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策略

2023-05-30 09:24陈红星
幸福家庭 2023年1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垃圾意识

陈红星

一、开展幼儿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环保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幼儿园开展幼儿环保教育越发成为一个必选项,这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社会层面来看,工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化,与此同时,城市垃圾问题也困扰着人们的生活。部分人对环保的认识大多来自电视、广播或手机新闻,自身的环保意识薄弱,对自己要做的环保工作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环保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教育需求,我们有必要将环保上升到新的层面,要求每个人共同维护,环保教育更是要从小抓起,积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第二,从幼儿层面来看,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幼儿经常会喊“不乱扔垃圾”“不乱采摘花朵”“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等口号,但幼儿随手乱扔废纸、瓜果皮、塑料袋的现象依然存在。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开展环保教育,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从小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并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同时,幼儿天性向往自然,且思想正处于启蒙阶段,宛如一张未经描绘的白纸,环保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此时教师开展幼儿环保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从幼儿园层面来看,环境作为幼儿园的隐性教育资源,一直深受重视。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教师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积极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开展环保教育,将环保教育目标融入实际的教学环节,可以丰富幼儿对环保的认识,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而言很有必要。

二、当前幼儿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缺乏系统的

环保教育课程体系

当前,部分幼儿园不够重视环保教育内容的设计,缺乏系统的环保教育课程体系。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等,环保教育课程是以上述目标为核心内容,组织形式也以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为主。在此情况下,部分幼儿园并没有将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作为幼儿教育的一部分,也没有构建系统的环保教育课程体系。此外,一些教师也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导致幼儿对环保的认识并不深刻。有些教师会在上课时提到一些关于环保的理念,但是传授的内容仅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没有引导幼儿深层次了解环保的意义。

(二)环保教育方式单一

一些教师在给幼儿传授有关环保的知识时,往往只采取简单的口头教育形式,很少将环保教育融入幼儿的学习活动,教育方式单一,导致幼儿无法明白环保的意义。同时,简单的形式也无法唤起幼儿的环保意识,导致幼儿对环保的认知停留在表层。

(三)家长和教师缺乏开展环保教育的意识

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意义,认为幼儿在幼儿园能够学一点知识和锻炼身体就足够了,这使得幼儿的环保意识淡薄。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有些家长平時不注重自己的言行,没有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会给幼儿的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

此外,教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也是当前环保教育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环保意识薄弱,不够重视环保教育,这不利于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策略

(一)从生活细节入手,渗透环保教育

保护环境并不能只停留在日常的说教中,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将环保教育贯穿于幼儿的整个日常生活中。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设置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活动,将环保教育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渗透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保教育,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在吃饭时,提醒他们不要浪费粮食;在排队洗手时,告诉幼儿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浪费有限的水资源;在进行户外游戏时,提醒幼儿要保护环境,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爱护公共环境,为环境保护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教师在一系列日常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能够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逐渐形成环保意识,更积极主动地参加保护环境的活动。

(二)丰富教学形式,多领域渗透环保知识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教学活动应该具有趣味性和情境性,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吸收知识,能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丰富环保教育的教学形式,在多领域活动中渗透环保知识。

比如,在晨间活动时,思媛突然发出这样的疑问:“老师,我们村的文化大院里放了好几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但是我们教室里为什么就只有一个垃圾桶呀?”还没等笔者回答,烨烨就跑过来说:“老师,我们小区也放了好几个垃圾桶,为什么放那么多呢?”笔者回答道:“那是分类垃圾桶,现在许多地方设置了垃圾分类亭,你们也要学会垃圾分类哦。”

接着,笔者采取了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垃圾分类。例如,笔者在语言活动中借助有趣的绘本故事《小海回家路》,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乱扔垃圾的危害,帮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美术活动中融入环保内容,让幼儿自主设计环保海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美丽家园;在音乐活动中带领幼儿大声歌唱,将环保理念深深刻在心中;在手工活动中带领幼儿学习废物利用,利用废旧瓶子和瓶盖制作鱼鳞处理器;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视频和图片,了解垃圾分解的过程、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环保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世界粮食日”“世界环境日”组织幼儿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故事、录像、图片、绘画等多种形式了解环保知识。例如,在“世界地球日”,笔者依托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出发,运用视频、图片、调查记录等,帮助幼儿了解了与地球相关的知识,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挖掘资源生成特色课程,打造自然生态的园所

环境为提高环保教育的质量,笔者所在幼儿园创设了自然生态的室内环境,将自然生态元素引入室内环境中。比如,笔者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引导幼儿收集了树叶、花草、石头、玉米芯、玉米皮等自然材料,利用这些材料装饰了室内环境,并生成了“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个性化美术活动”,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又如,笔者所在幼兒园的教师根据幼儿收集的废旧材料生成了课程“垃圾的一生”,并开展了与垃圾分类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在相关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废旧纸杯收集起来放进建构区,与其他低结构材料组合开展搭建活动;将废旧泡沫箱放入种植区种植大蒜,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大蒜的生长变化;设立“环保资源再利用”创意区角,准备了几个垃圾桶,引导幼儿在日常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这些方法能充分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加深幼儿对自然生态元素的了解,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除此之外,笔者所在幼儿园积极打造自然生态的园所环境,在园所内种植了苹果树、山楂树、桃树等果树,并在果实成熟的季节适时开展了主题活动,如“红了山楂,甜了童年”,让教师与幼儿一起了解山楂的特征,制作与山楂有关的美食。笔者所在幼儿园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将自然界中的季节变换规律用各种植物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幼儿切实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换,并引导幼儿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环保教育的质量

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需要根据环保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教师还要学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内容,并将环保知识渗透在幼儿园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并吸收环保知识,从而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五)开展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幼儿园要积极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重视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作用,鼓励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到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时常给幼儿讲解关于环保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幼儿萌生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幼儿环保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开展环保课程时,教师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陪伴幼儿共同参加相关活动,鼓励家长和幼儿尝试废物利用。家长要用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幼儿,丰富幼儿的环保经验,促使幼儿形成环保意识。

结语

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并把握时机适时引导,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教师要重视环保教育的作用,在一日生活、游戏活动、环保节日中渗透环保教育,并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从而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中心幼儿园大赵分园)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垃圾意识
保护环境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保护环境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保护环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