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释放幼儿天性

2023-05-30 16:55陈奕璇
幸福家庭 2023年1期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活动

陈奕璇

自然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融合将会发挥更大的价值。幼儿天生就有着对自然的热爱,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探索自然,释放天性。教师要努力创设环境、引入自然游戏,使幼儿在气息浓厚的大自然氛围中学习和成长。笔者所在幼儿园通过和著名幼儿教育机构合作、邀请国内外专家讲课,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了国际化教学理念,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个性化课程,以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幼儿园教师也应该做好相应的设计与整理工作,带领幼儿在不断探究中提高多方面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专注力、创造力和欣赏能力等。

一、幼儿园开展自然教育的意义

在幼儿园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幼儿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给幼儿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同时,这样既可以让幼儿认识并理解自然规律,了解植物的名称与形状、动物的习性与特征,又可以使幼儿建立起关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正确理念,对幼儿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学前教育资源教学自然教育课程,让幼儿喜欢上自然教育,通过自然教育课程获得自然知识,并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充分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开阔眼界和心性。

二、当前幼儿园开展自然教育实践的问题

幼儿园作为幼儿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与幼儿早期智力的开发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息息相关。在实践中,虽然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在进行自然教育实践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一些幼儿园因为多种原因,常常会忽视对幼儿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导致教学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限制了幼儿园自然教育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自然教育的系统性课程训练,自身专业知识不够全面。这种疏漏与不足,导致教师在自然教育课程教学中,不能及时运用相关内容向幼儿讲述自然教育知识,从而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师没有重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或忽略了开展自然教育的价值,这样无法给幼儿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幼儿全面、健康地成长。

另一方面,幼儿园和教师创新自然教育方法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幼儿的学习热情不浓,进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对学龄前幼儿来说,教师在自然教育课堂中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趣味性,这样才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幼儿在自然课堂中的注意力。传统自然教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只会导致课堂教学单调、乏味,影响自然教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幼儿园开展自然教育实践的策略

(一)结合多种观察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对自然现象比较敏感,教师在带领幼儿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要予以适当指导,使幼儿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如,在观察园内的花草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花草的颜色、造型等进行仔细观察,充分调动嗅觉感官,闻闻花香,或者指导幼儿用手指去触碰花草,感受植物的奇异特性。又如,在下雨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欣赏雨景、听听雷声,这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自然意识。当幼儿进入深度观察阶段,教师还可以从观看方式上予以一定的指导,使幼儿在观察、认知的过程中产生层次感和逻辑性。例如,自然景观在不同视角具有独特魅力,在看远处风景时,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以不同视角去观看,捕捉景观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这些有利于幼儿对自然产生整体性认识。幼儿认识事物的视角与成人有很多差异,幼儿的目的性很强,这要求教师具有整体性意识,指导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帮助幼儿树立立体式观念,更仔细、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大自然。

(二)引入自然游戏,发展幼儿合作能力

幼儿对大自然具有独特的感受,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开展衔接式教育,让幼儿在游玩中与自然环境产生良性互动,逐渐丰富幼儿的认知体验。幼儿园的室外游玩项目比较多,教师应该进行筛选,合理评估幼儿园的自然条件,并根据活动类型加以创新,帮助幼儿顺利进行户外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给幼儿准备一些观察性、操作性、探索性强的游戏环节,使幼儿在集体性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合作意识,发展人际关系。

户外活动的游戏项目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运用幼儿园的自然资源,为幼儿引入更多合适的协作类游戏项目,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树立合作意识。比如,在泥工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给幼儿介绍自然材料的特点,然后让幼儿根据自身兴趣,以小组为单位捏泥人。教师可以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给他们创造相互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小组中互相沟通、互相帮助,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又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草坪上,让他们寻找同类花草。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拿出一些花草向幼儿具体说明它们的特性,让他们利用这些特点,分组寻找同一个品种的花草,看看哪个小组找得快、找得准。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相似品种的花草,他们会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探究,并倾听他人的想法,这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带领幼儿走进自然环境,运用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大量合作、交流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极大地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这些能力是最宝贵的财富。

(三)借助自然活动,培养幼儿专注力

幼儿理解自然的渠道和方式与成人不一样,教师可以开展多样的自然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发展幼儿的专注力。在开展自然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和诠释工作,使幼儿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地将自然认知内化。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利用自然界中的树叶进行模仿绘画。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为幼儿进行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幼儿进行模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引导,但不要过多干扰幼儿,使幼儿能够全身心集中在绘画活动中,从而提高专注力。

(四)投入自然材料,培养幼儿创造力

大自然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天然空间,教师应该借助特定的环境进行具体的设计与整理,结合自然资源给幼儿适当投放一些自然材料,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使幼儿能积极完成探究任务。例如,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到沙滩上,让幼儿自己动手创作沙堆作品。幼儿对这类活动的兴趣特别浓厚,操作热情也很高,教师只需要适时给幼儿提供指导,保障沙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释放自己的创造力,通过改变沙堆的形状,让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又如,教师可以设计利用自然材料建造鸟巢的活动,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有趣体验。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鸟巢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鸟巢的外形、构建材料;其次,教师带领幼儿深入大自然,寻找相关素材,准备活动材料;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完成鸟巢的设计与制作。结束后,教师可以就幼儿的制作情况进行点评,这能大大激发幼儿的创新探索精神。

(五)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幼儿对大自然的了解比较少,教师应该利用大自然引导幼儿欣赏美,将自然环境里的一草一木作为教育素材,让幼儿在思考和欣赏的同时,提高欣赏能力,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幼儿对自然界景物的颜色、物象相当敏感,教师在教授景物鉴赏时,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带领幼儿真正走进大自然,了解自然景色,提高欣赏能力,领悟生命存在的意义。比如,在春天,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踏青,让幼儿细心观察刚发芽的小草,感受生命的顽强,欣赏早春的美景;在秋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丰收的景象,体验丰收的喜悦,并让幼儿大胆地用色彩表现秋天的多姿多彩,从而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

结语

教师在幼儿园开展自然教育的过程中發挥着重要作用,应让幼儿对大自然产生主动了解、探索与认识的欲望,助力幼儿全面成长。教师还应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更多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现象的机会和空间。这无疑能迅速激发幼儿探究大自然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专注力、创造力和审美欣赏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景苑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园幼儿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