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城乡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2023-06-03 09:49潘鑫婷刘欣月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城乡居民普惠

潘鑫婷 刘欣月

福州理工学院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506

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是在2016 年杭州G20 峰会上首次提出的。数字普惠金融利用互联网、数据通信、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能大幅降低交易成本费用和金融服务门槛,拓宽金融服务范围和覆盖广度,从而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一项,增加消费需求可以刺激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福建省居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稳步向前。《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4 年的1.76 万元增长到了2020 年的2.51万元,年增长率达到6.1%。

与此同时,传统的普惠金融仍存在成本高、效率低、难以持续等问题,而数字普惠金融的高效率、高触达性、低风险、低成本等特点有望助力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的进一步提升。此外,数字普惠金融还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如转账、消费信贷、理财、保险等。这不仅充裕了金融服务主体,也为人们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支付方式,还提升了人们在金融生活中的参与度,从而对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了影响。

1 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国内多数研究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促进居民消费。为了更好地研究数字普惠金融,黄秋萍等[1]构建了新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测算指标体系。易行健等[2]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普惠金融覆盖率、使用深度和3 个使用深度子指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仍显著。成学真等[3]得出了数字金融发展水平通过传统金融发展、消费水平以及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结论。杨伟明等[4]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增加作用更大。杨悦欣等[5]指出数字金融在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在现有文献以及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分析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提出以下假设。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居民消费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数字普惠金融可帮助居民和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达成资金供求双方的投融资目的,便捷化的金融服务也会促进消费的增长,当居民消费增加时,会使得原本的基础消费先得到满足,而数字普惠金融将促进居民消费的提高。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福建省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

根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现代经济比传统经济发展得更快,二者不均衡发展会导致农村地区的经济滞后于城镇,城乡消费差距逐步扩大。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存在较为明显的二元化,数字普惠金融重点关注小微企业以及低收入群体,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缩小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2 数字普惠金融与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2.1 数字普惠金融现状

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无接触”的需要,消费者从线下转为线上,各大金融机构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并利用普惠金融基础设施覆盖广的优势,促使移动支付场景的互联。数字普惠金融在这期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图1 所示,从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3 个维度来看,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逐年缓慢增长,使用深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数字化程度在2015 年之前逐年增长,在2015 年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说明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图1 2011—2020 年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2.2 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

GDP 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根据支出法的定义,GDP=C+I+G+(X-M)。其中,C是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购买,(X-M)是净出口。

因此,消费的增加能够拉动GDP 增长。如图2 所示,从GDP 总量来看,福建省经济总体量较大,且保持较好的经济增速,而各市发展程度分化较大,形成了沿海地区总体比内陆地区稍强的格局。

图2 2011—2020 年福建省9 市GDP 情况

如图3 所示,从人均GDP 来看,呈现出沿海强而内陆较弱的格局。厦门、福州、泉州、三明、龙岩5市排在福建省人均GDP 前列,其中厦门、福州、泉州人均GDP 较高主要是因为GDP 总量大,而三明和龙岩主要是由于人口较少而处于低位。2020 年福建省人均GDP 为105 818 元,全国排名第四,人均收入靠前。福建省9 市中,人均GDP 最高的厦门是最低的南平的1.65 倍。将图3 与图1、图2 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与福建省各区域的GDP 以及人均GDP 大体呈现增长趋势。

2.2.2 乙醇体积分数 随乙醇体积分数增加,艾渣总黄酮提取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当乙醇体积分数从65%增至75%时,总黄酮提取率变化不明显;当乙醇体积分数为75%时提取率最高,为3.33%;之后提取率明显下降。原因可能是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一些醇溶性杂质溶出过多影响黄酮浸出量,从而导致总黄酮提取率降低。因此,乙醇体积分数选择75%为最佳。

图3 2013—2020 年福建省9 市人均GDP 情况

2.3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城乡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

《“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围绕中国“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要目标,明确了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其中要求全面促进消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孕育而生,现已成为促进消费的新热点和新方向。但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城乡居民消费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数字普惠金融存在区域分化、监管滞后、城乡分化等问题,这主要是由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金融环境不健全、教育发展不完善引发的。一方面,有些借贷公司利用无担保、无抵押、无联保等手段吸引贷款人,其高额利息使得贷款人无法偿还等负面事件屡屡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民的认知水平有限,因此部分不良金融机构非法泄露客户信息并利用金融漏洞进行电信诈骗,种种互联网金融诈骗行为也对我国金融机构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2011—2020 年福建省的年度宏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及分析,所选用的福建省数据具有省级独特性和相关性,适用于地区分析。计量处理采用Stata 15.1 软件。

本文以福建省相关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被解释变量为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解释变量为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控制变量等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名称、变量指标、衡量方法及来源

3.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选取2011—2020 年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研究主体,分析这10 年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考虑到异方差和数据大小问题,本文对所使用的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3 模型选择

本文选择2011—2020 年福建省的面板数据,在计量研究当中,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是为了研究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于福建省居民消费的影响,选择使用OLS 回归分析,并使用稳健标准误回归方法进行研究。

主要模型如下:

3.4 回归结果

首先对模型(1)进行F检验,模型通过F检验(F=443 225 700.000 0,P趋近于零),说明以上变量会对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数产生影响,回归结果如表3 所示。

由表3 可知,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数的回归系数为0.000 1,显著水平为0.01(t=6.641 3,P趋近于零)。这说明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产生显著的正向关系。控制变量中的福建省人均GDP、福建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福建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产生显著的正向关系;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 的比值以及福建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产生显著的负向关系。

其次对模型(2)进行F检验(F=3 840 961.719 3,P趋近于零),说明以上变量会对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影响,回归结果如表4 所示。

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数回归系数为-0.008 0,显著水平为0.01 (t=-2.964 2,P=0.000 39<0.01)。这说明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会进一步缩小福建省居民消费差距。控制变量中的福建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福建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福建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表3 OLS 模型(1)回归分析结果

表4 OLS 模型(2)回归结果

3.5 实证小结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且具有明显推动作用。从数字普惠金融的3 个构成维度来看,其二级维度中的覆盖广度在稳健性检验中该结果依然成立。运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福建省人均GDP、福建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福建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等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在提高福建省人均GDP、福建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福建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且均是正向影响。这就证实了前文的假设1: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福建省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运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二级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福建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福建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有负向影响。福建省人均GDP、福建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福建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和福建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都会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这就证实了前文的假设2: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缩小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4 政策建议

4.1 扩大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完善产品服务体系

要继续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尤其是在农村贫困地区,要不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资源覆盖、网络远距离传输以及网络安全管理等,提高网络通信服务质量,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数字普惠金融。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来丰富福建省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刺激消费,从而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这将为福建省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帮助,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打下坚实基础。

4.2 健全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为了更好地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要把整个互联网金融纳入到监管系统中来,制定更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实行渗透式监管,促进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将数字金融发展作为福建省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4.3 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善居民消费环境

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财政政策应聚焦在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完善居民消费环境上。一方面,政府可考虑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适当增加就业岗位,打造就业利好环境,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另一方面,政府还应稳定居民消费物价,以防住宅和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给城乡居民带来预防性储蓄心理的影响。此外,在促进居民消费方面,政府应致力于建设宏观经济基础,维护宏观经济战略的前瞻性、稳定性、可预测性,才能让居民对国家经济增长保持信心。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城乡居民普惠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居民消费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