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广电主持人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6-03 09:49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广电主播广播电视

姬 超

CCTV 女性时尚频道,北京 100055

1 融媒体时代特征

2019 年1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四全媒体”这一概念,鲜明指出了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1]。“四全媒体”深刻点明了当前融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本文将以此为框架,结合当前广电主持人行业环境加以分析。

1.1 全程媒体

“全程”,顾名思义即“全过程”。在2G、3G 乃至4G 时代,人们大多数时候接收到的是新闻报道的结果,而进入融媒体时代,人们可以更多地见证甚至参与到新闻的发生、发展等全过程中。2018 年9 月,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明确指出,互联网法院采取在线方式审理案件,案件的诉讼环节一般应当在线上完成,这是全程媒体的重要体现。而在广电领域,在对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报道中,就要求传统广电主持人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常常需要临时兼职其他角色。

1.2 全息媒体

全息媒体是融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又一大进步,其打破了媒体播报的物理边界,使观众能够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到媒体意图[2]。2022 年北京冬奥会,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媒体利用“5G+4K/8K+AI”技术,全景呈现了冬奥会的盛况,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更是通过全息幻影成像在北京新闻中心云聚展区,向媒体记者“云拜年”。而对于传统广电主持人行业而言,虚拟数字人的出现亦是各大晚会现场的新亮点。

1.3 全员媒体

短视频行业的日益兴起,使人人都成了自媒体,信息的生产者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的媒体从业者,人们从最初的记录生活逐渐过渡到内容分享、直播带货等,各平台头部主播的粉丝量及影响力甚至远超大部分广电主持人。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广电媒体曾多次邀请头部主播合作带货以及参与节目录制等工作,主持人与主播的联动合作成为一种新兴节目形式。

1.4 全效媒体

“全效”即全面整合达到最高效,从传播手段、传播技术到传播效果,形成最优化的媒体生态。例如,大小屏同步直播,既丰富了媒体形态,又满足了观众对不同收看方式的需求;视频网络日志则节省了媒体大量的后期剪辑工作时间,使内容第一时间传播给广大观众。近几年,在一些报道和盛会中经常能看到主持人的Vlog 视频,广大观众可以通过视频网络日志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

2 广电主持人行业当前困境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面临巨大压力和实际困境。例如,人们的收视需求及收视习惯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导致人们对传统广播电视的收听收看频率均有所下降,大量电视观众的流失导致电视栏目被叫停,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相关的主持岗位。虚拟数字人的出现接替了部分传统语音播报类主持人的工作,而短视频主播的迅速崛起更是对传统广电主持人的又一大威胁,本文将当前广电主持人行业所面临的困境总结为以下3 个方面。

2.1 无固定栏目

通过查阅国家统计局官网2012—2021 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量发现,自2015 年开始,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图1)。究其原因,有来自新媒体及自媒体平台优质节目内容的冲击,亦有观众收视习惯的改变。用户的大量流失导致多档电视栏目被叫停,最终导致一部分在编主持人无节目可做,而又不能擅自外接工作。由于无固定栏目,相关主持人则常以记者、嘉宾、体验者等身份客串其他栏目,抑或承担其他栏目配音工作。而长此以往不仅收入得不到相应保障,心理上亦承受一定压力,近年来频有传统广电主持人跳出体制转战短视频领域或谋求新发展空间。

图1 2012—2021 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量变化

2.2 人工智能替代品竞争

2021 年10 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到,要积极推动虚拟主播、虚拟主持人在天气预报、文艺科教、新闻报道等场景中的应用,借助新技术创新节目形态,积极提升节目制作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提升观众和用户的满意度[3]。各级广电机构迅速部署行动,湖南卫视的“小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康晓辉”“小小撒”,东方卫视的“申䒕雅”等虚拟主持人、主播纷纷进场。虚拟主持人不仅在外形上可以实现自由变换,更重要的是在工作时间上可以实现24 小时无休,这对于相关类别的广电主持人来说无疑将产生巨大压力。

2.3 短视频行业壁垒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各广电机构已经着手全媒体发展,电视节目主持人纷纷开通全平台短视频账号,也有一些电视媒体机构为主持人开辟专门的直播通道。但现实是大多数主持人入驻的短视频或直播账号并不尽如人意,其宣传能力或直播效果与职业短视频主播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持人与短视频主播本质上是两种不同职业,虽然均以语言输出为主,但其中的营销手段完全不同。视频主播本质上是销售,而广电主持人则更偏向“代言人”,二者有本质区别。短视频主播与广电主持人之间存在天然的行业壁垒,部分广电主持人以原有播音主持方式运营短视频直播领域,结果则事倍功半。

3 广电主持人高质量发展思路

基于当前广电行业环境条件及现实困境,广电主持人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这其中需要主持人所在平台的支持,亦需要主持人自身的不断探索,以下就融媒体背景下广电主持人转型发展设计3 点具体思路。

3.1 媒体资源倾斜

进入融媒体时代以来,绝大部分广电机构单位跟进时代脚步,纷纷改组原有机构。以原中央电视台、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并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各级地方广电机构亦纷纷重组为“总台”或成立“融媒体中心”“融媒体事业部”等分支机构,但也有一部分广电机构则是从原有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融媒体部门,或将原有新媒体部门直接改为融媒体部门,甚至还存在直接由原有编辑等岗位人员兼职运营融媒体等做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门类的逐步细分,融媒体教学已经在各大传媒高校普及,各广电媒体机构应该打破固有认知,高度重视融媒体本身的重要性及专业性,切实投入资源,搭建高质量融媒体平台。

在广电机构搭建的融媒体平台下,主持人作为平台的“代言人”,不仅要承担以往的播音主持工作,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广电机构日常的节目运营中,配合宣发、广告销售等重要项目。相较于欧美商业频道自负盈亏的运营模式,我国大部分广电媒体虽有政府财政支持,但实际创收亦需要靠自身完成。广电主持人作为栏目的参与者和“代言人”,更加熟悉栏目本身的相关情况,加上自身的影响力和个人魅力,均有助于栏目的营销创收工作。而如何留住这些主持人,对于广电媒体机构来说亦至关重要。薪酬方面,目前各级电视媒体机构主持人薪资普遍偏低,加之在编主持人不允许承接商业活动,这使得部分主持人处境相对尴尬。基于此,广电媒体可在相关规定允许范围内对主持人岗位提供一定资源倾斜。例如,成立主持人工作坊,类似于以往的栏目组,但不同于栏目组的是,工作坊以主持人个人IP 为基础,为其量身打造相关栏目,并充分给予工作坊自主运营权,以年度为单位设定KPI(关键绩效指标),或以单独栏目营收设定KPI,每个周期结束,超出既定的部分去掉成本后,由工作坊自行安排绩效发放。这样不仅能改善目前主持人薪资的窘境,同时亦是对现有主持人的工作激励。主持人不断创造精品栏目,增加营收,亦可反哺其所在广电平台。

3.2 培养复合技能

自1977 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开始招收播音专业学生,到1998 年教育部进行高校专业调整,将播音专业调整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至今,播音主持专业教材一直在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与完善,但也仅限于播音主持专业课程本身的精进,全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科目也仅为“综合知识”“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3 门。然而,播音主持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个人的阅历、应变能力、情商等更为重要。一个只会机械读稿件的播音员在融媒体时代势必要被人工智能取代。因此,主持人在掌握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复合技能尤为重要,如心理学、营销学、逻辑思维能力等。

3.3 打造个人IP

当前,国内主流的收视习惯是观众跟着节目走,一档电视节目的内容设置及嘉宾阵容常常是电视观众关注的焦点。其实可以尝试换一种视角,让节目主持人引领电视观众,也就是让观众跟着主持人走。例如,英国广播公司(BBC)著名主持人大卫·爱登堡被观众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电视观众习惯跟随大卫去探索未知的自然传奇,他们相信有大卫主持的自然纪录片必出精品;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著名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极其擅长喜剧脱口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忠实观众,当人们无聊时就会想到翻翻乔恩的节目解压。相比之下,我国也同样拥有许多具备鲜明个人标签的节目主持人。以上优秀主持人正是能够在各自细分类型节目内做到极致,才能在主持人市场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从事播音主持行业,而对于主持人而言,培养独特的垂直领域,打造个人IP,将自身潜力发挥到最大,更有利于提升自身在融媒体时代的竞争力。

4 结语

伴随科技的进步,广电行业的发展升级方兴未艾,也将继续在动态发展中摸索前行。主持人转型升级是广电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广电主持人要合理设计自身定位,适应新型媒体生态,不忘初心,牢记主持人的坚守与担当。用“思想+艺术+技术”的力量,形成“满屏皆精品”的生动局面[4]。未来,伴随主持人职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将产生新的节目表现形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现有的主持模式。因此,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规范主持人的言行是值得相关管理部门及广大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广电主播广播电视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第一次做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