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问题梳理和对策

2023-05-30 19:43马钊
幸福家庭 2023年1期
关键词:家庭家长孩子

马钊

当前家庭教育广受重视,家长能够认识到自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家长要认真分析自己在育儿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疏漏,及时调整教育方案,采取多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分析了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开展家庭教育的措施,旨在帮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耳濡目染中对孩子造成影响。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密切,对于家长提出的要求,孩子的接受程度较高。因此,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导,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要注重开展家庭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但从实际教育情况来看,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陈旧,教育方法不够科学,不利于孩子能力的提高、性格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针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家长要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孩子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有赖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能力,这可以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克服焦虑。同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习惯、運动习惯等。

二、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未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部分家长的工作较忙,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也没有及时向教师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所欠缺。部分家长未能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或者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及时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没有树立起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导致家庭教育存在不连贯、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此外,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误解,仅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未能及时察觉孩子的行为变化,忽略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未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

家长的文化程度、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而不契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家庭教育的开展。一些家长能够认识到溺爱式、放任式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阻碍作用,在家庭教育中他们会尽可能避免这种不良的教育方式。但是,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接受能力,未能设身处地考虑孩子的感受。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会在这一时期形成。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可能引发孩子的不良情绪,进而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部分家长过度保护和溺爱孩子,精心照料他们的衣食住行,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部分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会在对社会规则的遵从和对自身的认识方面出现偏差,其创造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发展会受到限制。部分家庭中,家长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划上存在分歧,致使他们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不统一,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三)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部分家长的工作压力比较大,会出现消极情绪,有的家长无法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会将负面情绪带入家庭环境中,使家庭氛围变得压抑,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些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还会批评和指责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这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孩子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认可与尊重,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丧失安全感,导致孩子过度敏感,不利于孩子客观地认识自我。

三、小学阶段实施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针对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引导,制订合适的教育计划,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给予适当的关心和陪伴

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家长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尽可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陪伴,为孩子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与孩子共同建立积极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制订亲子读书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与孩子共同讨论书籍中的趣味故事,或为孩子答疑解惑,耐心地辅导孩子完成课后作业。家长还可以定期带领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如踏青、参观博物馆、放风筝等,或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亲子运动会,这不仅能借助趣味活动拉近亲子关系,还能激发孩子的运动热情,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提高身体素质。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定期与孩子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及时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异常行为,理解孩子的处境并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及时赞扬和鼓励孩子的行为

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如照顾者、引导者、指导者和精神导师等。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鼓励孩子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引导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为之努力,做好孩子强有力的后盾,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偏好。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不要随意打击孩子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应当及时赞扬和鼓励孩子的表现,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当看到家长收拾餐桌、打扫卫生时,孩子也会模仿其行为,整理沙发、打扫房间、为长辈捶背和按摩等,在察觉到孩子的这一改变时,家长要及时肯定和赞扬他们的行为,如口头表扬或给予他们一个拥抱,借此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并让他们学会关心和关爱他人。家长还可以将孩子的这一成长瞬间记录下来,为孩子制作成长手册,记录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并经常带领孩子回顾其成长经历,以此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

(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尚未发育完全,自主学习意识较差,但是模仿能力较强,会无意识地模仿身边成年人的言行,而家长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其说话方式、生活习惯等都会被孩子模仿。因此,家长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积极的作用,以提升孩子的道德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到言行一致,教育孩子讲诚信的同时要以身作则。同时,在家庭中,家长还要注重营造学习气氛,与孩子一同读书、学习,彼此交流和分享阅读体会。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在读书分享中加深自己对书籍的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四)多方共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很重要。部分家长认知水平有限,无法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此,学校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并联合社区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联系,向家长分享优秀的教育经验,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并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围绕孩子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措施,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社区和学校要给予家庭更多支持和关心,引导家长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此外,教师要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并给予家长合理的建议,协助他们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家庭教育时,家长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给予孩子适当的关心和陪伴,尝试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要注重对孩子的引导,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以身作则,与孩子一同读书、写字,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缓解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让他们在书籍的海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并努力提高家庭教育質量,为孩子的发展助力。

(作者单位:济南市市中区泉润学校)

猜你喜欢
家庭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