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3-06-03 10:03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山西高质量

赵 婷

运城学院音乐系,山西 运城 044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在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开始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中部地区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响中原文化、楚文化、三晋文化品牌;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产业。这表明国家重视中部地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然而,目前山西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严重,高质量发展优势不明显,未能有效满足当地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山西文化产业不仅落后于东部省份,在中部省份中也处于落后位置。本文针对山西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 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

1.1 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特征研究

在国家把文化产业上升为战略性产业的背景下,针对山西文化产业能否成为山西支柱型产业的问题,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特点、发展模式等方面。现有研究认为山西文化产业发展量能不足、力度不够、速度不快,还不能肩负起支柱产业的重任[2],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山西新的经济增长点[3];同时应坚持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理好供需矛盾[4]。面对山西文化产业“自我封闭”式的孤立性特点,需要政府及部门“一把手”开启文化自觉[2],尊重市场规律,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生态链模式[5]。

1.2 山西文化产业资源转化研究

有学者认为,山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通过深入挖掘既有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打造“晋”品牌,同时处理好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6]。通过以上方法能够推动山西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7],助力本土文化产业集群快速发展[8]。

1.3 山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分析研究

学者立足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从战略环境[9]、政策法规[10]、金融支持[11]、科技创新[12]等视角来探讨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路径问题。通过对战略模式的分析,指出山西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应确定山西文化产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重点,以金融支持为保障,确保各种政策和措施之间协同发展;运用科技创新和互联网技术,提升山西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另有学者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山西文化产业空间结构进行量化研究,认为应发挥山西各地区资源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合理均衡布局文化产业空间,摆脱“资源诅咒”现象[13]。

综上所述,关于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学者多从文化产业发展特征、资源转化、发展战略等角度进行研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山西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则需要深入探讨。

2 山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2013 年开始,山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量迅速增长。《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20》显示,2019 年山西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为35 313 个,比2013 年增长148.68%。但法人单位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就业人数的增加,与2013 年相比,2019 年山西文化及相关产业就业人数几乎无增长。在营业收入方面,2019 年山西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营业收入为471.76亿元,仅比2013 年增长54.12%。由此可以推测,山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规模化程度低的小微企业。尽管近年来山西文化单位数量和营业收入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放到全国范围来看,2018 年山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仅占全国的1.9%,营业收入仅占全国的0.3%,单位营业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企业“小、散、弱”是当前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文化骨干企业数量不足,导致其发展仍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 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9》显示,2018 年全国文化制造业法人单位为21.99 万家,占全部文化产业的10.46%;创造了46 300 亿元的收入,占全部文化产业收入的35.56%。这就说明,文化制造业决定了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然而,山西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却不合理。山西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8 年山西文化制造业法人单位为1 799 家,占山西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量的比例仅为4.5%。山西文化制造业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的发展,是山西文化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

2.3 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从创新投入来看,2019 年山西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为6 家,占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的比重为0.091%;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为6 117 万元,占全国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为0.117%,居全国第22 位,在中部地区排名倒数第一,并且远远低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从创新产出来看,低的创新投入带来了低的创新产出。2019 年,山西文化产业专利授权总数为548 件,仅占全国文化产业专利授权总数的0.358%,远远低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其他5 个省份都超过了2%(表1)。因此,不管是从创新投入还是从创新产出来看,山西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山西文化制造业发展落后、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山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表1 2019 年中部六省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比较

2.4 文化消费意愿较强,但城乡差距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发展,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加。以2019 年为例,尽管山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中排名倒数第一,但人均文化支出仅次于湖南和湖北,从人均文化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来看仅次于湖南。这说明山西居民对文化娱乐活动的消费意愿较强。但同时山西在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上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及其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在中部六省中均居第2 位,仅次于湖南;虽然山西人均文化支出在中部六省中居第3 位,次于湖南和湖北,但实际上与安徽、江西、河南三省差别不大。将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支出与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支出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山西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支出不足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支出的1/5,是中部六省中水平最低的,城乡差距明显(表2)。

表2 2019 年中部六省文化娱乐支出比较

3 山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3.1 构建高质量的政策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一系列权责明确的政策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对文化产业政策的管理和指导,保障政策在指导文化企业发展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出现管理权责不清,政策解释不明,企业得不到明确的发展和指引,政策导向不明晰等情况。二是构建符合山西文化产业市场规律的政策体系。在贯彻执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同时,根据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和重点,构建以指导型政策为引领,各个文化产业领域出台的推进型政策为执行的合理统一、协调配套的一体化政策体系,使直接指导型政策文件与间接推进型政策文件相结合,在财政、金融、税收、人才培养等方面完善山西文化产业高质量政策体系,实现治理效能。三是构建山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评价机制和评价指标。一方面,要在山西省范围内广泛搜集和调研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数据,建立专门的文化产业数据库;另一方面,利用数据库资料构建山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数和指标体系,构建高质量评估体系,科学研判政策决策机制,有针对性地优化和调整政策管理体系建设。

3.2 构建山西文化产业现代化市场体系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业化发展的产物,是文化市场长期发展的结果。文化产业通过市场来完成对文化产品的价值转化与消费,文化产业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必然,构建现代文化产业市场体系是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山西文化产业市场体系的构建,要处理好政府监管与市场化机制的关系,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山西文化市场的主体活力,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要素市场,发挥市场规律和调配机制的优势,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突出企业在文化产业链条中的主体地位。打造山西特色文旅市场,构建黄河文化产业经济带,以文旅融合为契机,以政府助力为推手,着力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产业现代化市场体系。

3.3 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合理化

文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文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山西文化产业要想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一是大力支持文化制造业的发展,加大对从事文化制造业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扶持民营企业。二是遵循市场规律,进行资源整合,促进企业规模壮大,大力扶持与激励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三是积极适应文化产业市场,重视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与技术创新,重视创新投入和人才投入。

3.4 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和城乡布局

一是要依托山西各地区地域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区域性文化产业群建设。山西省会太原可创新治理模式,优化调整文化产业园区和保税园区的产业价值链,激发园区企业活力,以此为核心带动晋中、太谷等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晋北地区可以以大同雁云文化遗产资源为载体,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古城特色文化旅游,打造北京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后花园。晋南地区可依托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地理优势,打造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开展文化产业商会、展会,发展产业贸易。二是应重视文化产业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3.5 打造文化+产业融合模式,创新数字文化产业技术融合发展

数字技术是实现现代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山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是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聚焦文旅融合,带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例如,着力构建“331”全省域文化旅游空间发展新格局,全力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文旅品牌,打造山西历史文化名片。文化产业中其他行业的发展可以借鉴文化+旅游的融合模式,如文化+动漫、文化+民俗、文化+设计等模式,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打破传统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创新数字文化产业模式[14],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数字化体系建设中,构建山西高质量数字文化产业体系。一方面,企业应重视现代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政府牵头建立山西文化产业大数据计算运行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观测产业发展动向,依据市场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数字平台,重塑传统文化业态,让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创新商业模式,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推进山西传统文化产品数字化、产业化升级发展。

3.6 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文化产品民生共享

山西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肩发展。首先,政府要重视文化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文艺团体的文化创新能力,吸引更多的人欣赏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培育健康的文化生态环境。例如,打造新型的、具有观赏性的博物馆和文化馆等相关场所的交互式、沉浸式体验,利用音乐、灯光、空间造型等艺术方式设计文化主题,吸引人们探索的兴趣。其次,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要积极探索体制内部转型发展,依据文化市场需求,调整内部管理机制。尤其是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国之首,要发挥其社会效益功能。再次,山西民众的文化消费意愿较强,应抓住民众的消费诉求,合理培育民众的消费意愿,引导民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实现文化服务内循环发展。最后,把“双效统一”纳入文化企业高质量发展评测指标体系中,引导文化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避免一些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偏离正常发展轨道。因此,持续探索良好的文化产品民生共享机制,才能高质量地达到文化成果共同享有的目标。

总之,山西文化产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的战略背景下,准确把握山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确保政策管理一体化,探索现代市场体系化,完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创新融合、绿色共享,构建山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提升和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山西高质量
我在山西等你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山西叹五更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