,甚至损坏材料,如幼儿A在探究陀螺的玩法时,他将陀螺拆开,不让别的幼儿继续探究。常规操作材料指幼儿运用正确的操作方式使用材料并进行一系列活动,如幼儿B在熟悉陀螺的玩法后,与同伴进行了“看谁的陀螺转得快”比赛。合理探究材料指幼儿合理地运用材料或组合材料探究游戏的新玩法,如幼儿C将纸壳当作球拍,与乒乓球组合进行游戏。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在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的情况下,胡乱操作材料的情况出现的次数最多,有11次,常规操作材料的情况出现的次数最少,只有8次;而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材料,常规操作材料的情况出现的次数最多,有14次,胡乱操作材料的情况出现的次数最少,只有4次。

三、存在的问题

(一)少部分班级没有设置科学区

教师设立科学区,并将科学区材料统一投放至科学区,能够促使幼儿与科学区的材料进行互动,进而产生科学探究行为。据笔者访谈和调查发现,S幼儿园大班的12个班级中有部分班级并未设立专门的科学区。

(二)科学区材料不够丰富

科学区的材料对支持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只有投放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材料互动,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笔者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该园大班科学区材料的种类不够丰富,只有17种,且以科学玩具类居多,主要是一些高结构材料,如放大镜、万花筒等,这一类材料玩法比较单一、开放性不足,会影响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同时,一些班级在科学区投放的材料的数量严重不足,如天平仅有一架;一些材料的数量过多,如魔尺这种高结构材料在12个班级中数量最多,有

182根。

(三)幼儿对材料的探究欲不足

科学探究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在科学区进行活动时,幼儿对材料是否感兴趣决定着幼儿的探究活动能否深入地进行下去,所以,教师投放的科学区材料需要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欲。但是笔者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大部分幼儿会优先选择其他区域进行活动,对科学区缺乏兴趣;在幼儿自主选择科学区进行活动的情况下,仍然有少数的幼儿对材料不感兴趣,胡乱地操作材料。

(四)活动材料缺少变化

笔者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幼儿园一般会在开学初统一更新区域活动材料,其他时间很少更新材料。以下是访谈片段。

笔者:“您所在的班级一般多久更新一次科学区的活动

材料?”

教师:“我们幼儿园会在每学期开学初统一更换材料,其他时间,教师也会不定期地增添或替换一些材料。”

笔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教师会不定期更新材料?”

教师:“比如说,在材料损坏需要更换的时候,或在进行科学活动时需要一些新的材料时,我们才会相应地在科学区投放。”

(五)教师指导不足

教师的有效指导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还可以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但根据笔者观察和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只是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材料,很少全程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材料。以下是访谈片段。

笔者:“您是如何引导幼儿使用科学区材料进行活动的?”

教师:“我一般会在组织科学集体活动的时候,先向幼儿介绍材料的名称、使用方法等,然后在拓展环节让他们进行自由操作。”

笔者:“在平时进行活动时,您会引导幼儿正确选择材

料,或者指导幼儿进行活动吗?”

教师:“在平时,我会先向幼儿说明今天会开放哪些区域,然后让幼儿在这些区域中自由选择材料,如果有幼儿特别想玩别的材料,我一般也会提供给他们。”

四、建议

(一)优化科学区的评价机制

幼儿园不仅要制定专门的科学区材料的投放制度,还要优化科学区的评价机制。幼儿园要注重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可以对科学区活动中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进行评价,这样更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科学区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反思投放材料的方式和调整材料提供更直接的依据。

(二)整合科学区资源

为了让幼儿园科学区材料得到有效利用,同时解决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幼儿园可以整合科学区资源,设立一个公共的科学室,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分批次服务全体幼儿。这样不仅可以让园内所有幼儿都有机会开展高质量的科学探究活动,也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探索机会,了解自然万物的奥秘。此外,幼儿园将一些不常用的科学区材料进行集中管理,也能有效地減少浪费资源的现象。

(三)提供适宜的科学区材料

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开放性材料,方便幼儿利用这些开放性材料探究更多的玩法。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材料,开放性材料的玩法多样,使用率更高,能够有效降低幼儿园在科学区材料上的投入成本。同时,由于大班幼儿的思维是具象性的,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形象具体的材料,这样幼儿才能更好地与材料互动,获取直接经验。

(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

幼儿园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科学区的专项培训,让教师明白应该在科学区投放哪种材料、怎么投放等,让教师能够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更好地引导幼儿与科学区的材料进行互动,帮助幼儿树立科学探究意识。通过专项培训,教师能够对科学区活动材料的重要性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并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科学区材料投放和使用中的问题。幼儿园可以与一些在科学区活动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合作,安排教师实地学习,也可以邀请一些优秀教师来园指导,或进行视频授课,丰富教师的活动经验。

(五)家园合作

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处于关键地位,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家园共同协作为幼儿创设科学区,不仅能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还能够激发家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在家中给予幼儿更多正向反馈。教师应该让家长参与科学区的环境创设,同时也要重视家长在科学区环境创设方面的想法,集思广益,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幼儿更好地与材料互动。

(作者单位:靖江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情况笔者科学
老师,别走……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点击科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科学大爆炸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科学拔牙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